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末期經濟為何奔潰?外因商人地位,內因實則天災

德川幕府,處於江戶時代

所以又被稱為江戶幕府1600年,在關原的合戰一戰便將江戶幕府在當時日本的地位與土地天下奠定住。在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拜領了徵夷大將軍,直接在江戶建立了江戶幕府,也被稱為德川幕府。德川家康建立了和中國秦國時採用的統一的中央集權,這是日本之前沒有過的一次統一中央集權的統治。

一直持續到1868年德川慶喜被迫開城為止,在此期間一共經過了十五代徵夷大將軍,江戶德川幕府時代,這個日本歷史上很是精彩的時代整整持續了兩百六十多年。這是一個在日本歷史上以武將為統領,最為強勢的一個時代,德川幕府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強盛的幕布,日本在幕府的統治下,逐漸富足了起來。 當時,天皇雖然擁有著榮華富貴,在明面上是一國之主,但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權力,那麼實權在哪裡?沒錯,實權被幕府的將軍掌握著。

德川幕府末期經濟為何奔潰?外因商人地位,內因實則天災

當然,幕府和歷代以來的國家統治一樣,從統治者往下也規定了好幾個階層,最大的封建主是將軍,將軍能夠直接管理著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一些重要的城市,而將軍剩下的那些土地就被分成了兩百多個“藩”,當然,藩的首領也是擁有著一些特權,比如藩的首領是可以進行世襲制度的,但是同樣的必須聽從於上一級的將軍。

這些將軍與大名都養著自己的家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武士,武士可以從將軍或者是大名那裡得到封的地和當作俸祿的米,他們只要遵循一點就可以了,那就是服從將軍或大名的指示,這些武士都擁有著持刀的權利,他們是構成幕府的最堅實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

德川幕府是一個以武士為主的統治時代,為了能夠從最深的層次上培養武士這個支柱,於是便大力宣揚武士應該有的的

“武士道”精神,使武士為其效力和賣命。那麼就這麼一個日本歷史上如此強勢的時代為什麼到了中後期卻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問題,乃至奔潰呢?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解析。

德川幕府末期經濟為何奔潰?外因商人地位,內因實則天災

一、表面原因

德川幕府的控制人民的方式,就是不能夠讓有實際政治權利的人太富有,能夠讓擁有財富過多者或是有能力積累財富的人有權利,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夠讓農民吃的太飽。在德川幕府剛開始的時候,商人們說苦也苦,說樂也樂。說到商人的苦,這種苦也算是啞巴吃黃連,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在幕府的階級中,商人的地位是四民中的低地位,從地位上講商人只比賤民非人高上那麼一點點,並且又經歷“享保改革”的打壓,只能被迫屈服於武士的權力之下,可說是毫無地位了

明明地位都這麼低了,為什麼還要說商人的是樂的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有錢了。有錢到什麼程度呢,商人這個群體在當時的江戶時代所佔的總人口比例從來沒有

高於10%,但是就是這麼點人,他們聯合起來壟斷地方財政,達到富可敵國,所以太宰春臺也感嘆“金銀之富,悉為商人所藏”。

當一個人感受到金錢所帶來的慾望滿足後,便會不斷的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大阪的土佐堀川上面有一座澱屋橋,這座橋是江戶時代中之島米市開辦時,由一位大商人出資修建的,他的店號就叫澱屋,豈止是這座橋,就連土佐堀川最早的名字也叫作澱川。他家的生意做的非常的厲害成功,不僅做到了當時的第一家木材商,而且還制定了當時的米市價格標準,據說光他的資產就已經達到了一億兩千兩白銀。

德川幕府末期經濟為何奔潰?外因商人地位,內因實則天災

他家的裝潢的非常豪華,已經無法用奢侈來表達,甚至已經遠超當時的將軍家,其紅漆走廊、玻璃屋頂,絕非長期依靠豪商們的無條件借貸來支撐財政的幕府將軍家可以想象。澱屋的第五代澱屋辰五郎,也就是澱屋三郎右衛門廣當,更是窮奢極欲,不僅完全不顧當時將軍為了避免這種風氣而設立的“儉約令”與“奢侈禁止令”的規定,總是身著僭越身份的裡外全白錦服,還曾為茨木店的藝伎玉菊一擲千金。結果又是怎麼樣呢?被沒收全部財產,人也不知所終。

前面講到商人的社會地位極低,所以在街上一擲千金的時候也許會遇到正為錢發愁的武士,這些武士會以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將你砍殺,掠取錢財,所以商人們就更加的放肆起來,抱著一種反正也不知道明天自己會不會被砍殺那倒不如把今天過得快活了這樣的一種想法。

就像是加藤玄悅的《我衣》中所描述的那樣,

“晝如極樂,夜如龍宮,諸國山珍海味,優先運至此地,家家戶戶漂異香,成群遊妓媚袖揚。遊客人花百金我施千金,爭相消費,是為此處之風尚也”。導致到了德川幕府時代後期的時候幕府財政入不敷出,最後奔潰,當然這只是社會表層的原因之一。

德川幕府末期經濟為何奔潰?外因商人地位,內因實則天災

二、深層原因

因為商人的這種奢侈風氣出現

,各類人就想著怎麼賺大錢來讓自己的付出,又地理可知,日本是處於海上的一塊陸地,相對肥沃的土地其實並不是非常的多,而城市這種風氣流露到了田間便使農民立馬收拾收拾自己的行李,前往了離自己較近的城市去當一名酒館的小廝或者是街上的腳力夫來賺取比以前更多的財富。

這便引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政府本來就是依靠農民所上繳的米糧來充當他們的稅收,現在農民流失嚴重,田間荒廢的田地變多,幕府財政變相的又一步受損,在幕府改革派田沼意次主政期間,很不巧的,日本遭遇了最不想遇見的情況,那就是旱災。

德川幕府末期經濟為何奔潰?外因商人地位,內因實則天災

全國能夠繳納給幕府的米糧越來越少,並且幕府為了防止民眾暴亂還需要給民眾補給米糧,對於這種絕望的情況,幕府裡的將軍們除了拜一拜他們所信仰的鬼神以外,別無他法。那一事件以後,德川幕府的財政境況愈下,國庫中的錢幾乎是年年虧空,僅僅靠人民的稅收根本無法繼續下去。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從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德川幕府連續五次頒佈了鎖國政策,使得日本當時也接觸不到其他強國,財政在自我消耗下逐漸奔潰。

三、結語

在當時的這種風氣下,算不得長久,但是商業的快速發展給日本以後資本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於農民的壓榨和對商人財富的眼饞,實際上幕府沒有持續性的大收入,奔潰自然而來。

參考文獻:

1.《我衣》 加藤玄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