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著力打造四條詩路文化帶 錢塘江詩路與大運河詩路在杭州交匯

浙江著力打造四條詩路文化帶 錢塘江詩路與大運河詩路在杭州交匯

杭州日報訊 近日,省政府正式印發實施《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提出以“詩”串文為主線,以“詩”為點睛之筆,著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和甌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文化帶。

大運河詩路與錢塘江詩路

串起五座城

《規劃》描繪的四條詩路,在浙江大地上寫出了一個大大的“文”字。其中北部的大運河詩路和錢塘江詩路,以京杭大運河和錢塘江為脈串聯起了杭州、嘉興、湖州、紹興、衢州五座城市,在杭州都市圈畫出了有力的一撇一捺。

根據規劃,錢塘江詩路以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蘭江—婺江—衢江為主線,包括新安江至安徽黃山市支線、浦陽江支線、義烏江至東陽江支線,覆蓋杭州、金華、衢州和海寧市等行政區域,其主線長400多公里,是四大詩路中最長的一條。

規劃提出,要依託錢塘江上下游沿線的名城、名江、名湖,重點實施錢塘江三江兩岸水上旅遊廊道、富春山居詩路文化綜合展演與體驗區、梅城嚴州古城保護、千島湖臨湖地帶綜合整治、錢塘詩路文化名鎮群建設、婺州古城—金華八詠景區建設、衢州古城—爛柯山文化傳承、金衢古村落古民居搶救工程、千年森林古道詩(路)長廊建設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

大運河詩路文化帶主線沿江南運河(嘉興—杭州段)—浙東運河,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域為核心,包括江南運河、浙東運河,覆蓋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等行政區域。大運河是歷代詩人尋跡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脈,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等名篇,勾勒了江南古韻和絲路盛景。

根據規劃,大運河詩路文化帶將依託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全面展現“一灣碧水枕千家”的詩路印象、“革命聲傳畫舫中”的紅船啟航地形象,重點實施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景區、大運河古鎮群、南湖紅色景區、浙東運河博物館、浙江山水六旗國際度假區等一批重點項目。

杭州都市圈以詩路建設破題文旅融合

浙江自古麗逸江南、山靈水秀,吸引歷代文人墨客遊歷論學,留下了無數不朽名篇。以詩歌破題文旅融合,以詩路整合文旅資源,是我省打造現代版 “富春山居圖”、踐行“兩山”理念,全面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的一大創新舉措。在這一過程中,杭州都市圈各地率先破局,走在了全省詩路文化帶建設的前列。

作為錢塘江詩路和大運河詩路的交匯地,杭州大力推進擁江發展行動,提出深入挖掘和還原“新安江—富春江”為主線的錢塘江詩詞之路,加強歷史遺存保護,系統梳理人文典故,融入新時代特色元素,注重文化場景、事件、線索的串聯重塑,讓錢塘江詩詞“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實現文化研究與旅遊發展交相輝映。今年4月,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來自國內外的知名詩人、學者一起在運河邊寫詩、頌詩、品詩;今年10月,杭州又與錢塘江上游的衢州、黃山簽訂聯合推廣世界遺產精品遊線合作項目協議,從而進一步深化錢塘江文旅跨區域協作。

去年加入杭州都市圈的衢州,更是以大手筆積極開展詩路文化帶建設。總投資1159億元的“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沿錢塘江上游的衢江、常山港等地進行佈局,包含78個重點項目,覆蓋了衢州全市近11%的土地面積,集聚了全市近40%戶籍人口。“這是一條沿江美麗風光帶,是促進文旅融合、城鄉融合的大平臺。我們的願景,是通過這條風光帶建設,讓衢州在‘一江清水送杭城’的同時,能夠迎來‘一艘遊輪到衢州’。”衢州市長湯飛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