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失誤,都是源於認知,比爾·蓋茨也不例外

計算機的王者無疑是wintel聯盟,intel的cpu加上microsoft的windows,一硬一軟把持了整個pc行業。

絕大多數失誤,都是源於認知,比爾·蓋茨也不例外

微軟的比爾蓋茨可謂計算機領域的傳奇人物,比爾·蓋茨13歲開始編程,18歲考入哈佛大學,一年後從哈佛退學,1975年與好友保羅·艾倫一起創辦了微軟公司,比爾蓋茨擔任微軟公司董事長、CEO和首席軟件設計師。就這樣,比爾·蓋茨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世界第一富豪,他在短短20年內創造財富達139億美元。

絕大多數失誤,都是源於認知,比爾·蓋茨也不例外

然而,當移動互聯網興起之時,微軟卻因為判斷錯誤,錯過了手機操作系統,從而錯過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

絕大多數失誤,都是源於認知,比爾·蓋茨也不例外

直至今天,比爾·蓋茨反思此事時,還是認為微軟是因為反壟斷案干擾,否則就能打敗安卓。

絕大多數失誤,都是源於認知,比爾·蓋茨也不例外

蓋茨聲稱:“毫無疑問,反壟斷訴訟對微軟不利,我們本該更專注於開發手機操作系統,這樣的話今天你使用的將是Windows Mobile而不是Android。”

他認為微軟從Windows Mobile到Windows Phone的混亂遷移讓Android得以蓬勃發展,當時微軟在移動領域擁有最大機會,但卻放棄了。蓋茨還透露,微軟也錯過了在關鍵的摩托羅拉手機上推出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機會。

比爾·蓋茨的意思是反壟斷案讓他分心,不然微軟定能打敗安卓。

事實上,旁觀者能看清楚的是,比爾·蓋茨所說的這些雖然是事實,但只能說是事情的細枝末節,而微軟在移動互聯網到來的前夜的戰略猶豫,才是造成被動的關鍵,而這種猶豫就是源於比爾·蓋茨甚至是整個微軟高層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不足。

事情往往是在結束的時候,才能夠看清楚來龍去脈,移動互聯網需要的是開放,資源從集中走向分散,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也從集中走向分佈。這就要求操作系統適應這種變化,而脫胎於linux的android天生適應移動互聯網的需求,可以說android的勝利是開源的勝利。

而比爾蓋茨直到今天,還是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也難怪微軟錯過了手機操作系統。

windows和ios不同,它是一個半開放系統,在固網時代,每一個計算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計算和存儲節點,而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終端卻難以保證獨立性,越來越多的計算和存儲在雲端完成,這就要求手機操作系統更加靈活、輕巧。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盈利方式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這種新的盈利模式要求手機操作系統更加開放,方便手機廠商定製。

而當google的android開始實施免費策略時,windows mobile還在對手機廠家收授權費,面對這兩個操作系統,手機廠家無疑會選擇android。表面上,這是微軟自己設置的,邁向移動互聯網的障礙,實際上反映了微軟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不足。免費只是表象,開源才是實質。

對於一個世界頂級科技公司,由於認知不夠造成戰略失誤,似乎匪夷所思,但事實確實如此,不僅微軟,當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哪一個不是如此。

獨立思考,邊行邊寫的行者啊,專注於科技、汽摩、教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