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在每個農村地方的八大碗,肯定都是不一樣的,根據不同的風土人情,習俗和口味,所做出來的八大碗也會略所不同。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在農村,八大碗是宴席上必定的主菜,在村裡每當有紅白喜事時,是必定會大擺宴席,在那時不僅熱鬧非凡,更加是人情味十足。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因為八諧音發,人們會圖一個口頭吉利。所以這裡面的八大碗是有著四葷四素的說法,葷素搭配吃著會更加的舒服,其中四個葷菜有扣肉酥肉,扣肘,方肉,四素,一般都是用蘿蔔,海帶,粉條,豆腐這幾種。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當然這是我們農村這邊的八大碗,換種說法可以說是蒸的八大碗。

農村的八大碗,其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四個蒸肉了,做好的蒸肉非常的漂亮,肉皮是紅褐色的,方方正正的擺在碗裡特別的有食慾,吃起來更香,因為是蒸的,裡面的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葷素各有特點,素菜經過師傅的處理,也是非常美味的,乾淨的海帶絲軟軟的,吃起來像粉條一樣,而粉條又滑溜的好像涼粉一樣,豆腐和高湯搭配起來,會更有鮮味。

在農村的八大碗透露著農村人的實在,用碗做的分量十足比盤子量更大,熱情的農村人一定要賓客吃好,吃飽。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可以說,在農村宴席上的八大碗不僅是美味的象徵,更加是我們這些外出工作人民,最樸素好吃的家鄉味。

在很多地方年夜飯都有自己的習俗,但總的來說,他們都注重“八大碗”,這大碗主要是燉菜

但正宗的八大碗來自哪裡,你知道嗎?

八大碗也被稱為滿族八大碗。它們是滿族人最常見的菜餚,早先的滿族八大碗只在滿族人家食用,清朝乾隆皇帝的統治正處於鼎盛時期。“滿漢全席”是在飲食業發展起來的。滿漢全席分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滿族的八大碗被納為滿漢族全席的“下八珍”之一。《漢族旗人祭禮考》記載:宴席以五鼎、八盞、俗稱八大碗、年、節、慶典、迎、送、嫁富貴之家多以八大碗宴席,八大碗當時集中了扒、燒、醬、燜、炒、蒸、燉等烹調技法。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當然,滿族各地的八大碗也因地產成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菜式也有所不同。

陝西八大碗是八種蒸碗,也叫關中八大碗,分別是:黃燜雞、小酥肉、粉蒸肉、紅棗方肉、風雞、鹹肉、八寶飯、帶把肘子。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關中八大碗是陝西地區在過去逢年過節才做的傳統美食小吃,在老陝的生活中,是宴席不可缺少的美食;生誕壽辰、婚喪嫁娶、孩子滿月等日子都少不了它。因為在過去的歲月不像現在有這麼多酒店飯館,物質也很貧乏,老百姓又大多都比較窮苦,遇到紅白喜事都是在家裡,村裡支起大棚來招待親朋好友,而親朋好友都會行禮,然後主家招待親朋好友的宴席就成為傳統特色流傳至今。

好吃的八碗五魁,農村最火爆最熱衷的美食,還是那舌尖上的美食篇


八大碗,顧名思義,以碗承裝,上籠蒸煮,顧名蒸碗,是中國西部的一種吃法,現在在中國部分地區演化為過年團圓飯的標誌;八大蒸碗的菜品主要有梅菜扣肉、黃燜雞、小酥肉、四喜丸子、八寶飯等多種花樣,一般都是先將各色菜餚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待到準備吃飯上菜時,提前再將其蒸熟即可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