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风口下“正规军”的经营考题

消费金融风口下“正规军”的经营考题

回顾2019年,在消费升级、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助力下,消费金融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密集增资,头部玩家盈利能力与日俱增。不过,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也有公司掉队严重,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明显,几家中小机构亏损进一步加大,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也有十余家消费金融公司频繁出现高管变动。有业内人士透露,基于整体风险管理的考量,监管部门也在对消费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合规性引导与规范,并按照“金融业务由持牌机构开展”的总体原则展开部署,明确要平衡好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大力扩张 启动增资竞赛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在增资方面动作频频。最近的一次增资为11月15日,上海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核准中银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并调整股权结构,同意该公司注册资本由8.89亿元增加至15.14亿元。同时,要求该公司应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有关法定变更手续,未在上述规定期限内完成变更的,本批复失效。

在增资完成后,中银消费金融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变化,但是股东席位没有发生改变。根据公告,中国银行对中银消费金融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40.02%增加至42.80%,百联集团持股比例由20.64%增加至22.08%,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情况由12.57%提升至13.44%,这三家企业仍分别为中银消费金融的前三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银消费金融外,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密集增资。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行政许可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至少9家消费金融公司变更注册资本获得银保监会批准。如9月30日,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获河南银保监局批准将注册资本由8亿元变更为20亿元。在此之前,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也获批增加注册资本。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分析,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出现增资潮,显示出行业增长性及股东的看好。新股东出现具有用户和技术优势的金融科技公司,这是一种双赢协同的局面。因为杠杆的存在,消金公司在高速扩张的同时需要补充资本金,以获取更大的业务增长,同时消金公司的高增长也需要更多的场景和技术支持,互联网类金融科技公司在此方面具有优势。

另分析人士指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增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监管需求,满足公司业务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套路贷、超利贷等非法金融受到严厉打击,市场秩序的肃清也给正规持牌机构的规模扩张带来良好机遇,成为促使机构增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竞争加大 人事变动频繁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增资热外,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高管人事变动方面也极为频繁,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批复文件统计,共有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四川锦程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等16家公司出现高管变动,从其变动频次来看,第三季度是消费金融公司高管人事变动的高峰期,从其变动细节来看,不乏有互金上市公司高管任职消费金融公司的案例。

银保监会最近一次披露消费金融人事变动的公告为11月15日,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发布关于成少勇任职资格的批复称,核准成少勇担任杭银消费金融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成少勇现任职位为互金上市公司小赢科技总裁。

近两月来,杭银消费金融高管人事变动频繁,包含成少勇任职在内,杭银消费金融已发生5次人事变动。其中,11月11日、12日,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分别核准陈昊、蒋燕青副总经理任职资格;而10月16日、17日,则分别核准胡世华、寇传平的董事、副董事长任职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7、8、9月是消费金融公司人事变动的高峰期。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第三季度,包括四川锦程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公司等9家公司出现高管人事变动。其中,华融消费金融在8月15日一天内出现三次高管变动,具体为,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核准柳旭斌担任公司董事长,核准闵乙铎担任华融消费金融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核准石世辉担任公司董事任职资格。

除银保监会核准文件外,11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微贷网前COO叶巍将出任海尔消费金融CEO职位。据了解,叶巍已于近日从互金上市公司微贷网离职。

于百程分析,人事频繁变动的背后,更多的是显示出行业的竞争性大,对高管的各项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主动或被动的高管调整频繁。而对于互金行业高管任职消费金融公司一事,他分析,如今,在当前监管越来越明晰的背景下,互金行业人才也在往外走,今后往持牌机构发展将是未来的行业趋势。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公司高管频繁变动,除了正常的人事变动外,也折射了消费金融发展中的业务发展受限,管理层压力较大的现状。在如今消费金融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现状下,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可能希望通过引入新的高管来带动公司快速发展。

业绩分化 亟须开发新场景

业绩方面,截至目前,包括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等18家公司披露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披露的公司中,有8成在上半年实现盈利,不过也有个别公司缩水严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明显下滑。整体来说,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明显,头部公司仍保持相对优势。

具体来看,2019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以7.1亿元的净利润业绩拔得行业头筹,此外,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则分别以净利润4.42亿元、3.02亿元、1.39亿元、1.28亿元,进入行业前排。与之相对的是,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和华融消费金融3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遭遇亏损。

资产方面,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6家总资产跨入“百亿”行列,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和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其中,总资产最大的为招联消费金融,达766.346亿元,其次为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分别为511.11亿元、309.79亿元。总资产最少的的则为盛银消费金融,仅有28.49亿元。

对此,于百程分析,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专业的消费金融业务持牌机构,依然在高速增长阶段,但增速在2018年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头部公司影响。

此外,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分析指出,当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分化明显,传统场景模式基本趋于饱和,部分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增长动力略有不足。未来新场景开发以及风控能力或成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两大核心竞争力。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务扩张速度放缓,新场景开发将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业绩水平。此外,较高的风险成本或压缩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提高风控能力,加强资产质量的把控也有利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业绩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实习记者 刘四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