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涉及廊坊34个村街


美丽乡村在香河处处开花,全县34个村街获评省级“美丽乡村”,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恭喜!涉及廊坊34个村街

▲香河刘宋镇万亩荷塘一角。(摄影 / 郭煦)

每年的夏季,河北省香河县刘宋镇以庆功台村为中心的万亩藕荷基地就成为游客赏荷休闲的最佳去处。这期间,来自京津的游客数量最高达到50余万人次。

而在十几年前,庆功台村还是另外一幅景象:街道年久失修、泥泞不堪;周边多是盐碱、沙荒地,庄稼没收成……村民增收路子窄,是当地出了名的“困难村”。

自2016年起,香河县以推进精品示范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突出县域特色,围绕“四化四美”目标,安排资金5.5亿元,实施环境治理、村庄绿化等12项专项行动,通过道路硬化、厕所改造、绿化工程、建设村文化墙、修建村街广场等多种方式,高标准创建60个重点村,实现美丽村街连线成片,扮靓美丽香河。

现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路灯照亮了每条街道,藕荷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36万亩,吸引了大量的京津游客前来旅游休闲,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加。种植的大地红、红莲等10余个品种的藕荷产品还远销京津、东北、山西等地,带动周边百姓增收1000多万元。

恭喜!涉及廊坊34个村街

5.5亿打造美丽乡村

“京畿明珠”美景富一方

香河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四面与京津接壤,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荷花种植历史悠久、荷莲文化积淀深厚,香河的名字即来源于荷花。近几年来,香河县打造出了以中信国安第一城景区、刘宋镇万亩荷塘景区为核心的京津冀区域著名的赏荷目的地。

万亩藕荷香,美景富一方,是香河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文化,带动乡村致富的一个缩影。

依托特色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在距离“万亩荷塘”10多里地的安头屯乐农美联生态农场,看到果树上硕果累累,闻香而至的游人纷纷走进生态农场,与农户一起采摘,“干农家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民俗风”。

每到夏天,在刘宋镇庆功台村万亩荷塘景区的路边已经停满了挂着北京、天津牌照的汽车。时值初秋,走近香河县

蒋辛屯镇河北吴村,一排排青瓦白墙,一行行青翠的树木,一条条硬化的平整道路,潮白河的宽阔水面似一条玉带,自村西沿村而过,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来客的眼帘。

类似河北吴村的村庄建设正在香河的各个村街悄然发生,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充分执行上级政策的基础上,香河县充分整合潮白河、北运河与“荷花之乡”等历史文化元素,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在抓好20个省级重点村和48个县级自主创建村基础上,重点推进香河县北运河农业生态观光区以及蒋辛屯镇、渠口镇、刘宋镇3个县级示范片区建设,倾力打造融现代公共服务与乡愁、乡韵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和中心村社区,逐步推进“全域美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香河县按照美丽乡村和中心村建设同步推进、双轮驱动的原则,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香河县乡村区域特色风貌规划》,对保留村庄及中心村风貌控制分别进行了规划设计,明确了整体风格,指明了总体方向;对交通沿线、滨河区域、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景观设计、小品设置、植物配置、围墙美化等给出了控制原则和选取导向。香河县财政安排5.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环境整治即“两改一清一拆”专项支持资金标准是每村1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香河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着力构筑环首都绿色高地,将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支持农户建造集游园观赏、休闲品尝、农耕体验、果蔬采摘等于一体的一条龙休闲度假场所。目前已经汇集了哈利农场、千年古葡萄庄园、荷香缘生态采摘园等多个现代农业设施项目和精品游园。

香河县还充分利用特色民俗文化助力旅游业发展。蒋辛屯镇民俗馆,刚开放便迎来了首批前来参观的京津游客,犁头、蓑衣、石磨、油灯、马掌……这些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生活中的物品,通过展厅,再次展现在游客面前,使其对乡间农家物件有了深刻的认识。

像蒋辛屯镇民俗馆这样的特色文化场所,在香河县还有许多:钳屯镇的“家具博物馆”,讲述香河这个“家具之都”的过去,安平镇农事陈列室……

目前,香河县与北京市旅游局协调对接后,又规划出京冀两日游、津冀两日游、京津冀3日游等3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力打造“运河驿站,荷香香河”旅游文化品牌,逐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恭喜!涉及廊坊34个村街

