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的基金经理生涯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不仅是伟大的投资理论家,还被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基金经理之一

。他和杰里.纽曼在1936年1月创建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该公司一直运行到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该公司的前身是格雷厄姆联合账户合伙公司,经营期限为1926年-1935年12月,而大家熟悉的巴菲特是1954-1956年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学习工作了两年时间。

1926年格雷厄姆创立格雷厄姆联合账户合伙企业,参与资金管理,在他的精心运作和20年代末柯立芝牛市的推动下,到1929年1月客户和格雷厄姆自己的总资本金达到250万美元,他几乎成了百万富翁,随后经历了1929-1933经济大萧条股市崩盘,由于采取了高杠杆交易和抄底过早等因素,250万资本金亏损了70%,到1932年末资本还剩50万不到,这次从巅峰到几乎破产的经历大大影响了后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投资策略。

1933年后,格雷厄姆痛定思痛,重整旗鼓,走向复兴之路,1936年后成立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直到1956退休。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运作20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达到21%,高于同期大盘收益年均2.5%左右。这个成绩在历史上也是非常优秀的。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讲述了从1939年起基金的业务范围基本局限于套利清算,关联对冲,净流动资产廉价股,和少量控制权业务。

具体配置见图:

格雷厄姆的基金经理生涯

我们来具体分析下:第一,格雷厄姆虽然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股债动态平衡策略,但在他的组合里可以明显看出,资产大部分在特殊情况,套利,对冲方面,而纯债券很少,因为这些投资无论牛熊都提供了长期稳健的收益,这部分资产具有绝对收益的性质,类似于债券但收益却远远超过普通债券,而如果只是纯粹股债平衡,想要长期战胜市场非常困难,因为债券部分长期收益率远低于股类。

第二:普通股部分基本都是净流动资产股就是烟蒂股是按低于净流动资产价值三分之一分散买入这类公司,分散度一度达到100只左右,一般获利50-100%他就会直接卖掉。而他在之前也投资过低市盈率,市净率的一般公司(以低于净流动资产买不到),后面发现这类业务并不是很好,就放弃了,专攻烟蒂股。这种偏好资产清算价值的策略还是与大萧条后,大量股票持续暴跌,公司市值不但跌到几倍PE,而且还跌破

净流动资产(用流动资产减去所有负债)甚至是净现金资产,这时候这些公司马上破产清算的价值都远高于市值,而很多公司还有盈利能力。这种恐怖的下跌使得格雷厄姆几乎破产,也使得他把公司的清算价值视为最后的安全边际。

第三:套利对冲和普通股两部分资产配置进行动态平衡,就是说根据市场估值和机会,比例会不太一样,而且各类资产表现时间不同,最为突出的一点在于,在熊市中低估证券业绩不好时,关联对冲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套利业务表现也与市场走势无关。

第四:格雷厄姆还有一部分是控制类金融公司,以GEICO保险为代表,这只股一共给他和合伙人带来200多倍的收益,也使得他的晚年非常富裕,这笔投资收益就超过其他各种投资的所有利润,当时买入GEICO价格是在10PE左右属于一般廉价股,但是由于看好前景,并有控制权,格雷厄姆长期持有,取得了巨大成功。当然这种机会对于普通人是可遇不求的。

总结:格雷厄姆设计的多种积极投资策略见:

丰富多彩的格雷厄姆投资策略:低市盈率大公司,廉价股:一般廉价股和净流动资产廉价股,套利对冲,可转债,垃圾债投资,他投资实践中基本都有涉及,他最后主要选择的是廉价股:净流动资产廉价股,套利,关联对冲,可转债投资包括在对冲策略中。当然还有一种控制类公司,这种策略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这种选择与大萧条后的市场环境和格雷厄姆经历大萧条形成的极端保守偏好相关。

而他的弟子巴菲特在投资策略选择方面具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特点,后面我们专题讲解巴菲特合伙公司的投资策略选择和投资体系进化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