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堅持扛住虧損,才能燒出真金白銀

虧損是每個企業都要極力避免的事情,而對於電商行業來說,虧損卻是常態:淘寶花了6年時間,京東花了12年,亞馬遜則創下了互聯網公司的記錄:連續虧損20年後,才不疾不徐地開始盈利。而像噹噹網、唯品會這樣早就開始盈利的電商卻日漸式微,逐漸消失在賽道上,既然要贏,為何先輸?

只有堅持扛住虧損,才能燒出真金白銀

某種意義上,電商創業是時間和虧損的平衡技巧。在時間中挺過虧損,在虧損中贏得時間。如今已經遠離主戰場的李國慶應該沒有預料到,自己與電商巨頭的差距,其實是輸在了虧損上。

在虧損中贏得關鍵時間

作為一個創業公司,企業的發展一般離不開五大資源:人、財、物、時間、信息(包括技術、品牌、商譽等),時間最容易獲取,所以往往被企業所忽視;又最難被贏得,往往又被企業所珍惜。

在某些時刻將“時間”置於企業發展第一資源也不為過,需要企業家們高度重視。而創業初期作為企業的發力制高點,“時間”就是其頂級供應產品。

一般來說,對小企業,是生存時間價值;對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來說,是競爭時間價值;對領袖企業來說,可能是未來時間價值。

在商業汪洋中,我們不難發現越是成功的企業家越是時間的攫取者,比如貝索斯用20年的虧損贏得了亞馬遜目前近萬億美元的市值,任正非藉助外部力量贏得市場份額,而馬雲對阿里雲超前10年的大規模投入讓其雲計算業務全球排名第三。

所以,如何經營時間,如何贏得時間、跨越時間,如何獲得未來時間價值應值得所有苦心經營、打造長青企業的企業家們所重視和深思。

只有堅持扛住虧損,才能燒出真金白銀

在虧損中搶佔精準市場

2011年6月,李國慶在微博上出了一道“算術題”:如果已知2011年京東商城的銷售毛利率為4.5%,虧損率是9%,虧損率是毛利率的一倍,換來公司200%的增長速度,那麼,京東已經虧損了多少?還能虧損多久?

還真有人出面給京東算了一筆賬,按照京東每年虧損率8.9%計算,僅2011年,京東的虧損額至少在30億人民幣。在2017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前,劉強東宣佈:“我們去年按照美國會計準則來講,是賬面虧損94億”。

2004年創建的京東在線商城,堅守B2C商業模式,在黑暗中跋涉了6年,從點滴做起,終於站在盈利的黎明時刻。它要麼像亞馬遜一樣成為中國B2C的領頭羊,而不再是燒錢機器,要麼支撐不下去,倒在黑夜裡。

京東商品的綜合費用率為6.7%,而綜合毛利率5%,顯然這是一個虧損的財務比值,京東以低價奪取市場的策略,是建立在虧損的基礎上。唯一的解決辦法只有繼續做大規模,降低綜合費用率,直到費用率小於毛利率時才能止虧盈利。

而要繼續做大銷售規模,保持高達300%的增速,需要源源不斷投入巨資。換句話說,就是要扛住虧損繼續燒錢,直到燒出京東的真金白銀。

劉強東說:“這只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所有的流通企業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當它的銷售收入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以實現盈利。”



只有堅持扛住虧損,才能燒出真金白銀

在虧損中完成用戶轉化

同樣是互聯網的伴生產品,與搜索引擎、網絡遊戲、廣告等其他行業相比,要成長為巨人,電商是一場時間太久的豪賭。

淘寶走到盈利花了6年時間,京東花了12年,亞馬遜則創下了互聯網公司的記錄:連續虧損20年後,才不疾不徐地開始盈利。

那麼,淘寶的燒錢戰術,到底贏在哪裡?


