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振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科学家有国界,而科学没有国界!

说实话,我其实挺赞同,人是有国界的,但是人创造的成就是无国界,就想科学没有国界一样。但是我对与杨振宁教授做出的成就是非常敬仰的。

关于杨振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在国内很多人喷杨振宁教授就是因为国籍问题以及个人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杨振宁被喷的两大原因。

国籍

首先,杨振宁教授其实算是和邓稼先、钱学森老师一代的科学家。但是呢,在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赴美留学并且此时已经享负盛名的钱学森老师就迫不及待着想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虽然回国过程辗转曲折,一度被美国人扣押,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邓稼先老师同样如此,赴美留学同样取得重大成就的邓稼先一毕业毅然回国为国家效力,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爱国精神以及科学精神上都做到了极致,因此他们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关于杨振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其实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还是朋友以及校友,同时两者又先后赴美。邓稼先1950年一拿到博士学位就回国了,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造出了原子弹,还因为经常受到核辐射得了癌症,花甲之年便撒手人寰。这个伟大的“原子弹之父”一辈子坦坦荡荡,两袖清风,一生为了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从没想到过回报。反观杨振宁教授呢,杨振宁1948年就拿了博士学位,便一直留在美国,1964年,加入美籍,成为美国公民,一辈子功成名就。2017年2月,杨振宁教授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月26日,95岁的杨振宁正式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是应了一句话,雪中送炭你不在,锦上添花你是谁,相比而言,杨振宁的“添花”就显得不那么差强人意,但是不可否认杨振宁教授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过我们不应该去谴责一位95岁的老人,毕竟每个人都选择的权利。

关于杨振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1971年夏,邓稼先和杨振宁相见,这是邓稼先自1950年在美国与杨振宁分别后,他俩的第一次相见。期间,杨振宁问邓稼先是不是由美国科学家帮助中国研究原子弹。邓稼先当时先请示了周恩来,是否按照事实如实相告。周恩来让邓稼先如实告知杨振宁。后来,杨振宁在结束访华的告别晚宴上,收到了一封邓稼先的亲笔信,当看到邓稼先坚定不移的文字:“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当即离开席位躲到一旁,流下了热泪。说实话估计这时候杨振宁教授此时心理也有点自愧吧。

个人问题

由于是杨振宁教授的个人问题,这里不做过多阐述。这是大概简明扼要地了解一下杨振宁教授的感情生活。2003年,杨振宁的前妻杜致礼因病去世,后来杨振宁就娶了他的学生翁帆,当时翁帆才28岁,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老少之恋,这段感情的年龄跨度之大让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觉得这部符合伦理,但是杨振宁自己到不这么认为,他们俩有很多共同话题,他们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但是这段恋情也是收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以及不认可吧,这也是杨振宁教授被一些网友“诽谤”的原因。

非凡成就

但是抛开这些国籍以及个人原因不谈,杨振宁在科学界上地位是相当高的,他的成就其实非常高,诺贝尔奖、费米奖、鲍尔奖等等不计其数,足可见杨振宁教授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更是流传百世,为世界所熟知,并且在历史长河上树立伟大的里程碑。

关于杨振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还有就是著名的杨-米尔斯理论,你可以看到杨振宁当时获奖时的官方原文如下:

关于杨振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这里大概翻译一下:为了建立一个综合了自然物理定律并为我们提供了对宇宙基本力量的理解的一般场论。作为二十世纪解释亚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的概念杰作之一,他的理论在过去四十年中深刻地重塑了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的发展。这个理论模型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著作齐名,肯定会对未来几代人产生类似的影响。这些科学贡献,加上他对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理解的拥护,以及他对世界各地青年科学教育的促进,都体现了富兰克林本人的科学和人道主义天才。

这就是杨振宁因为“杨-米尔斯理论”获得1994年鲍尔奖(美国奖金最高的科学奖)时的颁奖词。

关于杨振宁,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杨振宁教授的成就即使在科学界也是名列前茅,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事实上他的一生也奉献给了科学,值得尊敬。而现在的他也只是一个垂垂老矣的退休老人而已,我们不应该去诽谤或者侮辱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