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柯城区法院:诉讼服务从断案型向修复型转变

近年来,衢州柯城区法院根据省高院部署,积极落实把诉讼服务置于党委、政府的大治理格局中,将诉讼服务从断案型向修复型转变,推动形成“法院提前介入、协同治理为主”的矛盾纠纷解决理念,加快建立递进式分层过滤体系,着力破解案多人少难题,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标本兼治

严防虚假诉讼等行为

今年11月5日,当衢州市民冯某得知自己因虚假诉讼,和案件第三人鲁某一起被法院处罚15000元后,他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

2018年12月26日,为发泄对生意合作伙伴的不满,冯某向柯城法院起诉,称叶某拖欠其机械租赁相关费用一直未支付,并提供了由鲁某出具的证据材料。

案件受理后,法官童建国向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发现冯某陈述的相关事实并不属实,叶某已经向冯某支付完毕这笔机械租赁费用,案件第三人鲁某提供了支付凭证系虚假证据材料。最终,慑于法律的威严,冯某撤回了案件的起诉。

为护航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近年来,柯城法院重拳出击,打击虚假诉讼、职业放贷、违法借贷等行为,多措并举,先后与柯城检察院、柯城公安分局、柯山公安分局、柯城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相关意见。

同时,柯城法院还持续加强对民间借贷案件的实质审查力度,及时更新职业放贷人名录,并要求作为职业放贷人的原告签署《诚信诉讼承诺书》,在庭审中要求民间借贷案件当事人签订《诚实诉讼保证书》等。

司法确认 给违约念起“紧箍咒”

“感谢法院提供的免费司法确认,给这个调解协议赋予了强制执行效力,这次我终于安心了!”2019年5月8日,柯城区航埠镇某村村民吴某在柯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理好司法确认手续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5月7日,吴某因土地使用权归属问题和邻居叶某发生纠纷。村里多次调解无果后,在航埠镇大联动中心牵头下,柯城法院航埠法庭法官王成积极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及驻村干部、村两委、网格员组成调解小组,进村展开现场调解,并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协议。在法官引导下,当事人还运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为履行调解协议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以往的调解工作中,双方对调解协议内容虽然达成一致意向,但当事人出现反复毁约的情况还是比较多。”柯城法院特邀调解员叶建新表示,经过司法确认后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一方面可以督促当事人遵守契约精神,一方面可以避免当事人再次进入诉讼的可能。

为有效避免“调解后遗症”,此前,柯城法院专门制定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将赔偿金需要延时或分期支付的,协议内容履行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当事人对协议效力的履行意愿或履行能力存有疑虑等情况,都纳入了司法确认的范围。

此外,对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案件,柯城法院还实行了执行前先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裁判义务制度,督促当事人在案件审判、调解成功后当场主动履行。

多元共治 让纠纷化于诉外止于诉内

“你们高效、专业的调解,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2019年3月16日,张某在调解结束后,握着柯城法院调解人员的双手感谢道。

2019年3月13日,张某的弟弟在柯城一家制品厂加班时突发脑溢血晕倒,后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张某及家属得知消息后,从老家江西赶来与厂方协商,但未能及时达成协议。

为助力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和减少纠纷对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影响,柯城法院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辖区派出所启动庭所联调,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厂方按约补偿了死者家属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一系列费用。

除了个案调解的主动参与,今年以来,柯城法院还将法律指导前移,坚持“诉源治理”的有效成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对辖区乡镇的各行政村的村干部、网格员等以授课方式开展调解业务培训,以生动案例讲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实践;另一方面邀请辖区乡镇村推荐的人民调解员到法庭接受轮岗培训,协助送达、参与调解、旁听庭审,为人民调解队伍培养后备人才,加强法院调解团队的力量。

据统计,2019年1到10月,柯城法院诉前调解率为45.81%,同比上升11.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