淘寶從成立之初就派專人負責監控各大網絡論壇,時刻保持對網民的影響力,以“市場公關戰”激勵網民嘗試淘寶的免費服務。

知道從哪裡找用戶,是一種天賦。淘寶將有限的虧損分別用到最廣泛的流量管道上,再借助市場公關戰,建立品牌信任和曝光度,如此一來,淘寶的“虧損”,事實上是一種先做大蛋糕,再分走蛋糕的路徑。

所謂電商平臺“燒錢”,其實是與用戶建立更深層信任關係的轉化成本。在中國,取得信任就要敢於花錢、擅長花錢,何況,電商平臺還需要從用戶的口袋裡掏錢。

通過市場+公關的燒錢組合,淘寶完成了高效的用戶轉化。一邊通過流量管道將網民轉化成網絡購物的用戶,一邊通過品牌公關手段,跟用戶之間建立前期信任。

在電商的競爭中,誰能弄明白用戶在哪裡,誰能夠吸引用戶,誰能夠獲得用戶信任,誰就能贏得戰爭。這才是燒錢的根本邏輯。

這一路徑迄今仍未改變,即便是到了微信互聯網時代,仍然如此。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接受採訪時,用一句大實話做了總結:投廣告是為了告訴消費者,我不是騙子。



只有堅持扛住虧損,才能燒出真金白銀

在虧損中接近最終目標


2019年,黃崢在致股東的信裡這樣寫:“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改變現在的經營策略,而是持續聚焦在企業內生價值上,積極尋找對公司價值有利的決定。”那麼,什麼是有利的虧損


第一個均衡點,在用戶相對規模不大、且特徵相對一致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就單一項服務直接收費,只要服務價值能夠滿足價格,就能實現盈利。


第一個均衡點事實上是“不穩定均衡”。過早地盈利,也堵死了規模擴大的可能,如今,連續盈利的唯品會,市值已經跌去了68%,用戶增長几近停滯。


淘寶、京東、拼多多代表的電商企業,追求的是第二個均衡點。


在經過第一個階段後,迅速犧牲利潤為用戶創造價值,獲得規模增長。當用戶規模達到某個臨界點,企業此前投入的虧損部分,將被規模攤平,此時,成本趨於無限降低,而收益會不斷擴大。

阿里巴巴剛剛發佈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核心電商仍然是阿里唯一一項盈利的業務,營收為人民幣995.44億元。整個2019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達3768.44億元,其中,以淘寶天貓為主的核心電商收入佔總營收比例為86%。

只有堅持扛住虧損,才能燒出真金白銀


在虧損中成就創新模式

很多產品最後沒有跑出來,或者沒有大成,不是沒有痛點需求,也不是沒有廣闊市場,而是不夠具備稀缺性,導致無法形成良性的商業循環。

稀缺性,早期靠非共識,中期靠執行力,後期靠壟斷性。

先行者往往不被主流認可,這個時候只有他在供給這樣的產品和服務,稀缺性是天然的。此時最重要的是不斷驗證和強化這個供給,用大白話說就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隨著市場慢慢增長,更多玩家也看到了商機衝了進來,稀缺性面臨反向稀釋,這一階段保持半步領先就必須靠超強的執行力和少犯錯誤,行業老炮在這個時期就會比新貴更有優勢。

早期有一個創新力極強的創始人,中期有一個行業浸泡多年的合夥人,後期有一個懂得商業模式頂層設計和生態搭建的合夥人。

稀缺性,都是由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帶來的。創業的世界裡,時機和機會更加重要,錢並不稀缺,能花錢解決的問題,不要花時間。

只有堅持扛住虧損,才能燒出真金白銀

結語

今天,在世界範圍內經濟發展率超過5%的只有中國、印度和越南,其他各國要麼增長率已至1%以下,要麼已完全進入負增長階段。

一個全世界範圍內的金融危機正在被孕育,而下一個科技大爆炸帶來的財富增長還遙遙無期,全世界一邊翹首以盼科技帶來新的產業突破,一邊咬著牙準備去狩獵他國的生存空間。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如果你在駕駛一輛疾馳的高速列車,你所能做的最正確的事,不是出於恐懼而盲目剎車,而是繼續加速,直至闖開新世界的大門。

通關遊戲還得繼續,階層流動註定發生,利益分配時刻進行。和平時代,創業者就是革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