交易所问询獐子岛:又洗大澡,有完没完?

交易所问询獐子岛:又洗大澡,有完没完?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随着时代的变化,股民们领悟到一个类似的道理:没吃过扇贝也见过扇贝跑,甚至还见过扇贝饿死、消失。。

这周一,趁着大伙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双十一剁手上的时候,獐子岛悄悄地发了一个公告:根据抽测数据,公司存在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换句话说,就是獐子岛的扇贝又双叒叕没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獐子岛犹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别看现在的獐子岛这么惨,它刚上市的时候还是风光过一段时间的。

獐子岛在2006年以“A股水产第一股”的身份上市,其自我介绍里面还有“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等称号,在招股书里面表示自己的经营理念是:“诚信、品质、创新”。。公司的招股书还重点提示了公司面临存货规模较大及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风险,这个外部因素就是指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以及赤潮、溢油等环保事故。

但是当时的市场丝毫不以为意,券商给的报告都是“风暴潮不影响公司高成长步伐”、“罕见台风无碍业绩成长”,有的券商甚至喊出了“

极为稀缺的防御性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交易所问询獐子岛:又洗大澡,有完没完?

上市后,公司一度受到市场追捧,刚上市时市值只有70亿元左右,到2010年时市值最高时突破了230亿元,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市值涨幅达到了230%,但是最新的市值不到20亿元,已经跌去了92%。

交易所问询獐子岛:又洗大澡,有完没完?

注:股价为前复权股价

股价变动是公司在资本市场沉浮最好的见证。上市前期的市值增长背后是公司的业绩增长,公司收入从2006年的6.4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29.4亿元;同期净利润也从1.7亿元增长到了5亿元。

交易所问询獐子岛:又洗大澡,有完没完?

2011年以后,公司的利润就开始下滑,在2012年年报中,獐子岛表示,今年是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1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很快獐子岛就被打脸了,因为以后年年都是最困难的一年,2013年业绩继续下滑,2014年就出现了第一次扇贝旅游事件。

2014年10月,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为扇贝遭遇冷水团,导致大批虾夷贝绝收

,公司业绩瞬间变脸,当年业绩巨亏11.9亿元。2016年初,一篇关于獐子岛造假的报道——《2000人实名举报称獐子岛“冷水团事件”系“弥天大谎”》刷屏各大头条,其内容是獐子岛上的居民集体举报“冷水团”事件为假,扇贝减少是因为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这篇报告给獐子岛带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在风口浪尖之下,獐子岛开启了扇贝跑路第二季,在2018年初,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降水减少,导致饵料短缺,大量扇贝被饿死,结果公司2017年又巨亏7.2亿元,从后来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个数字中还有包含了造假的部分。从2006年上市到2013年,獐子岛利润合计18.1亿元,两次财务大洗澡,把之前赚的钱全部都洗出去了。

这次,监管部门终于看不下去了,对上市公司立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存在诸多问题,比如2016年虚增了利润,2016年利润追溯调整为负,包括公司董事长吴厚刚在内的诸多高管受到了罚款和市场禁入的处罚。

尽管这样,獐子岛的传奇还是在继续,它接着推出了扇贝去哪了第三季,并且热度丝毫不见,诸多官媒大报持续跟进,经济观察报采访了獐子岛周围的海岛养殖户,他表示:

近年虾夷扇贝生长缓慢,但今年没出现扇贝大规模死亡现象。虽然扇贝生长周期比以前的两三年即达商品规格有所延长,收益比高峰期下降厉害,但只要正常养殖赔钱的可能性很小。

权力的游戏拍到第八季都烂尾了,不知道这一季獐子岛传奇结局会如何呢?

在交易所给獐子岛的最新关注函中,交易所非常直接地问到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洗大澡’的情形?”,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写的央企——航天通信的案例,碍于上市公司的面子,交易所不会直接说它造假,这次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獐子岛的故事可能快要迎来结尾了。

小组一直跟大伙说,农林牧渔公司是财务造假的高发区,这是因为产业链上很多都是个人商户,交易上多使用现金结算,资金去向不容易追踪,像獐子岛这种公司,存货盘点更是十分困难,基本就是公司说多少就是多少。

很多农林牧渔公司都是使用体外循环的方法来虚构业绩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资金通过预付账款等科目给到体外的关联公司,然后关联公司将这些钱购买公司的产品,虚构业务,但是这样的体外循环始终会有损耗,以前资金宽松的时候,大伙都能搞到钱,体外循环就能一直持续下去,现在潮水退去,喧嚣落幕,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这几年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批造假的企业被出清,在他们的背后是各种花样百出的财务操纵手法,远离这些有问题的企业,重视财务常识和基本面分析,是这几年市场给投资者们上的一课。

交易所问询獐子岛:又洗大澡,有完没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