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何長工是從華容走出的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在從事地方黨史調查整理工作中,曾有幸三次拜謁何長工。

湖南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主要發源地之一。1979年,中共湖南省委通知各地市成立農民運動史資料調查整理辦公室。因為華容是革命老區,縣委根據縣文教局副局長鄒樹榮的建議,成立了華容縣革命鬥爭史資料調查整理辦公室,鄒樹榮兼任主任,成員從文教、民政、工交系統抽調。

縣革命史辦公室成立後,為收集資料,鄒樹榮指派袁修廣、毛伏姣和我赴北京採訪華容籍革命老人。我們於1981年元月上旬到達北京,先後訪問了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張維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大年、電子工業部政治部顧問塗國林等老人,受到了他們的熱情接待,得到了十分有價值的史料。元月12日,我們來到鼓樓東街草廠衚衕3號何長工寓所,他的秘書單繼友告訴我們,何老因病住進了301醫院。我們正在遺憾之際,單秘書已撥通了電話,說何長工歡迎我們去醫院採訪他。

1月15日是星期二,北京漫天雪花飄舞,首都一片銀妝素裹。下午,我們如約來到301醫院。警衛驗過介紹信後,指引我們沿著通道到達南樓病區。在南樓入口,經再次驗過證件後,我們乘坐電梯到5樓,踏著走廊裡的紅地毯,走向5病區18號病床。南樓是高幹病區,這裡的每一號病床都配置一個套間,設有病人臥室、醫護員室、警衛員室、會客室,寬敞而又整潔,朱德、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生前都曾在此地住院治療。我們懷著十分敬仰的心情向前走去,剛走到18號門口,就聽見何長工在說話:“在井岡山,我和蔡協民都是紅四軍軍委委員。紅四軍只有3個團,就有2個華容人當黨代表,蔡協民是31團黨代表,我是28團黨代表。”聲音宏亮,富有中氣,而且還是一口地地道道的華容話。原來,何長工正在同他的警衛員談論軍史。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何長工(左)與毛澤東(中)、朱德(右)在一起

我們在會客室等候片刻,何長工在警衛員的攙扶下走出臥室,一見到我們,就熱情地說道:“華容老鄉來了,歡迎歡迎!”他雖已81歲高齡,但身體依然魁偉高大,滿頭白髮,顯示出歲月的滄桑。他在保衛井岡山的戰鬥中腿部受傷致殘,走路有點跛;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紅衛兵打斷兩根肋骨,站立時胸部略微有點彎曲,但仍不失英雄豪氣。

我們3人中,袁修廣是縣文化館的文學創作專幹,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他於六十年代初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創作電影劇本《紅色春秋》時,曾數次拜訪時任國家地質部常務副部長兼黨組書記的何長工。此時袁修廣老師呈上縣委為我們開具的介紹信,恭敬地說:“何老,我們專程來北京,請您談談華容革命歷史。”

何老風趣地回答:“什麼何老,我在弟兄中排行老三,就喊我何家三爹行了。”何老功勳卓著,在我國黨史軍史革命史中享有崇高地位,此時身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可謂位高權重,但沒有一點架子,一下子消除了我們的拘謹。他離開華容五十多年了,鬢毛已衰,鄉音無改,一口標準的華容話使我們倍感親切。

何老喝過一口茶,對我們說:“縣裡成立革命史調查整理辦公室,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只顧忙著政治運動和經濟建設,來不及回憶歷史。現在好多老人都已離世,我也快見馬克思了,再不搶救就真的遺憾了。”

窗外雪花飄飄,室內溫暖如春。沉浸在往事回憶中的耄耋老人,頭腦清晰,精力充沛。他首先說起華容的歷史和戰略地位:“華容是個四通八達的地方,有八百里洞庭,有四十五里桃花山,這裡很多人祖宗三代都是生活在水上和洲子上的遊移民族,革命性很強。辛亥革命時,湖南湖北共同舉義,我們背過一篇嚴都督寫的檄文,非常有鼓動性。我現在還記得:‘大別與君山對峙,湘水與漢水共流。猛回頭群起狂呼;洞庭湖一歌同調。言猶在耳,事豈忘心……’”他自豪地說,自古惟楚有才,湖南不僅出文壇俊才,也出政治英才、軍事天才,所以黃興感言:“中國不亡,有湖南人在!”所以蔣介石感嘆:“興我也湖南人,敗我也湖南人。”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1981年1月14日,筆者與袁修廣老師(左)在北京301醫院與何長工老人(中)合影。

