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烈性傳染病。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發病急、病程短、傳播快、病死率高、傳染性強的特點。鼠疫原發於齧齒動物之間,並能引起人間鼠疫流行。傳染源主要是齧齒動物,傳播途徑主要是跳蚤。肺鼠疫病人也可以成為傳染源,造成人間鼠疫流行。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二、防治鼠疫的基本原則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協調有關部門,密切合作,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依靠群眾,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制定長遠防治規劃,依靠科學,加強監測,長期預防,堅持不懈。落實以滅鼠滅蚤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三、鼠疫的“三報”、“三不”制度

三報:在鼠疫疫源地內,報告病(死)鼠、旱獺和其他病(死)疫源動物;報告疑似鼠疫病人;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

三不:在鼠疫疫源地內,不私自獵捕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四、鼠疫容易發生的季節

人間鼠疫的流行季節主要取決於各類疫源地內齧齒動物鼠疫流行季節變動。通遼市為達烏爾黃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間鼠疫以5—6月為第一高峰,8—9月為第二高峰。

五、鼠疫的傳播途徑

1、從動物—跳蚤—人的傳播,多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後,鼠疫桿菌便在蚤的前胃大量繁殖。當疫蚤再叮咬其它鼠或人時,病菌即注入鼠或人體,構成感染。

2、通過人—人的空氣飛沫傳播造成肺鼠疫。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桿菌可借飛沫及塵埃經呼吸道傳播,造成人間鼠疫流行。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3、經皮膚黏膜傳播,接觸剝食染疫的鼠類及其它齧齒動物的皮肉、內臟、血液和病人的痰液、膿血分泌物,均可經破損的皮膚和粘膜感染。

4、鼠疫疫蚤還可以隨交通工具傳到外地造成鼠疫流行。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六、哪些動物會感染鼠疫

根據調查我國有85種動物可以感染鼠疫,常見的有牧區草原上數量最多的旱獺、黃鼠及多種鼠類,還有狐狸、狗、貓、猞猁、黃羊及多種動物等。這些動物能把鼠疫傳染給人。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七、鼠疫的防治措施

1、滅鼠、滅蚤:控制鼠疫發生與流行,必須開展經常性滅鼠、滅蚤工作。滅家鼠時居室要同時滅蚤,在鼠疫疫源地滅鼠,鼠洞滅蚤。對家貓、狗實施滅蚤,犬要拴養管理。

2、提高警惕,監視鼠疫疫情。在疫源地的群眾要做到“三報三不”。

3、鼠疫防治工作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疫源地的廣大群眾要在政府領導下積極配合衛生專業人員工作,聽從指揮和支持有關處理措施的實施,共同努力防止人間鼠疫的發生與流行。

八、鼠疫的潛伏期

鼠疫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1—6天,多為2—3天。肺鼠疫、敗血型鼠疫1—2天。接種鼠疫疫苗者發病可延長到7—12天。因剝食染疫動物經皮膚傷口感染的潛伏期比染疫蚤叮咬者要短。

九、什麼情況下我們應提高警惕

作為一種由動物傳給人的疫病,鼠疫在發生前會有明顯的先兆。疫區出現不明原因成批鼠類大量死亡時,應高度重視,這說明當地可能有鼠間鼠疫發生。

病前10日內到過鼠疫流行區,接觸疫源動物,出現高熱、淋巴結腫大的病人,應警惕其罹患鼠疫的可能性。第一例病人的及時發現與確診,對本病預防與控制極為重要。

十、鼠疫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鼠疫流行情況,國家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鼠疫列為甲類一號傳染病,並先後製定了《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鼠疫地區獵捕和處理旱獺衛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我區也出臺了相應的規範性文件,如《內蒙古自治區鼠疫控制應急預案》等,為依法防治鼠疫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十一、發現鼠疫病人怎麼辦

鼠疫雖然兇險,但他是一種可用特效藥治癒的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戰勝鼠疫的重要措施。凡確診或疑似鼠疫患者,應嚴密隔離,就地治療,不宜轉送。同時按甲類傳染病上報疫情。病人應單間隔離。病區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病人做好衛生處理(更衣、滅蚤、衣服消毒)。

十二、健康人接觸鼠疫病人後應怎麼辦

在九日內與鼠疫患者密切接觸者,要進行健康隔離留驗。如已去外地,應當通報追蹤,就地隔離留驗,每日測體溫2次,用鏈黴素等抗菌素進行預防性服藥,診治病人及解剖屍體參加者必須事先服藥。

關於鼠疫的相關知識

提醒大家:

如果不慎感染了鼠疫,也不必驚慌,即刻聯繫當地有關部門進行檢查和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