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決勝時刻》表現的內容,與十年前拍攝的《建國大業》有一定程度的交集,那麼,《決勝時刻》如何來展現自己的特異之點?

《決勝時刻》中有部分鏡頭,直接取自《建國大業》,如西苑機場閱兵段落、毛澤東到火車站迎接宋慶齡段、毛澤東在第一屆政協會議上的講話段落。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建國大業》中這一場景直接移到了《決勝時刻》中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肝膽相照》中的同一場景,可以比較一下

當然,這些段落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毛澤東在政協會議上的講話段落,基本全部移植;閱兵段落,保留了劉燁的聲音,但沒有出現劉燁扮演的這一個角色;迎接宋慶齡段落,因為兩片的演員作了更換,所以,《決勝時刻》裡沿用了毛澤東的鏡頭,而沒有與宋慶齡互動的場面,《決勝時刻》裡用宋慶齡在車窗裡向外注視的鏡頭,來代替《建國大業》裡的毛澤東與宋慶齡車內會見的一場戲份。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建國大業》裡的鏡頭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建國大業》裡的這組鏡頭沒有移到《決勝時刻》

《決勝時刻》在主題上,與《建國大業》也拉開了距離。

我們不妨看看改革開放以後反映開國大典主題的幾部影片的內容定位情況。

《建國大業》的時間起點從重慶談判開始,一直到開國大典進入影片的最高潮,整個電影主要圍繞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主題,影片的核心人物是民主黨派人士,所以影片裡的張瀾、李濟深等民主黨派人士擔負了影片的主要角色,相比之下,《決勝時刻》卻對這一主題一筆帶過,而《建國大業》裡幾乎沒有正面表現的北京和平談判,卻是《決勝時刻》裡非常重要的一條主線。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從《建國大業》再往前推十年,1999年,八一廠拍了一部電影《肝膽相照》,與《建國大業》的主題有近似之處,也是表現愛國民主人士如何從全國各地輾轉相聚於北京,參加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共同商討民主建國大計。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1999年由八一廠拍攝的《大戰寧滬杭》裡也涉及到毛澤東在京指揮渡江戰役的部分。這部影片裡攻佔總統府的鏡頭,被《建國大業》採用,不過在這個電影裡,變成了黑白影像,而《決勝時刻》裡同樣也採用了這部影片裡的這一組鏡頭,不過恢復了原來的彩色本色。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大戰寧滬杭》鏡頭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建國大業》《決勝時刻》均移用了八一廠鏡頭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大戰寧滬杭》鏡頭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建國大業》《決勝時刻》均移用了八一廠鏡頭

有意思的是,《大戰寧滬杭》裡沒有鄧小平與陳毅進入總統府的鏡頭,《決勝時刻》裡,表現了鄧小平與陳毅一起進入總統府的場景,然後表現了鄧小平坐在蔣介石的座椅上,打電話給香山的毛澤東。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風雨下鐘山》劇照

這一情節在《風雨下鐘山》裡也出現過。不過,1982年拍攝的這部電影裡,只是表現陳毅一個人進入總統府裡蔣介石的辦公室。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開國大典》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開國大典》

在《開國大典》中這一段類似的史實表現的頗富有戲劇性,影片裡表現鄧小平、劉伯承、陳毅一行一起來到了蔣介石的辦公室,先是鄧小平坐在蔣介石的座椅上,然後他讓給陳毅,陳毅又站起來,讓給擔任南京市長的劉伯承,然後因為鄧小平發現走廊裡的地毯被駐軍割走了,而轉入影片裡下一個情節點就是進入上海之後如何整頓軍紀的主題。由此可以看出,這部電影在戲劇性的構造上頗有長處。

1991年八一廠拍攝的《平津戰役》的結尾部分,也重點表現了開國大典籌備盛況,其中的重點段落有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毛澤東確定國歌、國旗等內容,這些部分,也是《建國大業》裡重要的表現內容。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平津戰役》

《建國大業》向前推十年,正值共和國成立四十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著名的《開國大典》,開啟了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真正地開始注重塑造人物的一個新階段。這部影片與《建國大業》的時間起點是一致的,但是這個影片更多地從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反思如何不忘初心、永葆激情的這一命題,比如電影裡強調進京是趕考這一主題,並且在開國大典前夕,突出了毛澤東的深層的思考,都讓這個電影富有內涵,且有深度。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開國大典》

再向前推,應該提到1982年公映的《風雨下鐘山》,這部電影主要表現了渡江戰役,其中也有多個場面,表現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指揮解放戰爭的場面。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風雨下鐘山》

