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奇蹟會發生,但從不靠運氣。

來源:焱公子(公號ID:Yangongzi2015)

老謝是我兒時的玩伴,他對自己的評價是8個字:蹉跎半生,一事無成。

十幾年前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的老謝直接去飯店刷盤子,之後做過超市收營員、賣過保險、當過網管、送過外賣。

前些天吃飯時他對我們說,打算從網貸借個三四十萬,去創業做買賣。

大家很驚訝,問他:你現在這份工作不是挺穩定麼,創什麼業?

老謝說,我想過了,我現在反正一無所有,我怕什麼?不如放手摺騰一下,沒準兒會出現什麼奇蹟。

我們集體沉默。老謝這句話就有點像“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我都光腳了”,還有點像“破罐子破摔,反正已經是破罐子了”。

但不好意思,這還真不是一種邏輯。

我相信有奇蹟這回事,但從不相信奇蹟是靠毫無準備的“運氣”碰出來的。

這個過程,最怕的不是你毫無積累、一無所有,而是沒想清楚前,就盲目冒進。

創業這件事,越無畏,你一定死得越快。

“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1

折騰與“瞎折騰”,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我曾有個朋友,他給自己的評價是“天生不安分”。本來有一份月薪8千的穩定收入,但他覺得沒勁,想要賺更多錢。

我們來看看他怎麼做的:

看到別人炒股賺了錢,於是跟風去炒,卻不學習任何相關知識,一味追漲殺跌,賠了10多萬割肉出局;

早幾年看別人做o2o賺了錢,也忙不迭策劃了一個所謂“最後一公里送貨”項目,希望賺小區居民的錢,結果因為缺乏前期調研,實施過程很多細節落不了地,又賠了數萬;

看到別人做自媒體賺了錢,興沖沖註冊了自己的公眾號和其他平臺賬號,因為初期沒有粉絲和流量,還砸了將近10萬去大號打廣告吸粉,最後卻因為內容質量不夠硬,好不容易吸來的粉絲,又全都流失了……

像我這位朋友,夠放手摺騰了吧?但這折騰前面,應該加一個“瞎”字。

他所選擇的領域,全是盲目跟風,沒有哪個是他真正擅長的。

然而,折騰這件事,是有代價的。

“反正都是窮人,折騰不對,大不了繼續做窮人唄。”

這就是老謝們的邏輯。

但有錢人,也分小富、鉅富、首富,窮人就不用分級的?

你現在窮,可能只是月入3千,每月月光這種程度。

但瞎折騰之後,難道不會變成負債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多?

“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

創業前,我在華為,每月也有幾萬塊,辭職後準備創業時,手上有幾十萬。

我當時想的就是,這有啥?這些錢要是都賠了,我就重新去上班。

事實證明,太天真了。

因為缺乏經驗,公司業務也不順暢,花錢的速度遠遠超出我的預計,不到半年,這錢就花完了。

這時候止損撤退?公司才剛剛看到點兒希望,誰會甘心?誰會不想再搏一下?

於是,透支信用卡,跟各平臺借款,繼續折騰。

這樣又過了半年,成功從零資產,變成負50萬。

對於大佬來說,這點錢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我這種普通人,壓力真的很大。

每天睜開眼就想著沒錢給員工發工資怎麼辦,貸款還不上怎麼辦,徵信進黑名單怎麼辦……

老謝口中的“一無所有”,最多是0,而真正折騰失敗的人,可能是負數,還往往是個很大的、超過想象的負數。

你確定自己可以承受,或者承受得起麼?

“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2

想折騰前,不妨先問自己7個問題

一開始就明確自己能幹什麼,擅長幹什麼,進而系統化梳理行動步驟,對於一個素人起家,尤其跨界折騰的選手來說,非常重要。

以公子目前經驗總結而言,我們應該嘗試梳理以下7個問題。

1.我最擅長幹什麼?

所謂最擅長,或許是天賦所在,也或許是你既往知識領域的積澱。

天賦越好,積澱越厚,就越駕輕就熟不費力氣,也才越有可能快速切入市場,樹立競爭優勢。

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在一次演講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人生的路上自我感覺是什麼呢?就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我在大學曾是外語課代表,那時還自學了英語、日語,當我走向新的事業的時候,雖然語言對我很有用處,但發現我的身上最主要的優勢,是對邏輯和方向的理解,遠遠深刻於對語言的修煉。

如果用很多精力去練語言,可能對邏輯的理解就會弱化。我放棄對語言的努力,集中發揮我的優勢,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正因做了正確的選擇,聚焦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才有了後來的華為。而從對社會的貢獻來講,也是天壤之別。

韓寒曾說,全面發展等於全面平庸。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與其嘗試去做一個“完人”,或許更應該用有限的時間找到自己的長板,讓它變得更長,如此,才更容易脫穎而出。

2.我最想幹什麼?

喬布斯曾說: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

如果沒有熱愛,哪怕再擅長,一定都會有倦怠的一天。

要找到所謂“熱愛”,並不困難:仔細回憶生命中,哪些事曾讓你不知疲憊、廢寢忘食,哪怕暫時沒有收入都甘之如飴?

