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有家长被骗!@全体家长:有骗子扮“老师”在班级群收费

QQ、微信班级群,本是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所建,近日却有不法分子冒充老师,潜入班级群内以教材费、培训费等名义要求家长转账。我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预警:冒充班主任骗家长案件近期在全国各地均有出现,我市也已有家长被骗!

据介绍,这种骗局中,骗子采取的做法一般是广撒网来搜索各个班级QQ、微信群,搜到班级群后,如果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是班主任验证不严格,骗子就会顺利加入该群。有时骗子还会操纵两个QQ号入群演“双簧”。

骗子入群后会先潜水,观察群内老师的活动规律,并下载老师的头像,将自己的备注名改为和老师一样。趁老师上课的时间,骗子会突然出现,下发提前制作好的“收费通知”或“培训通知”,同时在群内发布收费的账号或二维码,让家长们迅速转账。

收费数额一般不高,大多在每名学生200—400元,假冒的“班主任”还会在群里不断发消息,催促没有缴费的家长尽快缴费。待真正的班主任下课后发现并拆穿骗子时,常常已经有不少家长被骗。

我市已有家长被骗!@全体家长:有骗子扮“老师”在班级群收费

据介绍,这种骗局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具体行骗过程中,骗子有时还会用“演双簧”等办法使骗局更加逼真。一场骗局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有时在一个班级群内骗子就能骗走万元以上。

民警提示:

冒充班主任骗家长案件近期高发多发,背后涉及复杂的黑产链条和洗钱产业链,请各位老师、家长千万不要把此类骗术当做是“小儿科”,各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务必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请各班主任迅速对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请各班主任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

第二:如遇班主任在群内收费情况,请学生家长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微信、QQ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学生家长还可以通过向学校或班主任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避免被骗。(本报记者 胡雁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