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過生態保護這道“坎”,風電你才能贏

邁過生態保護這道“坎”,風電你才能贏

伴隨棄風限電等一系列老問題的逐步解決,新的產業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在日前舉行的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研討會上,與會人士表示,分散式風電對風場的噪音、光影、安全等指標更為嚴苛,對風電的環境友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實際上,當前整個風電行業都面臨著如何邁過生態保護這道“坎”的緊迫課題

如果不能正視和解決好這一問題,一方面會給生態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會給開發商和整個產業鏈帶來風險和損失。

(文丨本報記者 張子瑞)

迈过生态保护这道“坎”,风电你才能赢

▍風電生態問題日益顯現

過去十年間,中國風電設備價格降低了60%,風電開發造價降低了40%。規模化發展使得中國風電產業成本大幅下降,初步具備與火電等傳統能源競爭的能力。風電規模化開發在降低風電度電成本的同時,也使得風電如何與環境融合相處的問題凸顯出來。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除了要保障能源供應外,還要給生態文明作貢獻,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注重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戰略中心主任、研究員高虎在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研討會上說。在他看來,隨著棄風限電等一系列老問題的逐步解決,環保生態問題將成為影響風電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

此前,原國電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謝長軍也表示,環境問題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風電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在發展風電、光伏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謝長軍曾多次呼籲。

如今,本身作為清潔綠色能源的風電,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新階段:要解決好其開發、建設、運維、使用、退役等全生命週期的無害化、綠色化問題。

“在老百姓中,有風機殺死鳥類,影響鳥類繁殖等傳言。不可否認,風電對環境生態有一定影響,但是,一方面不迴避不誇大這種影響,另一方面只要主管部門採取有效措施、開發企業提高意識付諸行動,是可以把風電開發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一位行業研究者認為。

當前,中國風電已經開始從能源增量替代轉變到存量替代,其發展動力也從過去的政策驅動為主逐步轉到市場驅動為主,進入到自我發展以及和整個能源系統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在步入新階段之時,無論對於分散式風電還是集中式風電,環境友好都是風電持續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也是風電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生態影響可控有解

在中東南部的雲南、湖南等地,都曾因環保生態問題導致風電開發一度叫停。業內普遍認為,

風電開發雖對生態有一定影響,但只要採取有效措施,這些影響完全可控。效益與生態可以兼顧,產業發展與自然保護也可以協同。

由於環保整頓,2016年下半年開始,湖南暫停審批新的風電項目,當地風電開發進入“寒冬期”。而寧鄉神仙嶺風電場的出現讓業內意識到,風電開發與環境保護不僅不矛盾,而且可以融合發展,相互促進,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湖南風電項目審批的解禁。

“作為業內知名的生態風電場,神仙嶺風電場的環保工作設計標準相當高,從某種程度上說, 神仙嶺風電場對於湖南風電行業發展具有破冰的意義。”湖南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鄧小云認為。

在湖南風電建設初期,一些企業不重視生態環保和水土保持,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植被恢復不及時,影響了生態環境。這也給風電產業主管部門造成了困惑:要不要發展風電產業,該如何平衡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

正在主管部門左右為難的時候,由三一集團投資建設的寧鄉神仙嶺風電場幫助政策制定者重新權衡了風電開發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神仙嶺風電場在規劃之初就按照風電公園的理念去打造,在環保和水保方面投入重金,植被的恢復率達到99%以上,最終為地區貢獻了一個工業旅遊和文化體驗基地。

在三一集團高級副總經理、三一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強看來,神仙嶺風電場為風電行業帶來的最大價值是觀念的轉變。“這讓我們認識到,生態是有辦法恢復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也可以複製。” 王志強說。

鄧小云認為,好的資源並非完全不能碰,而是要解決怎麼用好的問題,如何實現保護性開發。“若能將風電項目的開發建設和當地生態環境相融合,風電產業的發展仍有巨大的空間和前景。” 鄧小云說。

談及經驗,王志強表示,因地制宜,採取最適合當地環境的恢復方案很重要。誰開發誰就是責任主體,開發企業必須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將環保責任置於經營責任之上。此外,風場開發和生態恢復要同步推進,將恢復和調節生態貫穿到風電建設的各個環節。

在業內人士看來,神仙嶺風電場的案例也表明,除了轉變觀念外,保持高水平的專項資金投入必不可少。

一些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建議,國家可以把風電開發環節的一些不必要費用降下來,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稅費,通過制度引導企業把這些減免的費用用於生態修復。

▍不能滿足於底線要求

一位不願具名的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風電項目開發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破壞生態的問題,但癥結不應只歸咎於風電產業本身,反映出的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監管問題。

“風電開發中出現的生態問題,完全可控有解,可以出臺更為細化的法規,對於如何實施‘三同時’等具體環節建立明確的標準,各級相關部門只要認真管,終能管好。”上述負責人說。

根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的研究,美國、德國、瑞典、丹麥等國的大量實例證明,規範化建設的林地和山地風電場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過度傷害,並能夠通過保護和修復措施將損害降到要求的範圍內。國內大部分風電場也能夠嚴格按照環評要求施工建設。

不過,通過環評、按規則施工只是底線要求,風電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對自身提出更高要求,真正實現風電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工業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

今年4月,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就“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希望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環境友好型風電發展之路。

“TNC在美國的諸多成功案例已經表明,經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和生態修復措施,風電發展和生態保護是可以實現共贏的。”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區主任Jack Hurd說,“通過預測未來的能源需求,並在國家、地區或景觀尺度上進行規劃,可以減少可再生能源對土地及水資源的影響,保護自然資源和依賴這些資源的生態群落。”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迈过生态保护这道“坎”,风电你才能赢
迈过生态保护这道“坎”,风电你才能赢迈过生态保护这道“坎”,风电你才能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