“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我2015年裸辭,跨界做內容創業。

頭3年,都是虧損狀態,最難時,公司欠了不少錢,員工下月工資沒著落,每天都很焦慮。

有人問我是否後悔,我始終都只回一個字:不。

原因無他,因為我真的,發自內心地熱愛寫作這件事。

它就是我餘生最想幹的事。

正因熱愛,我才持續保有旺盛的自驅力,願意承受更多的寂寞與阻力,也才有了之後的破局。

全心熱愛,與只是想做點可能賺錢的營生,兩種心態下迸發的能量和最終能達到的高度,一定全然不同。

3.我能夠給受眾帶來什麼價值?

我在教新媒體寫作時,一直給學員強調的一個點,是寫作者必須具備讀者思維,也即用戶思維。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貴,而在當下信息氾濫的時代,他們的視線又太容易被轉移。

如果你的文章冗長無味,沒有精準受眾定位,也不能帶給別人價值,一定無法獲得關注與傳播。

當我們嘗試創業或者做一款產品,也是同樣的邏輯,需要先做同樣的用戶畫像:

我的用戶是誰,在哪裡,是否足夠多?

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是怎樣?

他們需要什麼?

我的產品、服務、內容是否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

搞清楚這一切,再著手輸出內容、研發產品、提供服務,無疑更有針對性得多。

否則,就只是在想當然的自娛自樂,註定激不起任何水花。

“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4.領域內已成功的人都是怎麼做的?有什麼我可以借鑑?

成功從來沒有捷徑,但積極拓展眼界,向成功者取經學習,顯然比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要更快一點。

成長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從借鑑到創新的過程,誠如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所說:創意,就是舊元素的新組合。

當然,這過程中,有幾點需要注意:

1).借鑑,不是照搬,更不是抄襲。

你可以模仿金庸的文風,但你不可能照抄他的小說情節,故事內核還得是自己的。

2).借鑑還得考慮具體情境、時機及主流價值觀等因素。

比如《哪吒鬧海》是古代神話經典,已經證明了它的成功,但最近大熱的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爆,除了精美的製作和流暢的敘事,更重要的,是順應當下主流價值觀改變了主題:從最初的對抗父權,到如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對抗天命。

找準對標人物、順應趨勢、適配自身,成功的可能性一定大很多。

5.我跟競品的不同在哪裡?

如果說找到自己擅長+熱愛的事,是穩步、持久折騰的基礎,那麼找到和競品的差異點,才是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這道理非常簡單:如果你進入的時間比別人晚,提供的東西和別人一樣,價格也差不多,用戶憑什麼關注你,為你買單?

Papi醬在成名之前,已在多個平臺發佈過很多搞笑短視頻,但並沒有太好反響。因為她先前那些東西,市場上都已經很多,過於同質化。

“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直到她使用了“精神分裂式”的變聲方式來演繹——儘管內容其實還是那些內容,但因為新穎的表現方式,讓受眾格外驚喜,迅速引爆了市場。

信息時代,能吸引我們的元素太多,如果無法持續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故事,註定會被很快遺忘。

與眾不同的差異點,讓Papi醬們快速崛起。

6.哪些領域我絕對不碰?

一個人最致命的錯覺,就是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因此什麼都想試試。

殊不知越如此,越容易分散精力,自信受挫,從而導致全盤皆輸。

《競爭優勢》一書的作者邁克爾·波特說:戰略的本質,是選擇什麼不該做。

比如作為一個理工直男,我對自己的審美一向有自知之明,所以我絕不參與設計相關的事宜,而只專注在文字層面。

當你越清楚自己的短板與邊界在哪,越明白自己哪些不能碰,自然會更聚焦自己可以做的事,從而把它真正做到極致。

7.我的盈利模式(商業模式)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決定開展一項事業或切入一個領域,先想好盈利模式,必然是重中之重。

以自媒體為例。

第一種模式,是做流量。

這種模式最簡單,通過研究平臺調性,炮製對應的流量文,四處洗稿、拼貼賺取廣告費,這是相當一部分自媒體人最核心的變現模式。

“我一無所有,不如折騰到底!”:創業,越無畏你死得越快

第二種模式,是做KOL。

通過在垂直領域持續更新優質內容吸引讀者,先圈粉,建立信任,之後再將其轉化為付費用戶。

第三種模式,是做平臺。

通過購買眾多創作者提供的優質內容把平臺做大,吸引廣告主入駐,實現變現和盈利。

每種模式,都有其利弊與門檻,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明確定位,才能找對發力方向,快速切入市場。

3

到底該不該折騰?取決於你想要怎樣的人生

一直非常喜歡一句話聽起來很雞湯的話:只此一生,必須熱情。

也正是秉持這一信念,我才裸辭創業,歷經險阻,走到現在。在目光所及的未來,仍將持續走下去。

但這並不代表,折騰對所有人都適用。

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

所以,當你想要折騰時,請務必幫自己理清上述7個問題,再審慎地多確認幾次:我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

唯有透徹地想清楚了,這樣的折騰,才有意義。

即便失敗了,也才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