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愛豆和演員有壁。”
“有流量的電影都是圈錢的爛片。”


“這種劇也就只能騙騙粉絲了。”

在這個標籤化的時代,“演員”和“流量”似乎正在成為對立的兩面。一部作品如果在選角上用到了流量藝人,會被一些看客判定為有“原罪”的作品。流量藝人經常被打上“做不了好演員”的標籤,而演員們似乎也在跟流量玩法劃清界限。最近的胡歌就是一個例子。他拒絕粉絲為《南方車站的聚會》做應援,原話包括:

“可作為演員 我有對這份職業的敬畏 更有對電影藝術的尊重 我不希望用特殊的方式來製造盛世假象 ”

“演技好不好 作品行不行 我自己負責 自己承擔 贏要光彩 輸不丟人”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流量和作品口碑真的不可兼得嗎?

今天FUNJI(ID:FUNJIdata)就想和大家聊一聊——流量要做好演員,到底有多難?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一、流量之於作品有哪些影響?

作品的好壞與否,是由多重因素共同組成的,而觀眾的評論就是最直觀的反饋。我們選擇了近期上映的《上海堡壘》、《少年的你》、《誅仙I》這三部由流量出身演員參演的電影做對比,來一起看看流量藝人之於作品到底有何影響。

FUNJI(ID:FUNJIdata)在這三部電影的豆瓣短評中,抓取了各1000條樣本,整理了三部電影的短評詞雲。

從整體來看,流量藝人受到相當的關注。短評中被提及的詞彙前三,都有參演流量藝人的存在。而像舒淇、李沁非流量藝人的主演被提及率則較低。

《上海堡壘》的詞雲上我們可以看到,用戶主要在特效、劇情和鹿晗方面進行評價,並有相當部分的評論提及到另一部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及其導演;

在《誅仙I》中,肖戰提及次數最多,且有一定比例的觀眾將其與《上海堡壘》進行比較;

而在《少年的你》方面,被提及最多的是易烊千璽,同時周冬雨、抄襲被提及較多。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如果按主演的好評提及率數據來做分析,更能看出觀眾對於流量藝人的表現的關注:

三部電影中評分最高的是《少年的你》,好評(4-5分)裡提及到易烊千璽的比例高達36.2%;

《誅仙I》中的孟美岐和肖戰好評提及率緊隨其後,達到了30.63%和24.77%;

而在豆瓣評分最低的《上海堡壘》裡,鹿晗的好評提及率依舊達到了21.98%,舒淇則只有8.5%。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在有流量藝人參演的電影中,會有粉絲因為自己的“偶像濾鏡”為作品打出高分評價。但也有粉絲群體之外的人,會因為對流量藝人負面印象而打出差評。

FUNJI(ID:FUNJIdata)統計,在《誅仙Ⅰ》上映前和上映當日,共有五條內容與孟美岐造型相關的話題登上熱搜,且皆偏向負面。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與《誅仙I》類似,《上海堡壘》十餘萬的豆瓣短評中,差評佔據了78%,輿論討論的焦點普遍集中在鹿晗身上。

雖說電影的確不好看,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用戶在觀影后給出的評論,我們無法判斷。最近劉慈欣就為《上海堡壘》說了話:“它沒有那個網絡上說得那樣不堪,網絡的負反饋,分越低就越往低了打,不太正常的一種導向。我覺得它可能是一個受害者。”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二、為什麼會有“流量即原罪”現象?

按理來說,流量藝人本身更有話題度,而粉絲們還會在此基礎上發起電影評分和宣傳的支持,花錢應援,電影理應有更多的機會被大眾關注到。

但現在,“演員”和“流量”卻越來越對立,甚至在電影上都開始有所分流。流量藝人參演的電影成了粉絲電影,能夠突破這一刻板印象的電影非常少。

FUNJI(ID:FUNJIdata)認為,演員和流量本身有一定的“原生衝突”。

我們統計了微博超話排行榜中曾拍攝過影視作品的前50位演員,發現其中僅有14人為科班出身,大部分的流量藝人沒有經過院校的專業演技訓練。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沒有院校背景並不是核心問題。流量藝人通常以唱跳作品起家,本身舞臺能力就需要投入相當時間的練習。為了維持人氣,流量藝人一般還會被安排各類行程來保證曝光。「密集營業」的工作模式讓他們在專業訓練相對缺位的情況下,也缺少了精進演技方面的投入時間。

鹿晗易烊千璽接連受質疑,愛豆要做好演員,為什麼就這麼難?

【圖為火箭少女近一週行程】

時間是個問題,人設標籤也是個問題。

對人設和印象的維護是流量藝人的重要工作,他們需要被人記住,需要綜藝感。

面對一個存在爭議、可能影響到個人人設的角色機會,流量藝人放棄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能夠選擇的劇本和角色也因人設而被侷限。

而對演員來說,演誰像誰才是目標。

青年演員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演技的打磨,還要避免過度曝光,防止觀眾出現“看臉出戏”的情況。導演馮小剛就曾說過:“一個好的電影演員,如果頻繁在電視中出現,會很難保持神秘感。”

“原生衝突”之外,還有市場對流量藝人的相對寬鬆。

市場似乎並不需要流量藝人在演技上精進到有多強。“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邏輯在電影市場同樣適用,能夠帶來商業回報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在電影市場紅利期,似乎獲得粉絲追捧和市場買單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在資本博弈、人氣為王的大環境下,磨練演技變得無關緊要,粉絲、曝光、熱度才是重頭戲。

但這種寬鬆對行業並不公平,甚至可能誤傷到一些努力沉澱演技的流量藝人。一旦市場認定“流量電影”與普通電影有別,流量藝人做好演員的難度也只會越來越大。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許多流量藝人都在向著演員的道路前進。

黎明最早由選秀節目而出道,憑藉《三更之回家》獲得金馬獎影帝,一部《動物世界》讓李易峰打破了諸多路人長久以來的偏見,而最近上映的《少年的你》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年輕藝人身上蘊涵的巨大潛力。

流量與演技,本不應該是對立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