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電話,就不要發微信


很多人都說微信的出現,給中國人的溝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便捷。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渠道,我非常認同微信帶來的科技進步和通訊革命,但我們也能看到,過去幾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相處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人際交往的溝通方式,這些變化有點令人擔憂。

能打電話,就不要發微信


1.聲頻溝通為主轉為文字溝通為主


過去大量採用嘴對嘴的聲頻溝通方式,隨著微信的普及,大多數的溝通變成文字對文字的文字溝通。一些比較重要的溝通場合,捨棄了聲頻溝通,逐漸用文字溝通來代替,如向領導彙報工作,如比較重要的商務洽談、工作往來等。而夫妻、朋友之間,不管心理距離和物理距離的遠近,似乎也更願意用文字來溝通,一群人吃飯彼此低頭髮微信溝通並不是笑話,而是真真切切的現實。這年頭,我們已經越來越聽不到有個人在耳旁說話了。那些你在微信裡保持聯絡的人,有幾個人是你經常能打上電話、聽到對方聲音的呢?


2.有限制的溝通轉為無限制的溝通


過去,哪怕是用文字溝通的短信,也需要字斟句酌一番再發出,當然也很在意溝通的時間。而現在,按一個回車,就可以不停地發送信息,微信似乎讓溝通的成本為零,也讓溝通似乎沒有了限制。我們已經不太記得過去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是有節制的表達,需要想一想什麼能說、需要在什麼時候說。


3.無時差的溝通轉為有時差的溝通


過去的溝通主要是及時、同步,你一句我一句,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需要補充的馬上就能說清楚。而現在,似乎人們默認只要發送了微信,對方總能看得到,到時候總會回覆的,對於溝通的及時性和同步性,似乎已經不那麼在意。

能打電話,就不要發微信

良好的溝通,需要一些前提


1.用來傾聽和傾訴的專注時間


我們一邊看電視,一邊上網刷微博,一邊發微信,這能叫“溝通”嗎?專注力不夠,分心過度,本身就是不重視的表現,這樣的溝通不可能產生良好效果。


2.有節制的溝通時間和主題


溝通是人類之間高品質人際關係的體驗,有約定的主題,有看得到的溝通截止時間,會讓人更加重視這段體驗,並關注其重點。當溝通變成狂轟濫炸的信息流,那隻能是一團垃圾。


3.冷靜的表達


想好了怎麼說再說,而非一時衝動,很多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的表達,冷靜思考過後,其實是會後悔的。我們往往會提醒自己避免“禍從口出”,但是怎麼用了微信,衝動的表達就多了起來呢?


4.彼此間的特殊情感體驗


一個人在耳旁說話,和看一個人的文字表達,情感體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更容易讓人產生親近感,也更真實。而兩個人相互之間的耳旁說話,不管是面對面還是隔著電話,會使這種情感體驗更為豐富。
而以上這些前提,是人們在用微信溝通之後普遍缺乏的。細細深究,這些年,無論是網上的唇槍舌戰,還是身邊的諸多矛盾,都和微信溝通模式不無關係。其實,有好些事情,真的只需要打個電話就可以了,用微信發來發去,不僅耗費了許多時間,而且越聊越扯不清,實在是令人遺憾。而當這些發生在我們與網友之間,姑且可以一笑置之,然而,當我們開始把與朋友、同事、同學等熟人甚至親人之間的溝通經營成和網友溝通差不多的模式時,很多本可以不那麼悲情的人際關係就走向了一個悲劇。

能打電話,就不要發微信

溝通工具可以簡化,溝通不能簡化


我並不是說,讓我們重新回到沒有微信的時代,也不是說只要人們多打電話,溝通的問題就解決了。溝通本來就是很複雜的事情,當許多人改用微信溝通的時候,本意是希望把溝通簡單化,但一件本來就很複雜的事情,怎麼可能被簡化呢?溝通的背後,是人際關係,是人性,這是不可能被簡單化的。你越是希望簡化,就越可能弄巧成拙。


許多人害怕溝通,認為微信拯救了不太會溝通的自己,很多事可以不用說出口了,可以不用及時回應了。然而,這無非是掩耳盜鈴罷了,有些事不用嘴巴說出來,就是說不清道不明;有些事就是要及時、在線online、同步,等不及思慮再三!往深裡說,試圖簡單化溝通的背後,往往是因為不敢做出各種選擇。真實接觸的溝通,往往意味著要對事情、對人際關係甚至對自己人生方向的走向做出一定的抉擇,那會逼著一些不敢做決定的人,不得不去面對這些決定,並且承擔決定的後果。所以,不是微信本身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因為有了微信,有相當一部分人躲在微信的後面,不去觸碰對他們而言既複雜又不得不面對的溝通,以及溝通背後的人際關係和自我。

能打電話,就不要發微信


溝通是解決一切人與人之間問題的前提和金鑰匙。用微信溝通可能能把一些問題爆發的時間點往後延遲,然而也很有可能推遲了問題解決的時間點,甚至在溝通過程中,還會不斷造就新的問題產生。
在以微信為主導溝通工具的時代,如果你希望改善自己的溝通,以下幾點建議可以考慮:


1.任何溝通,面對面的交談都是最好的,其次是電話,再次是語音,最次是文字


生活節奏那麼快,城市又那麼大,面對面的交談很奢侈,既費時間又費精力,幾乎是不太有保障的,很多熱戀中的人都沒有這麼好的溝通條件,遑論其他關係。而電話就方便了許多,雖然也會存在一些溝通信息量不足的情況,但是相比語音和文字,在溝通及時性、消除歧義、增進情感等方面有良好效果,是重要溝通的首選方式。


2.分清溝通的層次


什麼事微信裡說一下就好,什麼事要電話溝通;對什麼人微信裡說一下就好,對什麼人需要電話溝通。很多時候,我們把理應電話溝通的事情用微信替代了,把理應電話溝通來對待的人微信應付了,導致很多埋怨。


3.用微信為更高品質的音頻溝通爭取條件


微信的一個好處是能為高品質的溝通做好預約(appointment)。在龐雜信息充斥的時代,要獲得一個高品質的溝通實屬不易,需要確定時間(什麼時候溝通)、確定內容(溝通些什麼)、確定時長(準備談多久),而這些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嚴重影響一次溝通的成效。而用微信來敲定這些事,既給音頻溝通保留了一份儀式感和神聖感,又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微信溝通與其他溝通的層次,對我們管理人際溝通事務,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大有助益。

能打電話,就不要發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