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手機繼續造"機",抹不開面子?還是繞不開生態?

格力手機繼續造"機",抹不開面子?還是繞不開生態?

李星

2019年11月18日格力電器(000651.SZ)召開的2019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在被問及格力電器是否會推出摺疊屏手機時,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表示,未來格力手機業務不會放在母公司,相關申請主體會在放在子公司,由子公司經營。

此前,格力電器公告修訂公司章程,其中,經營範圍新增了"研發、製造、銷售新能源發電產品、儲能系統及充電樁"的內容,同時刪除了"經營電信業務及增值電信業務"。調整引發了外界猜測,認為格力電器不再做手機了。

隨後格力電器對會繼續保留手機業務做了說明,格力電器相關人士否認了外界的猜測,稱“沒有不做手機”,同時表示會在11月18日的股東大會向外解釋。而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還對外聲稱,那些質疑格力手機失敗的人,有本事自己來做手機試試。

同時格力近期還曝光了一款摺疊屏手機專利曝光,其專利申請號為CN201930339694.5,公開日為10月29日。今天望靖東針對摺疊屏手機是否量產問題表示,專利到產品還比較遙遠,還在研究階段。手機方面,今年5G正式商用,我們也想在新的起點做一些準備。

2014年前後,樂視、360、格力都以“產業生態”的概念殺入手機圈,並且一起瓜分了當時酷派在深圳的手機資產,各自以掌門人的作為“網紅秀”角色代言自己的手機業務。

然而這場所謂的“手機生態”概念戰,最後都成了行業中的笑談,不管是樂視的“廣告生態化反”,還是360的“安全生態免費”,以及格力的“智能生態綁架”,從目前來看都失敗了。

2015年格力手機第一代上市,2016年和2019年又推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格力手機。

格力手機一代售價1600元,開機動畫為董明珠個人頭像以及簽名寄語。董明珠當時還表示,格力手機“供不應求,銷售5000萬部沒問題,未來賣1億部都不成問題。不過最終銷量也不及宣傳數字的1/50,庫存讓格力空調的經銷商配銷認購消化掉了。

2016年格力手機二代上市,由於與一代代工貼牌深圳的海外公板機不同,格力開始讓自己招安的“行業大牛”自主研發,在格力二代手機上花費了相當的研發費用,同時格力也開始自己建設手機組裝線,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的推動下,格力二代手機的價格也上升到了3599元。

格力二代手機可以說完全是個放大版的遙控器,但附加了手機功能,從設計概念到用料上,完全採用了空調遙控器的理念。低配置與高價格,讓格力二代手機同樣在市場上沒人買賬,正常渠道的銷售量幾乎忽略不計,最後庫存成了年底員工的利是紅包替代品,每個員工攤派一臺。

今年業內還傳出格力繼續出了三代手機,主控居然還是高通驍龍821,售價也是3600元。格力也在各銷售平臺的官方旗艦店上悄悄上架了這款手機,不過銷量基本上為零。

從格力前後三代手機的設計來看,明顯有著敷衍和忽悠的成份在裡面,不管外形還是配置,都有15年前主板廠供給海外的公版機影子,格力只是灌上了自己“研發”的手機系統與UI界面。這種手機設計,不知道是董明珠過於自信,還是真的問道於盲。

然而格力的手機業務也並不是沒有亮點。據李星瞭解,格力二代手機開始,都是格力自己生產。而且據實際使用過格力手機的人士表示,對於格力手機的品質方面確實十分滿意,在業界應該處於行業頂尖水平,但是在軟件和UI方面,確實難用。

另外,為了真正的“製造手機”,格力負責“製造裝備”的部門,不但為格力手機設計建造了手機總裝生產線,甚至手機裡的一些主要零配件製造生產線,格力都有自行設計,而且自動化程度還挺高,如顯示觸控模組和各種檢測、貼合與總裝生產線等。

看來,格力手機不管是在手機本身的設計與材料上,品質要求有可能都是按照類似空調等家電的標準來進行,畢竟即便是拿來做遙控器,如果達到空調的使用壽命也將近有十年的期限,而目前國產手機一般潛規則為保質一年。

事實上在手機行業即便是蘋果,也只是隱約給用戶的感覺是iPhone手機在三年內可以順暢使用,五年內可以持續使用,便也沒有說保質期是三年或五年,而是以當地法律規定為準。

所以才有紅米把保質期由一年提升到18個月,也就是一年半,都能作為賣點大肆宣佈。

格力手機是否成功,按照董明珠此前的說法,格力手機其實從來都沒有上市銷售,所以也沒有所謂的成功與失敗之說。而格力手機前面積累了三四年的“造機”經驗,或許也是格力電器繼續“造機”的底氣所在。

如果按照手機行業目前的規律來看,中低端手機標準化幾乎已經成為一定的趁勢,甚至連三星,也開始把中低端手機中的大部分交給了中國國內的ODM廠商來組只生產,自己貼牌銷售。

如果格力手機也開始往ODM的方式擴張自己手機業務,把成本和價格給降下來,並通過品牌號召力及線下渠道優勢進行市場營銷,變相複製華為旗下榮耀手機的成長軌跡,也並不是沒有可能成為市場上的黑馬。

當然,格力手機或許仍然定位“高端”,繼續打造格力式的智能手機,不過這種“差異化”的格力手機之路,想要得到市場的認可,卻並不太容易,甚至即便是格力真的造出所謂的摺疊手機後,也難免重蹈深圳可摺疊手機的命運,出貨量聊勝於無。

不管格力手機是一個家電品類的嘗試也好,還是為了打造未來的手機形態也罷,或是為了防止格力電器的家電生態被別的手機品牌所屏蔽等,格力手機對於格力電器或許成了其未來發展狀況擔憂的一種表現。

但是,一個長期沒有銷量支持的格力手機,很難說自己是“造機”的一員,有真正銷量支持的格力手機才會名符其實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