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房,一年會白忙,亂買房,可能兩年會白忙

不買房,一年會白忙,亂買房,可能兩年會白忙

| 全文共2354字,閱讀約需6分鐘 內容來源:朱羅紀

不買房,一年會白忙,亂買房,可能兩年會白忙

掐指一算,距離21世紀20年代只有45天了。有句話說,“年底不買房,一年又白忙”。雖是一句玩笑話,卻道出不少購房者的糾結心態。

特別是最近的深圳樓市,開發商扎堆推新,一週就有11新盤搶跑,二手房又趕上豪宅稅調整,分分鐘省下幾十萬的稅費。那麼問題來了,忙活一整年,到底現在要不要買房?

今天分享深圳資深地產媒體人@朱羅紀 一篇文章:《不買房,一年會白忙,亂買房,可能兩年會白忙》。讀完再做決定,畢竟,花錢做投資,還是要認真對待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錢。

來源 | 朱羅紀(ID:newJurassic)

原標題:不買房,一年會白忙,亂買房,可能兩年會白忙

我非常反對那種投資觀念:僅僅是因為擔心錢放在手裡貶值,而急切的不加任何研究的買入一套房子。或者是出於想撿便宜貨,或者是太害怕錢空在那裡損失的那一點小利。

從歷史上看,的確再也找不到有比房地產更能夠長線跑贏通脹的品種了——優質的股票也可以跑贏通脹,但如果細究起來,房地產在長週期裡的波動更小,穩健性更高,費的心思也更少(大週期裡,傻白甜都能賺大錢),要選擇我還是站房子。

但房子有很多種,並不是說你隨便什麼品種買過來,都能得到一樣的盈利。

有時候,反而會踏坑。

如我之前所言,最近一個很強烈的感覺:避險性的資產配置越來越明顯了。後臺經常會有人問五花八門的問題,我試著把這些問題歸類。

比較集中的問題可以這樣描述為:嚴厲的限購限貸之下,我手頭有點閒錢了,該買什麼房子?比如說:現在我有一筆300萬的資金,在深圳不能買住宅也不能貸款了,要怎麼辦。

後臺的朋友們自己也會找出來很多操作策略和我商量,我整理了一下,有如下幾種方式(涉及到非常多品類的房地產):

1、在深圳,買商務公寓,不限購限貸嘛,首付5成貸款10年,這個現在很主流。

2、在深圳,依然買住宅,買法院的拍賣房。一般拍賣價格都會比市場價低很多,買到之後抵押給銀行做消費貸,再把錢套出來,又抄到便宜貨又能用槓桿。

3、在深圳,依然買住宅,成立公司買房,不能貸款就一次性付款,買到了之後再抵押給銀行做經營貸,再把錢套出來。

4、在深圳,依然買住宅,買小產權房,就那種有綠本房產證的村委統建樓,跑到沙井龍華買它幾套用來收租,順帶博拆遷。

不買房,一年會白忙,亂買房,可能兩年會白忙

5、依然買住宅,買房票,現在市面上有專門倒騰房票的公司,一個房票(含貸款名額)3-5萬塊/2-3年這樣。

6、到周邊去,依然買住宅,比如東莞中山,二手房不限購但限貸,一次性付款買二手。

這個裡面又會涉及到很多交叉比較,比如說:差不多都是1萬多的價錢,都是一次性付款,我是在中山買二手商品住宅划算,還是在深圳沙井買小產權房划算?

我必須說,哪怕我是研究了房地產很多年,現在的市場都讓最好的專家很頭疼,後臺的這些問題我都很難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且,我也不認為現在市面上一些專家給出的觀點有什麼實際價值,大路貨的居多。

比如說,專家會告訴你:

買拍賣房,有隱性的債務風險以及不可見的瑕疵,到時候過不了戶會很麻煩,要謹慎;

買小產權房,有法律風險,法律不認可這項交易,到時候要是被強拆,產權沒法保障,要謹慎;

通過買房票去買房也有風險,法律上這套房子不屬於你,要謹慎;

……

問題是這些風險誰不知道,我要是能買住宅,誰還會去幹這些冒風險的事兒?