何老談興正濃,單秘書走了進來。他抱歉地對我們說,訪問只能暫停。原來南樓病區有規定,親友探視病人只能在週一週四下午,且每次不能超過5人。現在何老的夫人和女兒、外孫女都來了,因為我們3人在訪問,只留下兩個探視的名額,他們上不了樓。於是我們匆匆告別何長工,走出了5號病室。

兩天以後的星期三下午,我們再次來到5號病室。何老早就在會客室等候著我們。這個下午,何老向我們講述了華容黨組織的起源,講述了他們赴法國勤工儉學的歷史,講述了華容風起雲湧的農民運動……不知不覺近3個小時過去了,我們才依依告別何老,並請他在適當的時候回華容家鄉視察。

草廠衚衕三號,何老深情憶戰友

遵照省委的通知,華容縣委於1982年10月成立黨史資料徵集整理辦公室,我有幸成為一名專職黨史辦幹部。1984年春暖花開的季節,黨史辦蔡冬生主任安排我和嚴文田兩人赴河南、北京、天津等地再次外調徵集資料。

1984年5月5日,又一個難忘的日子。這天上午,我和嚴文田乘公交車到鼓樓東街,步行100多米便進入草廠衚衕3號大院。這裡就是原國家政協副主席何長工的住宅。附近住著北京居民,何長工同他們的關係十分融洽,逢年過節,何老爺子經常出來和他們聊天話家常。

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前後三進,環境幽靜宜人。由於先天已同單秘書聯繫好,我們去的時候,何長工已在庭院裡等候我們。他穿著銀灰色的毛衣,戴著老花眼鏡,坐在藤椅上看報,身旁幾株剛吐出綠葉的大槐樹在春風中搖曳。

見到我們,何長工非常高興地說:“都說華容人聰明,你們就是證明。看你們來北京的日子,正是首都最美好的季節,早來幾天還冷,遲來幾天會遇上下黃沙……”

何老的見面語,把我們逗樂了。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1984年5月5日,筆者在北京草廠衚衕3號訪問何長工(左)

幾句寒暄話後,何老迫不及待地問起了家鄉的情況。問了去年的農村收成,問了縣氮肥廠的生產,我們盡知道的情況作了彙報。令我們沒有想到的事,他竟然問道:“蔣家子爹還好吧?”

蔣家子爹即蔣子輝老人,是華容辛亥革命時的元老,紅軍時期曾任湘鄂西省軍委秘書,解放初任華容縣民政局局長。新中國成立之初,何長工追憶當年的老戰友,曾多次寫信證明蔡協民、歐陽健、蕭正綱、毛遇順的革命活動和犧牲情況,和蔣子輝常有書信往來。

我回答:“子爹身體還很好,現在住在縣光榮院養老。”

“你們回去後代我向子爹問好!”何老懇切地說。

我們這次拜謁何老,主要是請他核實、補充一些史料。何老著重回憶了赴法勤工儉學、蔡協民和縣農民自衛軍的一些情況。

他告訴我們,華容赴法國的13名勤工儉學生十分活躍,有5人加入了中國少年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高風、毛遇順是少共的領袖。高風和周恩來是成立少共的發起人。毛遇順同鄧小平關係密切,他們後來都是旅歐支部的領導者。

談到蔡協民,何老回憶說:“他和我是1929年1月從井岡山分手的,他隨毛澤東去贛南創建中央蘇區,我隨彭德懷留守井岡山。後來蔡協民被派往福建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還託鄧子恢給我送來一封信。當時蔡協民任福建省委軍委書記,戰鬥在白色恐怖最嚴重的中心城市,可他卻泰然處之,作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在信中寫道:‘我們從事秘密工作的人,頸項就像松香焊的,隨時可能斷掉。現在中央出了革命烈士傳,但願我的名字,將來能寫在革命烈士傳上……’”何長工的回憶,使我們更進一步瞭解了一位視死如歸的英雄。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抗日戰爭時期的何長工

何長工幾十年戎馬生涯,槍林彈雨,數次化險為夷:尋找朱德部隊時被敵人抓捕,守衛井岡山時負傷脫險……可他最忘不了的是第一次死裡逃生——一名石首革命者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何長工。何老回憶說,馬日事變後,他被迫前往調關,準備和蔡協民、歐陽健、徐履仁等會合後去武漢尋找黨的組織。剛走出華容地界,縣團防隊大隊長張振甲帶著幾名團丁追了上來,原來他們已經叛變革命,準備抓回何長工交給駐縣的國民黨軍隊。正在這時,石首農民自衛軍軍長廖學愚帶人趕來接應。見此情景,廖學愚憤然對張振甲說道:“你們不能抓何坤(何長工原名)!”