現在看來,在幾部相關的電影中,這部電影反而在構思上給予《決勝時刻》更多的啟發意義。

相信《決勝時刻》的編導肯定是看過《風雨下鐘山》的。《風雨下鐘山》對領袖人物刻畫不是很成功,當年這部電影公映的時候,曾經邀請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談起他們的觀感,他們反映這部電影裡毛主席的形象乍一看有一點像,但仔細看,卻沒有神韻。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風雨下鐘山》

影片裡張克瑤扮演的毛澤東缺乏氣勢,身體也太單薄,未能將毛澤東的氣質表現出來。真正把毛澤東的形象塑造得形神備至的是古月在《開國大典》中的表演。雖然《風雨下鐘山》在人物塑造上很是拘謹,但影片裡的一些元素,可能對《決勝時刻》產生了啟發。比如,《風雨下鐘山》裡也出現一個播音員,在影片裡與領袖之間產生了互動的情節線,而《決勝時刻》裡一個廣播員也構成了自成體系的情節鏈條。而《風雨下鐘山》裡更為特別的地方,是虛構的普通人物也架起了貫穿全片的情節線,而《決勝時刻》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影虛構了一個警衛員田二橋,在影片裡起到重要的溝通不同板塊的功能。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決勝時刻》在構思上,是很容易與《建國大業》拉開距離的,《建國大業》在片頭上標明:“謹以此片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60週年”,可以看出《建國大業》的主題是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制度的來龍去脈。

而《決勝時刻》的英文標題:毛澤東在1949,決定了影片更多聚焦的是人物在一個時間段裡的表現。《決勝時刻》也考慮到如何更貼近觀眾,在影片中納入了諸多能夠能影片帶來懸疑性與趣味性的元素。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決勝時刻》的重要場景雙清別墅(攝影:文學私秘)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雙清別墅(攝影:文學私秘)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風雨下鐘山》中的雙清別墅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肝膽相照》中的雙清別墅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大戰寧滬杭》中的雙清別墅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開國大典》中的雙清別墅

一是影片的懸疑因素。

《決勝時刻》裡一直有一個蔣介石暗殺毛澤東的線索,並且架構起了影片的情節懸疑因素。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這種劍拔弩張的情節元素,在以往的開國大典題材影片裡是沒有的。所以,以前在這類影片中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角色而存在著的毛人鳳從一開始就置於重要的位置,從蔣介石命令他暗殺宋慶齡,到後來他親手策劃香山暗殺計劃,直到親自出馬前往北平部署破壞行動,在影片的最後,他親眼目睹了蔣介石放棄轟炸開國大典的過程,毛人鳳的戲份在影片裡構成了一個推動情節的重要因素。

影片最後,毛人鳳還特地問了蔣介石:“為什麼在最後一刻取消了轟炸任務?”蔣介石背過頭去,沒有作出回答。

其實這樣的問題,真實的情況下,根本不應該是毛人鳳所敢於提問的。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建國大業》劇照

在《建國大業》中,也有同樣的問題。不過是由劉德華扮演的蔣的侍從室主任俞濟時發問的,蔣介石黯然神傷地回答道:“天數啊,國民黨敗在自己的手裡,任務取消吧。”折射出他無力迴天的一種無奈。

可以看出,電影裡發展了這一條情節鏈之後,目的是為了強化影片的懸疑色彩,增強影片的吸引觀眾的成份。

二是影片的情節因素。

我們上面之所以說《決勝時刻》有效仿《風雨下鐘山》模式的原因,是因為《風雨下鐘山》裡的小人物,構成了一條獨立的情節線索,比如斯琴高娃在影片中扮演一個從毛澤東身邊前往前線的地下黨員,然後她在前方加入了陳毅的部隊,與陳毅一起親歷了攻佔總統府的歷程。

這一完整的情節鏈,在後來的重大題材影片裡,基本沒有采用了,因為領袖人物為主要角色的影片裡,實在無法安插一個小角色所串聯起的情節,而《決勝時刻》重新採取了這樣的情節配置方式,顯然是意圖讓小人物能夠承載起更多的時代背景的說明,為領袖的決策提供背景支持。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影片裡田二橋這一形象,就是為了滿足這一構思而設置出來的。在影片裡,這一個角色,基本與《風雨下鐘山》里斯琴高娃扮演的角色有著相似的功用,就是讓他串聯起毛澤東板塊與陳毅板塊之間的聯繫,田二橋先是思鄉心切,於是經毛澤東批准,從北平離開,回到家鄉去參加土改,然後在沒有後顧之憂之後,主動要求參加渡江戰役,通過這一個角色來闡述中國革命為什麼擁有群眾基礎。

