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末期经济为何奔溃?外因商人地位,内因实则天灾

德川幕府,处于江户时代

所以又被称为江户幕府1600年,在关原的合战一战便将江户幕府在当时日本的地位与土地天下奠定住。在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拜领了征夷大将军,直接在江户建立了江户幕府,也被称为德川幕府。德川家康建立了和中国秦国时采用的统一的中央集权,这是日本之前没有过的一次统一中央集权的统治。

一直持续到1868年德川庆喜被迫开城为止,在此期间一共经过了十五代征夷大将军,江户德川幕府时代,这个日本历史上很是精彩的时代整整持续了两百六十多年。这是一个在日本历史上以武将为统领,最为强势的一个时代,德川幕府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强盛的幕布,日本在幕府的统治下,逐渐富足了起来。 当时,天皇虽然拥有着荣华富贵,在明面上是一国之主,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那么实权在哪里?没错,实权被幕府的将军掌握着。

德川幕府末期经济为何奔溃?外因商人地位,内因实则天灾

当然,幕府和历代以来的国家统治一样,从统治者往下也规定了好几个阶层,最大的封建主是将军,将军能够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一些重要的城市,而将军剩下的那些土地就被分成了两百多个“藩”,当然,藩的首领也是拥有着一些特权,比如藩的首领是可以进行世袭制度的,但是同样的必须听从于上一级的将军。

这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武士,武士可以从将军或者是大名那里得到封的地和当作俸禄的米,他们只要遵循一点就可以了,那就是服从将军或大名的指示,这些武士都拥有着持刀的权利,他们是构成幕府的最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是一个以武士为主的统治时代,为了能够从最深的层次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于是便大力宣扬武士应该有的的

“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那么就这么一个日本历史上如此强势的时代为什么到了中后期却产生了严重的经济问题,乃至奔溃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解析。

德川幕府末期经济为何奔溃?外因商人地位,内因实则天灾

一、表面原因

德川幕府的控制人民的方式,就是不能够让有实际政治权利的人太富有,能够让拥有财富过多者或是有能力积累财富的人有权利,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够让农民吃的太饱。在德川幕府刚开始的时候,商人们说苦也苦,说乐也乐。说到商人的苦,这种苦也算是哑巴吃黄连,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幕府的阶级中,商人的地位是四民中的低地位,从地位上讲商人只比贱民非人高上那么一点点,并且又经历“享保改革”的打压,只能被迫屈服于武士的权力之下,可说是毫无地位了

明明地位都这么低了,为什么还要说商人的是乐的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有钱了。有钱到什么程度呢,商人这个群体在当时的江户时代所占的总人口比例从来没有

高于10%,但是就是这么点人,他们联合起来垄断地方财政,达到富可敌国,所以太宰春台也感叹“金银之富,悉为商人所藏”。

当一个人感受到金钱所带来的欲望满足后,便会不断的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大阪的土佐堀川上面有一座淀屋桥,这座桥是江户时代中之岛米市开办时,由一位大商人出资修建的,他的店号就叫淀屋,岂止是这座桥,就连土佐堀川最早的名字也叫作淀川。他家的生意做的非常的厉害成功,不仅做到了当时的第一家木材商,而且还制定了当时的米市价格标准,据说光他的资产就已经达到了一亿两千两白银。

德川幕府末期经济为何奔溃?外因商人地位,内因实则天灾

他家的装潢的非常豪华,已经无法用奢侈来表达,甚至已经远超当时的将军家,其红漆走廊、玻璃屋顶,绝非长期依靠豪商们的无条件借贷来支撑财政的幕府将军家可以想象。淀屋的第五代淀屋辰五郎,也就是淀屋三郎右卫门广当,更是穷奢极欲,不仅完全不顾当时将军为了避免这种风气而设立的“俭约令”与“奢侈禁止令”的规定,总是身着僭越身份的里外全白锦服,还曾为茨木店的艺伎玉菊一掷千金。结果又是怎么样呢?被没收全部财产,人也不知所终。

前面讲到商人的社会地位极低,所以在街上一掷千金的时候也许会遇到正为钱发愁的武士,这些武士会以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将你砍杀,掠取钱财,所以商人们就更加的放肆起来,抱着一种反正也不知道明天自己会不会被砍杀那倒不如把今天过得快活了这样的一种想法。

就像是加藤玄悦的《我衣》中所描述的那样,

“昼如极乐,夜如龙宫,诸国山珍海味,优先运至此地,家家户户漂异香,成群游妓媚袖扬。游客人花百金我施千金,争相消费,是为此处之风尚也”。导致到了德川幕府时代后期的时候幕府财政入不敷出,最后奔溃,当然这只是社会表层的原因之一。

德川幕府末期经济为何奔溃?外因商人地位,内因实则天灾

二、深层原因

因为商人的这种奢侈风气出现

,各类人就想着怎么赚大钱来让自己的付出,又地理可知,日本是处于海上的一块陆地,相对肥沃的土地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多,而城市这种风气流露到了田间便使农民立马收拾收拾自己的行李,前往了离自己较近的城市去当一名酒馆的小厮或者是街上的脚力夫来赚取比以前更多的财富。

这便引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政府本来就是依靠农民所上缴的米粮来充当他们的税收,现在农民流失严重,田间荒废的田地变多,幕府财政变相的又一步受损,在幕府改革派田沼意次主政期间,很不巧的,日本遭遇了最不想遇见的情况,那就是旱灾。

德川幕府末期经济为何奔溃?外因商人地位,内因实则天灾

全国能够缴纳给幕府的米粮越来越少,并且幕府为了防止民众暴乱还需要给民众补给米粮,对于这种绝望的情况,幕府里的将军们除了拜一拜他们所信仰的鬼神以外,别无他法。那一事件以后,德川幕府的财政境况愈下,国库中的钱几乎是年年亏空,仅仅靠人民的税收根本无法继续下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政策,使得日本当时也接触不到其他强国,财政在自我消耗下逐渐奔溃。

三、结语

在当时的这种风气下,算不得长久,但是商业的快速发展给日本以后资本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农民的压榨和对商人财富的眼馋,实际上幕府没有持续性的大收入,奔溃自然而来。

参考文献:

1.《我衣》 加藤玄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