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臣到奴:从“企业管理角度”浅析君臣之礼由坐到跪的历史变化

自大禹传位夏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体系崩塌,家天下体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纵观上古三朝,拥有八百年国祚的周朝是家天下体制的“典型代表”。周朝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国之疆土分封诸侯,拱卫京畿。

由臣到奴:从“企业管理角度”浅析君臣之礼由坐到跪的历史变化

诸侯列国图

通过周朝的分封制度不难看出,周朝君臣关系更多的带有血缘关系,如果将“家天下”的国家看做是一个企业,那么周朝更像是家族式企业。正如家族式企业是以经营权为核心,周朝各同姓小宗以及异姓姻亲家族直接或者间接掌握着“国家的经营权”,周天子做为宗族大宗,对全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周朝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使得天子与臣侯对国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支配权,因此君臣之间是对等而非主仆的关系。建立在宗族观念上的礼法也更多的讲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平等互礼。

  • 站立礼

《周礼》记载,周天子根据互礼对方地位等不同,分别施以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等揖礼,然后才开始正式朝奏,这是明清时代臣子所不能想象的。

由臣到奴:从“企业管理角度”浅析君臣之礼由坐到跪的历史变化

《周礼》

  • 称谓礼

《礼记·曲礼下》:“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大夫不名世臣、侄娣,士不名家相、长妾。

据《礼记》记载,先秦时期的君王不能直呼卿大夫其名,需唤敬语,这也与清朝直呼“奴才”有着天壤之别。

先秦时期的“家族企业式”管理模式,使得君与臣同为宗族或姻亲关系,君臣之间更多的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因此无论互礼还是称谓都相对对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千古一帝始皇帝嬴政纵横捭阖,横扫千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由于“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容易出现家族内部争斗,因此秦汉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导致“君贵臣贱的”局面开始出现。

从秦汉至李唐时期,虽先秦时期的贵族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地方氏族势力抬头,如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袁氏以及弘农杨氏等。氏族门阀通过西汉初期的察举制以及东汉末年的九品中正制等长期把持上层官吏的任命,继而达到世袭封爵的目的。

氏族门阀下的“家天下”犹如“股份制公司”管理模式,皇帝作为占多数股份的董事长,拥有极高的任命权及否决权,任何一方氏族小股东都无法单独与其抗衡,但是氏族联合的势力依然让皇帝所忌惮。例如曹魏时期,司马懿联合众氏族发动“高平陵之变”;东晋时期,“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与司马政权势均力敌。

由臣到奴:从“企业管理角度”浅析君臣之礼由坐到跪的历史变化

东晋地图

由于氏族门阀的存在,君臣之礼尚且保留臣子的尊严,但是已远不如先秦时期的对等。秦汉时期,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先秦时期的天子揖礼已成为过去式,只保留册封等重要场合的行礼。朝奏议事之时,众臣皆可坐而论议。帝王称谓重臣贵胄尚且保留“字”的称呼,但与“国君不名卿老”已有本质的区别,更多的是出于君王对臣子的爱戴与敬畏。爱戴如刘邦称谓张良子房,敬畏如晋成帝手诏王导以“惶恐言”、“顿首言”等开头。

秦汉至李唐时期的“股份制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大大削弱了臣子的尊严,但氏族门阀控制着阶层的上升与地方的资源,使得臣子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君臣之礼尚且遵循基本的尊严,但“君臣对等”已演变成为“君贵臣轻”。

宋代是君臣之礼的重要分水岭。虽然有宋一朝都未完全统一全国,但是作为文化强国的大宋对君臣礼仪的尊卑看的无比的重要。

至宋一朝,由于历代王朝对氏族门阀的大力压制以及“科举制”开放了寒族子弟上升的门第限制,导致氏族的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已无力对抗皇权。皇袍加身之后的宋太祖赵匡胤对臣子的“异论”时刻警醒,尤其是改进了长翅帽,有效的阻止了大臣们的窃窃私语,维护了皇帝的尊严。更甚者将大臣们坐而论事的特权改为了站立奏请,进一步的扩大了君臣之别。

由臣到奴:从“企业管理角度”浅析君臣之礼由坐到跪的历史变化

赵匡胤长翅帽像

区别于先秦时期的“家族式”管理与秦汉至李唐的“股份制”管理,宋代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企业的普通“劳资雇佣”关系,至元明清时期更是发展为“剥削”式的“契约”关系。

元明清时期,尤其元朝与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其政治文化尚处于“原始”阶段,因此其君臣之礼带有野蛮性、侵略性与侮辱性。

元朝与清朝实行民族政策,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地位远不如统治民族。元朝时,实行臣子奏请跪拜,君臣之礼彻底分化,原本的“君贵臣轻”演变为“君贵臣贱”,臣子完全沦为君主的“奴仆”,毫无尊严可言。清朝入关之时,“剃发令”的恐怖将奴心深耕于天下黎民,文化的封锁将臣民的思想带上了枷锁,使其毫无反抗之心,同时也为清朝末年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明朝作为最后的中原王朝,大臣气节颇高,奈何君主专制,明朝发明了有辱文人尊严的“廷杖”制度,无论官职高低一律可施行,且有当场暴毙之人。

由臣到奴:从“企业管理角度”浅析君臣之礼由坐到跪的历史变化

廷杖影视图

“众爱卿平身”,一句看似君主体谅之言,却处处透着官场的悲哀。清朝作为最后的封建王朝,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但是也彻底摧毁了古代士大夫群体唯一的尊严。“和珅言奴才,纪晓岚称臣。”看似和珅的卑言奴相,其实是纪晓岚的贵不如人。满清时期,奴才是满族大臣的专属,低人一等的汉族大臣只能称“臣”,而且臣子奏请几乎一律行跪礼,臣礼卑微到尘埃之中。

由臣到奴:从“企业管理角度”浅析君臣之礼由坐到跪的历史变化

朝臣跪请

君臣之礼由先秦时期的君王行揖礼、言敬语,发展到晚清的臣子跪请,口称奴才。君臣地位的强烈对比,是君臣实力情况变化的具体体现。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就是员工股份的不断稀释,导致老板的股份不断增加,员工最后无股可持,最终沦为真正的“打工仔”。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历代王朝的中央集权,不断压制思想的发展,使得“愚忠”的理念渐入人心,从而导致君臣之礼由平等到两极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