三是影片的感人元素。

《決勝時刻》裡並不是簡單的交待事件過程,而是意圖通過刻畫人物、塑造人物來達到感人肺腑的效果。而影片恰恰在五個環節裡,體現出了催人淚下的有意為之的感人效果。

1、張治中談判段落。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這是影片裡的主要線索,也是與《風雨下鐘山》將其作為主體情節有著相似的肌理。在《風雨下鐘山》裡,是周恩來帶著張治中來到機場迎接張的夫人的來到,但電影裡並沒有渲染親人見面的感人場面,而《決勝時刻》在表現這一情節的時候,是讓張的一家突然出現在他的身邊,影片鏡頭裡製造出濃烈的與親人相見的意外驚喜,構成了強烈的視覺感染力。這是影片裡的一段頗為動人的地方。

2、警衛員田二橋犧牲段落。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影片在前半部分,以較大的篇幅鋪墊了田二橋與毛澤東的女兒訥訥一起抓小鳥的生活場景,之後田二橋回到故鄉,投身到渡江戰役之中,為護衛紅旗而壯烈犧牲。消息傳來,影片突出地表現訥訥的哭泣的面容,來將痛失親人的痛苦渲染得十分到位,也是影片裡的一個非常感人的部分。

3、播音員與南京同行直接對話的部分。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播音員與隊長之間的愛情故事,有一點不夠自然,但是,這一情節線索,還是符合整個電影的立意的,就是意圖通過情節的起承轉合、刻畫人物來增加電影的可視性。在影片裡,播音員接通了南京廣播電臺的信號,然後她通過話筒,要求對方“負責保護好電臺和設備”,轉播新華社的聲音。在她的風淡雲輕的命令中,其實包含著很多的信息,也很好地說明了,電影為什麼要把一個普通的播音員作為一個有頭有尾、有情有感的重要人物貫穿整個影片,這就是因為播音員宣告著一個政權的聲音,包含著一種政權的對外標誌,更能在隔空中傳達出一種力量,讓舊時代的操縱者聽命於新政權的聲音。所以,當她以微笑的面容,傳達著新政權的意志與力量的時候,還是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也讓人禁不住湧上激動的淚水。

4、特務暗殺線索。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有意思的是,一邊是危機四伏的特務的暗殺行動,一邊是毛澤東氣定神閒的泰然自若,兩個完全齟齬著的氣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電影裡內在的張力。而上自公安部長下至警衛人員的努力,也讓這條線索裡傳遞出一種甘灑熱血寫春秋的激揚力量,反襯出為了影片裡的建國主題,無數不同階層的人物所付出的犧牲與奉獻。

5、任弼時拉琴。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這是影片裡的標新立異的一個構思,也是影視作品中所有的任弼時這一角色最具個性化的形象塑造,柔美的音樂旋律,柔化了嚴酷的戰爭風雲,也包容了戰友之間的千言萬語,傳達出領袖群體藏掖在心裡的那一種溫情,在如同心聲一般的音樂迴旋中,銀幕上閃回了艱苦的過往歲月,這一切,都在音樂的共同音律中獲得了撫慰與認同。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這一段音樂,也很自然地連接到宋慶齡的段落,可以說,電影巧妙地藉助於音樂,既道出了戰友們之間的心思相通,同時,也將北平與上海兩個不同地域之間為了新中國而心往一處想的兩地人物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決勝時刻》裡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對於毛澤東的刻畫有一點過於隨意,比如毛澤東陪同女兒捉小鳥的時候,當訥訥離開之後,唐國強扮演的角色,仍然興致勃勃地守候小鳥,很難說符合那種日理萬機情況下的毛澤東的心境。

《決勝時刻》如何獨闢蹊徑,與同一題材的之前電影拉開距離?

還有對普通人物的表現缺乏可愛感,難以體現出建國初期的那種共處一個集體的驕傲感與融通感。比如,播音員與隊長最初相識的時候,那種過分明顯的敵意使她的形象大打折扣。還有田二橋在前線讓攝影師拍照的時候,說話也是粗野而莫名其妙的,比如他要對方給予他照片,說出的話竟然是:“小心告你狀,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他憑什麼說話口氣這麼大,像一個普通戰士說出的話嗎?另外,在特務暗殺線索的設置上,斷斷續續,沒有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懸疑力明顯偏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