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村容村貌提升規劃設計導則》執行 整治村容村貌有了“說明書”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加快改善我市農村人居環境,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制定的《天津市村容村貌提升規劃設計導則》(簡稱“《導則》”)日前正式印發執行,為村莊規劃中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提供規劃技術指導,加快建設美麗宜居村莊。

《導則》分為村莊農房整治、村莊道路整治、村莊公共空間整治、村莊綠化美化、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等五個方面。

村莊農房整治

應達到整潔有序標準

村莊農房整治要求,提升農村建築風貌和性能,加強對歷史文物建築、傳統民居和特色村莊景觀保護。村莊建築風貌應達到整潔有序的標準,消除房屋與環境的安全隱患,規範農房建築佈局,協調統一建築風貌,推廣節能環保、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現代農房建設理念;有條件的村莊應進一步加強農房風格的本土文化特徵,與山水田園相融,加強對村莊內歷史建築的保護和修復。主要整治內容包括,加強對農房宅前宅後的牲口欄、露天廁所、私搭亂建、違章建築、廢棄堆砌物的清理。整治影響景觀的棚舍、殘破或倒塌的牆體,清除臨時搭蓋,美化影響村莊空間外觀視覺的外牆、屋頂、窗戶、欄杆等,做到居室乾淨整潔、窗明几淨,廁所無異味。規範太陽能熱水器、屋頂空調等設施的安裝。

村莊道路整治

村道保證至少一條對外聯絡道路

村莊道路整治要求,村莊道路以方便生活、有利生產、安全經濟為原則,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硬化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清潔道路環境,村莊道路兩側可視範圍內無垃圾。大力實施村莊道路提級改造,建設“覆蓋區鎮、快速通達”的縣道網絡系統。同步建設交通安全、排水和生命安全防護設施,完善村莊道路附屬設施。加快推進入戶道路建設,加大村莊道路通達深度。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提倡人性化的農村交通環境設計,尊重生態環境和鄉土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莊道路。

根據村莊道路在路網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沿線居民的服務功能,村莊道路可劃分為幹路、支路、巷路。規模較大(1000人以上)的村莊可按照幹路、支路、巷路進行佈置,並保證至少有兩條對外聯繫道路。中小規模(1000人以下)的村莊可根據自身需求,合理規劃道路等級,並保證至少有一條對外聯繫通道。推進農村公路的路宅分離,大型貨運車輛應進行交通分流,限制進入村莊內部,避免對村民日常生活的干擾。

村莊停車按照戶均1個車位進行基礎配置,有旅遊功能的村莊根據旅遊接待量,結合旅遊線路在村莊周邊或民宿集中區域設置車輛集中停放場地。村莊內部私家農用車、小汽車以宅院停放為主;有條件的村莊可利用道路周邊、空餘場地設置公共停車場(泊位);貨運車輛在村莊外圍設置停放點。

村莊公共空間整治

整治“六亂”完善“六有”

村莊公共空間整治應覆蓋村莊建設用地範圍內除家庭宅院外的公共活動空間,包括村民廣場、集中綠地等公共活動場所。重點整治村莊公共空間“六亂”(柴草亂堆、垃圾亂扔、汙水亂潑、畜禽亂跑、廣告亂貼、攤點亂設)現象,提升完善村莊“六有”(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便民超市、衛生所、村郵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功能。廣播、電視、電話、網絡、郵政等公共通信設施齊全、信號通暢。村莊公共活動場地要求平整,結合場地特點適當硬化,滿足綠化要求;場地內應設置必要的村民活動休憩設施,衛生、服務及亮化設施,具有明顯的標識和引導標誌。

村莊綠化美化

村莊內空地能綠盡綠

村莊綠化美化要求,建設具有鄉村特色的綠化景觀。村莊綠化宜採用本地果樹林木花草品種,避免照搬城市模式進行鄉村綠化美化,突出體現農村特點,符合地方實際,兼顧生態、經濟、景觀效果以及管理維護能力,與當地的地形地貌相協調;推動空閒土地的植樹造林、溼地恢復等活動,村莊內能夠綠化的空地儘可能全部綠化,做到能綠盡綠,建設綠色生態村莊。開展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綠化,提升公共空間生態環境。按照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和合理搭配、高低錯落、疏密相間的綠化美化方式,加大植樹綠化力度。

村莊環境衛生整治

公共活動場地無明顯垃圾

村莊環境衛生整治要求,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村域內不應有露天焚燒垃圾和秸稈的現象,水體清潔、無異味。道路路面平整,不應有坑窪、積水等現象;道路及路邊、河道岸坡、綠化帶、花壇、公共活動場地等可視範圍內無明顯垃圾。構建村莊生活垃圾處理體系,統籌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街)運輸、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資源化利用外的農村生活垃圾全部進廠處理。構建村莊生活汙水處理體系,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進行村莊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推動“廁所革命”,村內無露天糞坑和簡易茅廁,加強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其改造和建設應符合國家有關疾病防控的規定,戶廁改造宜實現一戶一廁。

(記者 陳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