但你讓我來給建議,我也給不了更有建設性的觀點。這個原因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發來和各位共享。

我認為,上面那些基於限購限貸而衍生的投資策略,涉及到太多細分的領域,多數都有一個強烈的共性:非標化。非標化的投資品,本就不存在一個標準答案,只能落到個案上具體對待。誰要是給出一個統一的操作策略來,那隻能說他並不瞭解這個細分領域。

另外第二個特徵:這些細分領域,長期處於市場邊緣,並不是主流研究的產品,對投資專業性的要求更高。說白了,多數都是較高段位的玩法,不是小白的能力圈。真正在裡面的玩家都不是一般的小白級別,沒有兩把刷子誰也不去。比如玩小產權房、法拍房,這些沒有一些資源、關係、資金規模,是玩不了的。

比如對商務公寓的投資,大家是基於這樣一個市場預期:住宅限購之下,資金會流向商務公寓等非住宅產品,所以公寓價格預期看漲。這個大略判斷是沒有錯的,但有一點要重視,很多人並不清楚,商務公寓對地段的要求,要遠遠重過住宅。

如果是住宅,只要地段不錯,有地鐵有學位,很容易判斷出來。但是同樣在經歷了2015-2016大牛市的公寓,你能看到有的公寓在南山2年能漲一倍,而龍頭房企的公寓在龍崗2年才漲了500塊/㎡你信不?

小產權房也是一樣,並不是說所有的小產權房有風險就不能碰——很多經過了正規報建手續的小產權房,產權是安全的。但是也不是說小產權房因為價錢便宜就可以擠著眼買——也的確會有一些小產權房會非常危險。

而講到法拍房,每一套法拍房都不一樣,可能你撿到黃金也可能踩到屎。我曾經到產權交易中心去查詢一些法拍房的信息,坦白講,太少了,需要你去做太多太多信息核實的工作。

商鋪、寫字樓,我就不談了,的確比較小眾,但那是最考驗人的品種。

說這些,統歸一句話:對這種非標化的投資品種,如果你真的想去投資,就先去市場上跑上個一年半載再說話。而對於那種沒有多少空閒的小白來說,我的建議是:離得越遠越好,最多是去關注一下商務公寓。其它的產品,真不是小白玩的。

對於商務公寓,我之前初步做過一些比對,大概談一下我的主要觀點:

1、現在的商務公寓熱,是屬於限購政策的衍生品,其它條件並不變的話,它也會隨著限購政策的弱化或取消而下滑。買公寓當然可以,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節奏,知退出。

2、商務公寓的本質是屬於CBD的附屬品,這是它的本質,不會因為你把它住宅化而真的會變成住宅,所以,不是隨便所有的地段搞公寓都可以叫公寓。

3、只有核心城市(一線+強二線)、優質地段(地鐵上蓋+商務人群)的商務公寓,才有投資價值,多數公寓只是便宜,投資價值並不那麼大,跑贏個GDP、貸款利率啥的問題不大,但是想博爆發難度不低,所以,買之前最好擺正心態。

在和很多諮詢者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朋友並不真正體會:

空倉等待實是一種智慧。在市場劇烈調整或者投資風格轉換期的時候,你必須要學會空倉等待。如果你是剛需,逼到了不買房結不了婚那個份上,那當然去買了。但如果你有房子住,純粹投資的話,就要在這個階段來臨的時候,學著調整策略。

基於對限購限貸長期化的預期,那麼,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市場都會處在投資風格的巨大轉換期,原有的投資標的被斬斷,市場資金處在尋找新標的過程。這個階段,需要的不是貿然下手,而是耐心觀察,通過耐心尋找發現機會。

不買房,一年會白忙。亂買房,可能2年會白忙。花錢做投資,還是要認真對待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