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重慶周邊有很多古鎮,著名的不著名的,每個古鎮都相似,但每個古鎮又都不同。相似的是古老的建築、靜靜的時光,不同的除了建築風格、街道格局,還有每次帶上不同的心情前往。即使重慶總是給人火辣辣的感覺,但唯獨古鎮給人靜謐之感。穿梭在那些安靜的古鎮街道的時候,心也會跟著一起安靜起來。

來到重慶必遊的古鎮便是位於重慶渝北區東南部的龍興古鎮以及位於九龍坡區處巴渝中心地帶的走馬古鎮。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龍興古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東南部,東臨長江支流御臨河,背依鐵山山脈石壁山,座落在四周高、中間低的小盆地裡,是原江北縣的旱碼頭,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經濟百強鎮。 其地理位置是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勢,古建築高低層疊,佈局適宜,結構嚴謹,有巴渝特色的人文精神和民俗歷史,使古鎮具有旅遊觀光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古鎮歷盡滄桑,但保存完好,文化遺產豐富,共有八大群體序列七十餘處文化遺址,典型建築有古廟、古寨、祠堂、老街民居。在古鎮內有著重慶現存最完整的地主住宅劉家大院,用老祠堂新改建的華夏宗祠,更有極具當地特色的龍興博物館。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說到劉家大院,其可是重慶現存最完整的一處地主住宅,坐落在老街,三開間門臉,四層進深大院,深褐色的中國漆,白色粉牆,窗小,窗欞密,僅三四進中間有一狹小天井,光照欠缺。中堂大廳掛著一副對聯,是鄉紳祝賀劉家姑爺五十大壽的:宵漢鵬程騰九萬,錦堂鶴筭頃三千。橫額卻是一塊匾,題的三字:鶴鹿春。懸掛對聯的木板油漆盡落,只勉強認得出字。橫匾則油麵刷金,與古宅不相匹配。

而在龍興古鎮裡還有著2003年由原"賀氏宗祠"改建,內部供奉有172個姓氏的淵源石碑的——摺疊華夏祠堂。祠堂內築有戲臺性質的樓閣,戲樓雕樑畫棟,做工精細,人物花草,經數百年而不朽,至今基本完好。左右各有帶頂圍廊,一樓一底。儘管戲臺前空地狹小,幾無安放桌椅板凳之地,明顯不具備演出功能。或許龍興人固執的認為,在公眾集中的地方,就該有個戲樓子類似的建築才正統,合心目中的標準。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在鎮內還有一處名為龍興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一共有三個展廳,分別是農耕具、清雕花架子床和民俗工藝品展。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清雕花架子床展區,其主要陳列渝北區和龍興地區徵集的清代雕花架子床,集中反映了內地以"川作"為代表的傢俱製作水平和風格。展廳內有九張雕花大床,在造型上用料寬,尺寸較大;製作上做工精細,刀工細膩,結構嚴謹;在裝飾上,雕刻講究,繁縟富麗,圖案內容豐富多彩,無一不是木雕中的珍器,到該展廳內必是要進行一觀。

除了龍興古鎮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景點外,走馬古鎮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漢代。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巴縣誌》記載的"(重慶)正西陸路八十里至走馬崗交璧山縣界,系赴成都驛路",重現了走馬鎮的古驛道。

走馬古鎮位於重慶九龍坡區在2008年的時候被國務院命名為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其處於巴渝中心地帶,因其北屬巴縣、西臨璧山、南接江津,是重慶通往成都的必經之地,是成渝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自古以來便是商賈往返渝州、蜀都的必經之地。來往的行人把各種新鮮事也帶到了走馬古鎮,不計其數的民間文化作品,故事也被創作出來,世代相傳。也留下了"識相不識相,難過走馬崗"的民諺。“走馬崗”事實上就是走馬場的別稱,因走馬古鎮修築於一座形似奔馬的山崗之上,自古以來,又被當地人稱為"走馬崗"。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從走馬古鎮的圓拱門望過去,綿延800米的石板老街,在飄渺的薄霧與炊煙裡,似一卷展開的竹簡,載滿了古鎮的滄桑往事。早在500多年前,走馬場就是成渝古驛道上的交通要衝。"市級民間故事演講家、走馬老街關武廟戲樓茶園掌櫃、70歲的劉遠揚說。過去古街巷上,進出場鎮的城門、過街樓、禹王廟,廣東會館南華宮、山西會館萬壽宮,客棧茶館、酒樓戲臺一應俱全。

明代中期,走馬場在古成渝驛道上素有"一腳踏三縣"的地位。清晨從重慶出發,黃昏至此已人困馬乏,要再翻一座大山才到璧山的來鳳驛。天剛黑入山,客貨都不安全,行人客商多選擇在此歇宿。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以為古鎮只剩商業化?但在重慶郊區卻獨獨藏匿著如此淳樸得小鎮

故而,一到傍晚茶館、戲臺、酒樓多熱鬧起來,山歌故事、野史裨聞代代相傳,走馬古鎮也同樣積澱著深厚的驛道民間文化。

即使它們不是重慶古鎮的全部,也不是重慶曆史文化的全部。但正是因為它們的熠熠生光,才讓世人讀懂重慶無須雕琢的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