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氫汽車、區塊狗、滴血檢測……這些奇葩項目背後的“技術騙局”

“炒作是人的意志,時間卻不吃這一套。”

曾經名噪一時的“水氫汽車”——青年汽車終於在一片質疑聲中行至終局。

近日,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宣告破產。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因青年汽車的破產財產已經分配完結,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規定,已於2019年10月21日裁定終結青年汽車破產程序。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青年汽車的法人代表、最大股東龐青年曾20餘次被列入失信名單並被限制消費,目前,包括龐青年在內的青年汽車多位高管的股權,已被法院凍結。

水氫汽車、區塊狗、滴血檢測……這些奇葩項目背後的“技術騙局”

值得注意的是,這距離青年汽車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僅過去半年時間。

用水放電,還是用噱頭掙錢?

今年5月,《南陽日報》曾刊發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下線的車載水解制氫系統,稱水氫發動機在南陽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新聞的主角“青年汽車”也因此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汽車加水就能發動?這項乍聽起來“神奇”的新技術實則卻禁不起推敲。據龐青年介紹,“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在於其“神秘配方”,該配方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成氫氣,再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有專家指出,在實際情況下,想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只能通過電解與還原兩種方法,根據青年汽車的描述,顯然他們選擇的是第二種。但以科學理論上來看,確實可以通過水分解出的氫氣來驅動汽車,但在實際應用上,水制氫技術完全是高輸入低迴報,成本上根本達不到商業化要求。青年汽車所謂的“催化劑”,最多隻可能提高產氫速率和效率,不可能創造出額外的能量,否則就是直接打破能量守恆定律了。

無論是從技術的可行性還是“水氫發動機”的落地是否經過科學論證,當時的龐青年和青年汽車都給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如今青年汽車進入破產清算,龐青年變成“老賴”,水氫汽車項目也正式淪為了一出“技術鬧劇”。

這樣的“技術鬧劇”何止青年汽車一家。事實上,每一次風口的爆發,都會誕生無數的新技術、新項目,但這之中,經常混雜著一些以“追風”為名,實則行炒作之實的奇葩項目。

加上“區塊鏈”的帽子,一隻虛擬小貓價值14萬美元

2017年,區塊鏈技術正熱,似乎什麼項目加上“區塊鏈”三個字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引得人們競相追逐。正是在那一年,區塊鏈遊戲“加密貓”橫空出世。

公開資料顯示,加密貓國內版本名叫“雲寵商店”,遊戲初始會推出100只“初代貓”,這些貓需全部用“以太幣”交易。如果買家成功繁殖出稀有品種貓,就可以高價賣出。據悉,該區塊鏈遊戲上線後異常火爆,初代貓被一搶而空,甚至曾被炒出一隻貓報價14萬美金的天價。巔峰時,加密貓雖然日均僅有300名用戶,估值卻達到1200萬美元。加密貓的成功,引起了眾多創業者的注意,據不完全統計,區塊鏈遊戲最火熱的時候,市場上平均每一天半就會出現一款新遊戲。不僅如此,像BAT、網易、360這樣的巨頭也紛紛加入,典型的包括百度的“萊茨狗”、阿里的“麻吉寶”、360的“區塊鏈貓”等。

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中旬,剛剛成立不到一年的加密貓就宣告“死亡”。據相關統計,2018年6月19日加密貓的交易數量僅為1,650次,相比2017年12月的80,500次峰值,下降了97.95%。

與其類似的還有“華登區塊狗”。

今年9月,據紅星新聞報道,有玩家在區塊鏈養成類寵物遊戲平臺“華登區塊狗”上投入15萬元後,APP突然停運,公司跑路。

根據公開信息,“華登區塊狗”號稱是一款集區塊鏈寵物+社交、挖礦+交易的平臺,用戶主要是在其平臺上以現金領養“區塊狗”,過段時間後,這些“區塊狗”會被強制出售,從而賺取差價,同時,如果用戶能夠拉人頭接盤,保持供不應求,其價格就能一直上漲,並從中獲利。

如果說加密貓因為是使用以太坊交易而冠以“區塊鏈”的名義,那“華登區塊狗”就真的除了名字之外實則與區塊鏈技術沒有任何關係了,可以說是一個假區塊鏈之名的“高科技”騙局。

憑“一滴血”賺了90億,創始人被稱“女版喬布斯”

一滴血可以做什麼?在美國血液檢測創業公司Theranos那裡,一滴血可以完成在專業醫療實驗室內進行的多達240項醫療檢查,從膽固醇到癌症幾乎都能檢測。在美國,傳統的血液檢測動輒就要幾百美元,而Theranos表示,他們的這套血液檢測最低只需2.99美元。

據瞭解,Theranos 公司成立於2003年,用創始人伊麗莎白·霍姆斯的話來說,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改變幾乎與每個人的健康都息息相關的事情。2013年, Theranos正式推出了自己的血液檢測產品:nanotainers血液採集設備和miniLab血液診斷檢測設備。

憑藉“改變世界”的產品以及低廉的價格,Theranos公司迅速走紅。當時,社會各界對其“顛覆性的創新”十分看好,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甲骨文創始人埃裡克森等人紛紛為其背書。據瞭解,2014年的時候,Theranos已完成十輪累計4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高達90億美元;待到2015年,Theranos公司員工數已超過800人。公司創始人伊麗莎白·霍姆斯也以45億美元身價入選“2015福布斯女性億萬富翁排行榜”,一度被譽為“女版喬布斯”。

然而,Theranos的“神話”只持續到2015年10月15日。那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大熱創業公司Theranos掙扎於其血液測試技術》的文章,文中質疑該公司的診斷數據非常不準,並揭發其絕大多數試驗並不是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專利儀器完成的,而是使用的一般常用儀器。新聞一出,事件迅速發酵,該公司隨後接受了美國藥監局的調查,調查顯示,該公司僅有一種測試被批准,其所使用的醫療設備甚至都沒有被藥監局所批准。

另一方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介入了調查,並在兩年後最終認定,Theranos公司存在欺詐投資者行為,並以虛假宣傳獲取投資者7億美元投資的名義向公司及創始人發起訴訟。

一時間,曾經硅谷的明星創業公司淪為了欺詐公司,而曾備受稱讚的創始人伊麗莎白·霍姆斯也被《財富》雜誌評為“世上最讓人失望的領導者” 。

技術的本質就是服務於人,如果一個新技術的出現,噱頭遠遠大於它的實用價值,甚至技術本身就是一場虛假的謊言,那麼,即使在最初能夠吸引到用戶乃至投資者的目光,但時間可以證明,騙局終究會被戳穿。(文/王滿華 來源/投中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