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時代下“硬科技”迎來風口

本報記者 羅曉燕報道

中國證監會日前表示,堅守科創板定位,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合理引導預期,加強監管。“硬科技”再度成為資本熱議高頻詞。

“硬科技”發展正當時

什麼是“硬科技”?硬科技概念提出者、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表示,“硬科技”是指以人工智能、基因技術、航空航天、腦科學、光子芯片、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屬於能夠在全球領跑的核心科技,同時擁有知識產權、壁壘足夠高、難以模仿和複製的關鍵核心技術。

今年10月16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組織召開硬科技發展工作座談會,研究推進硬科技發展工作,並提出了發展硬科技的幾點措施,包括加快研究和制定推動硬科技發展的相關工作方案,建立硬科技的技術領域、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開展硬科技發展工作交流等內容。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在出席2019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時表示,“硬科技”具備以下特徵:一是原創性,是基於基礎研究的前沿性、原創性技術成果,經歷了較長的研發週期和較強的研發投入,具備較高的技術競爭門檻;二是物理性,區別於單純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夠運用新技術、新產品支撐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三是決定性,在產業發展中起著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決定了產業的發展質量和在創新價值鏈中的高低端位置,例如通信產業中的芯片技術、航空產業中的發動機技術等;四是社會性,倡導紮實、求實、務實的科研精神和作風學風,切實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事關民生的重大難題。

“隨著硬科技創新環境和創投生態的營造,我們已經成功激活了西安的創投市場。如今,越來越多的一線機構會來西安挖掘項目,西安成為了硬科技投資的價值窪地。”米磊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多數科創板企業所屬領域均具有較高的“科創屬性”。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領域劃分來看,科創板企業所在領域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生物醫藥領域、新材料領域、節能環保領域、新能源領域及其他領域。

截至11月9日,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到51家。這51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無不體現出“硬科技”含量,為科創板的強勁市場表現增添了“硬氣”。

資本助力“硬科技”企業發展

隨著科創板的開市和不斷擴容,越來越多的“硬科技”企業受到資本青睞,投資“硬科技”也逐漸成為風潮。

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成立,致力於打造商業火箭製造和研發企業,是目前國內首家完成大推力液氧甲烷整機試車的民營企業,更是一家業界公認的“硬科技”企業,受到各路資本的關注。目前,藍箭航天已經獲得金風科技、國開熔華等機構的投資。

今年10月6日,藍箭航天研發的“天鵲”液氧甲烷發動機完成了200秒長程試車,這標誌著發動機進入到工程階段,將以此作為動力去打造“朱雀”2號運載火箭。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非常重要,對企業來說,技術和市場雙輪驅動才會讓商業火箭飛得更高、更遠。”藍箭航天總裁張龍透露,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2號預計在2020年能夠順利發射,目前研製、生產、實驗都在按照計劃進行。

今年7月22日,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該公司總經理馮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成立之初到現在,西部超導一直在走創新之路。“同時,公司持續長期地高效投入,每年的科研投入在8%-10%。僅2018年,公司的科研投入近1億元。”

據悉,成立於西安經開區的西部超導,主要從事高端鈦合金材料、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超導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我國航空用鈦合金棒絲材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通過自主創新,西部超導先後建成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航空用高端鈦合金棒絲材專業化生產線,以及國際一流、國內惟一的NbTi和Nb3Sn超導線材生產線。

“我們的理念是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就是把現有的產品繼續優化;研發一代就是在3-5年內形成新產品;儲備一代是未來10年以後要儲備一批投放市場的新產品。”馮勇說。

“目前,全國硬科技投資環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從科創板的開啟,國家對科技企業的支持多方面來看,都表明國家會調動更多的優勢資源支持硬科技發展,加速產業佈局。”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李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硬科技與互聯網相比,互聯網是資源和效率的重新分配,硬科技更多的是生產力的提升和社會財富的重新創造,以及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

在李浩看來,未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將由多種技術融合而成,這期間會經歷一個技術間互補增強的過程。而硬科技的發展是一個先慢後快的指數型過程,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多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