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種植過程是怎麼樣的?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三七起源於第三世紀,屬古熱帶殘遺植物,在生理生態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分佈及其狹窄,主要分佈在雲南文山州和廣西田靖縣。三七的栽種始於古人對野生三七的功效的發現之後,便開始用其治療疾病,並日漸向外傳播,導致了野生資源供應不足,同時,為了採集方便。古人於是將它移為家種,這就是人工馴化和栽培三七的開始。

清道光年間雲南巡撫吳其浚所著《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記載:三七莖葉,畏日惡雨,土司利之,亦勤栽培,蓋皆種生,非野卉也。由此看來三七種植歷史少也有400餘年的歷史了。 雲南文山是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地,這是文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熱、水、土、氣等條件所決定的。三七對生長條件極其苛刻,就光來說三七對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強光,就是常說三分喜陽、七分喜陰,三七要種植三年或者以上才能達到好的藥效,種植過程中需細心呵護,稍有閃失則前功盡棄。

三七種植過程是怎麼樣的?

三七喜溫涼、忌酷熱。多栽培在海拔1500~1800米的山區。適宜年平均溫度18~19℃,年降水量1700~2000毫米,空氣相對溼度70%~80%,土壤含水量25%~30%的地區生長。需半陰半陽的光照條件,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栽培。

正是由於三七對生長環境的特殊要求,很多地方地理環境不適合三七生長,這就造成很多人不瞭解三七的種植過程,從而認為三七價格普遍過高。其實,三七是多年生植物,一顆三七至少需要種植3年以上,從播種到採收,中間需要很多工序, 這其中不乏種植人員的辛苦和汗水。現在,跟我們一起來了解種植三七到底有多辛苦吧。

三七種植過程是怎麼樣的?

一、播種前準備工作

1、選地與整地

選擇背面陰涼的緩坡地,坡度5-10度左右,若坡度太陡,水土流失嚴重,反之,平原地區排水不暢,塊根易腐爛。土壤選擇排水良好、質地疏鬆、具團粒結構的紅壤或棕紅壤,夜間能回潮的砂質壤土更好,而粘重土易引起根腐,不宜選用,土壤pH值為5.5-7.0最為合適;還要選擇通風良好的地塊,谷地和低窪地因夏季空氣悶熱,冬季冷空氣下沉,三七易得炭疽病、立枯病,故不宜選用。

地塊選好,要休閒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釐米,促使土壤風化細碎,同時徹底清除雜草、樹根、石塊,並結合翻耕每畝施用石灰75千克/平方米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克/平方米拌土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2、搭棚、圍籬。

三七是喜蔭植物,需要搭棚遮蔭,搭蓋的蔭棚必須牢固,起碼能支持4-5年不倒塌。一般用木材、竹杆等,可就地取材,也可用水泥柱等,棚高1.7-2.0米左右,棚上蓋草或用遮陽網。三七園的面積以2-3畝為宜,四周用草圍好,每園設1-4個門,圍籬向內傾斜成60度左右,有防止牲畜闖入踐踏和陽光直射的作用,並能調節園內空氣和溼度。三七園的西南面,因陽光強烈,圍籬應密些,東北面透光應稍大些。

3、施基肥、作畦。

搭棚后土地要再犁耙一次,每畝施入基肥3000-4000千克,牛糞佔30%-40%,草皮灰佔60%-70%,鈣鎂磷每畝25-30千克。基肥必須充分發酵腐熟,打細碎,均勻撒在畦面上,用鋤翻入畦內6-10釐米土層中。作高畦寬1-1.2米,高20-30釐米,畦面作成龜背形,以利排水。

二、播種和移栽

1、“紅籽”的播種。

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釐米*5釐米進行點播,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溼潤、保溫(農曆12月份這段時間正好是文山的冬季,撒一層稻草或者山草還可以給種子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中7-10萬粒,摺合三七種子10-12千克。

2、“子條”的移栽。

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這時候的三七不再叫紅籽”而改名叫“子條”),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浸蘸後立即撈出晾乾並及時栽種。

提示:栽種時要注意地面和子條都要消毒,因為這時候的三七免疫力最脆弱,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受感染越小成活率越高。

三七種植過程是怎麼樣的?

三、田間管理

1.澆水、排水: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澆水,保持畦面溼潤,澆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除去積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生。

2.調節透光。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髮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足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3.摘蕾、疏花和護果。在以生產塊根為主要目標的冷涼地區,當三七花長到3-5cm時將其摘除,可大幅提高塊根質量。在留種田於三七開花期將中心花蕾的花序疏掉1/3可使三七紅籽(果實)獲得滿意的產量。

4.七園清潔。及時人工拔除三七園的各種雜草,清除病株殘體,並遠離七園焚燒或深埋。七園清潔是改善三七通光透光,防止病害蔓延的重要措施,一般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四、病蟲害防治

三七由於栽培年限長(3-7年),且又生長於廕庇高溼的栽培環境下,因此三七病害較多且蔓延迅速,主要病害有黑斑病及根腐病。三七蟲害一般不構成危害。

1.黑斑病。

於雨季流行蔓延,表現為葉片、莖發生淺褐色橢圓形病斑,繼而凹陷產生黑色黴狀物,嚴重時出現扭折。為保護更多的三七能夠長到3年以上,每一個雨季,我們的種植人員必須時刻關注七園的排水情況,如有發現排水不暢,必須另挖渠道,及時將積水排出園內。

2.根腐病。

三七根腐病為土傳病害,主要發生於出苗期(3-4月)及開花期(8-10月),其症狀為葉片垂萎發黃,塊根或根莖腐爛。

五、採收

春三七(不留種)10月採收,冬三七(留種)1月採收;清洗後分類曬乾即成幹三七。

三七種植過程是怎麼樣的?

六、三七這麼貴的原因

1、全人工種植三七。

因為三七生長環境的特殊性,一般三七都種在山地,且現在還沒有任何一種機器可以專門用以三七種植,所有種植三七的工序,從採收紅籽——選地、整地——搭棚——挖畦——紅籽種植——(1年後換另一塊地)子條移栽——第2年三七的田間管理——第3年田間管理——第4、5年......全部是人工完成。

2、三七種植有連作障礙。

即一塊地,種了3~5年後,採挖出三七,其這塊地在十年之前都沒辦法繼續種三七,只能種植其它農作物,要等7年到十年後才能再次種植三七,所以說種植一次三七對一塊土地來說是十年之傷,十年才能種一次。可謂是十年磨一劍了。

3、三七曬乾損耗大。

三七,我們正常使用的時候,都是剪去細根後曬乾的,一般需要5到7斤左右新鮮的三七才能曬出一斤乾的三七,這也應該是曬乾後的三七這麼貴的原因之一。

4、大七有限。

年份足,才能有大頭的三七,大頭子的三七,如20頭七王或是30頭的三七這種更是少上加少。

三七種植需要付出這麼多年的辛勤與汗水,你還敢相信那些專注於低價的三七粉嗎?還會覺得每天吃幾塊錢的三七粉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