生态助力乡村旅游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

香河县依据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由点连线、由线拓片,大力推进农村旅游业发展,逐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已成功推出了“中信国安第一城——运河花海——双安路景观带——安头屯中幡公园——万亩荷塘”和“中信国安第一城——运河花海——香五路景观带——香椿营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情侣银杏——万亩荷塘”2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积极与周边京津兄弟县市对接,吸引京津游客来香河旅游,打造“运河驿站、荷香香河”旅游目的地,全力构建种类丰富、特色鲜明、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走进香河县安平镇堡上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美丽如画的村庄:村口一块刻有村街标识的界石首先映入眼帘,一面面图文并茂的道德文化墙点缀乡村,引领风尚;一条条通村达户的道路宽敞洁净;一排排粉刷一新的农舍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长亭下,老人们悠闲地下着棋、聊着天,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

堡上村是一个与北京通州小屯村接壤的“偏远村庄”,2017年跨入了“全国文明村”的先进行列,成为安平镇乃至香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村委会院内图书室、文娱室、乒乓室、村民大舞台一应俱全。文化广场上,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带着孩子正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由崭新的阅报栏、醒目的善行功德榜、绘有村名由来和移风易俗内容的文明橱窗和宣传展板等组成的文化长廊,将美丽宜居、文明和谐的安平画卷定格于此,作为展现新时代新安平新形象的重要窗口,记录安平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堡上村南有一个农场,过去堡上村群众多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这“老三样”为主。为打破过去的传统种植模式,该村党支部书记沈库曾多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山东寿光等蔬菜大县参观学习,并引进当地的黄瓜、苦瓜、菠菜等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产量,种植大户年收入达30000元,极大调动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近年来,全村种植业结构有了大幅度调整,年均种植大棚蔬菜面积在200亩以上。同时,还重点培养了3名农业经纪人,村民不出村就能将大棚菜销售到北京各大超市、批发市场。现在,堡上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河北吴村地处京冀交界,潮白河、京杭运河交汇于此,与北京通州隔河相望。全村1680口人,大多数劳动力靠外出打工为生。“我当了10多年的书记,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明表示,过去河北吴村脏水乱泼、垃圾乱倒,遇上阴雨天村里泥泞难行。

谈及美丽乡村建设,王春明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拆除违建。“这是涉及各家各户切身利益的事情,可马虎不得,否则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我们村干部带头执行,给父老乡亲做出了样子。”

“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在香河县驱车前行,蜿蜒的县、乡、村道将乡村旅游片区、产业园区、景区景点串联起来,美出了新高度。“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是公路,最美的景观是公路,农民满意度最高的是公路。”香河县

蒋辛屯镇王店子村村民王洁说。

河北吴村、王店子村适宜打造以“乡愁•乡韵”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论证,逐步明晰了“堤内农家、河畔人家、京郊休闲农庄”的发展定位,明确了规划先行、“里”“面”兼顾、基础优先、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原则,为村街今后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

恭喜!涉及廊坊34个村街

美丽农村路

河北吴村道路宽敞,两侧绿树成荫。(摄影 / 郭煦)

打造“美丽农村路”

高端项目来落户

记者在从仓头村走到北吴村紫薇园的路上,看到平坦整洁的路面,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心情舒畅。每到紫薇花盛开的季节,许多人慕名而来,观花赏景,流连忘返。

“我们把打造‘四好农村路’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推进脱贫攻坚等相结合,着力建设‘畅、美、智、产、安’的特色农村公路。”香河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县农村公路达到594条,通车总里程近10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3公里,农路等级公路比例100%。

打造“美丽农村路”。坚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全覆盖,香河县财政投资4亿多元、撬动社会资本5亿多元,高标准打造了运河大道、双安路、国安路等一批重点生态景观廊道,总绿化面积达7000多亩,并形成了长20公里的环城绿化带,全县林木绿化率超过43%。高标准建设了香北线、香武线等一批“美丽农村路”。以路为纽带,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呈现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形成了

蒋辛屯、安平等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现在,香河万亩荷塘国家湿地公园、国华影视基地、第一城、家具城、乡村民宿等景区景点已串联成线、一体发展,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产业农路”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香河县还投入了近20亿元实施“煤替代”,188个村街用上天然气;累计植树560余万株,全县林木绿化率提高到了43.2%;潮白河、北运河水质一年比一年好……美丽乡村在香河处处开花,全县34个村街获评省级“美丽乡村”,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生态优了,环境美了,越来越多的好项目落户香河。香河县县长王文强介绍说,最近3年,全县先后建设亿元以上项目近百个,安川都林、瑞盛3D打印产业中心等一大批高端项目相继落户,县域产业结构增“高”变“绿”。仅去年一年,香河就新增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1家。以优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补齐农村发展“短板”,香河县坚持“先拆违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院外后院内、先硬件后软件”,把财力向乡村倾斜,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近3年,全县各级累计投向农村的资金达到了48.3亿元,是此前3年总和的8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