張振甲陰笑著說:“我們不是抓何局長,只是奉命接他回縣說明一些情況。”說著,他手下的團丁們舉起了槍。

眼看一場火併一觸即發。面對擁有真槍實彈的團防兵,手中只有幾枝梭鏢的石首農民自衛軍會吃大虧。何長工挺身而出,對張振甲說:“你們放下槍,我回華容去!”

廖學儒拉住何長工,大聲說道:“何坤,你決不能回去!”他對張振甲說:“你們不是要說明情況嗎?我代替他。何坤是我們洞庭湖西區的剿匪總指揮,梅田湖剿匪、萬庾阻擊川軍的情況我都知道,我跟你們回去說明。”說完,他命令自衛軍戰士:“快把何局長護送到調關!”

眼見自衛軍戰士簇擁著何長工向調關鎮走去,張振甲幹瞪著眼,只得抓住廖學愚回縣覆命。

幾天以後,廖學愚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華容。

何長工的回憶,不僅提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真實的細節,也使我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被革命先驅驚天地泣鬼神的共產主義精神深深震撼。

重回華容,長留懷念在故鄉

1983年11月26日,本是嚴冬的洞庭湖鄉,氣候卻出奇的溫暖,冬陽和煦,微風輕拂。一輛黑色轎車從岳陽出發,沿著寬闊的公路駛向華容縣城。車上,何長工身穿軍裝,倚窗而坐,用深情的目光眺望著故鄉的山山水水。1927年湖南馬日事變,身為華容縣團防局副局長兼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的何長工遭到反動政府通緝,被迫離家出走,從此南征北戰,戎馬倥傯數十年,無暇回鄉,直到最近,才乘在長沙主持全國黨史人物研究會的機會,偕夫人尹清平回到闊別56年的家鄉。車窗外,魏巍桃花山、清清沱江水,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村鎮,從他眼前一一掠過,喚起他心中無限的激情。

何老重回故鄉,受到了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的熱烈歡迎。在家鄉小住的三天時間裡,他接見縣領導、會見鄉親、祭奠烈士、為機關幹部作革命傳統報告,連天忙個不停。我當時在縣委黨史辦工作,並曾兩次訪問何老,和單秘書較為熟悉,縣委派我隨同並作記錄。

何長工參加革命後,他的親人在他的影響下也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有40多人先後慘遭反動派殺害。1930年7月,時任紅八軍軍長的何長工率部隨彭德懷攻克長沙後,敵人瘋狂報復,慘無人道地將他在家鄉的妻子孟淑亞和兩個孩子光球、光星殺害。56年來,何長工無時無刻不懷念家鄉的親人。27日清晨,何老和夫人驅車40餘里,來到蒼松掩映的卸甲山,這裡就是掩埋孟淑亞烈士和兩個愛子忠骨的地方。兩位滿頭銀髮的老人走下轎車,互相攙扶著,沿著林中小道,一步步攀登上山。松濤嗚咽,群峰默哀。何老把花圈安放在墓前,低聲說道:“淑亞,我看你來了,你知道嗎?光球、光星,爸爸來看望你們,願你們和媽媽在地下永遠安息!”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何長工在結髮妻子孟淑亞墓前致哀

中午回到南山鄉政府,鄉親們聽說何老回來了,紛紛奔走相告,蜂湧而來,鄉政府門前很快圍上了千餘人。陪同的同志擔心何老的安全,他卻說:“人民是我的父母。兒子回來了,哪有不見父母的呢?快請他們進來!”於是,鄉政府會場大門敞開,千餘群眾湧進會場,濟濟一堂。何長工緩步走上主席臺,舉起右手,向鄉親們莊重地敬了一個軍禮。接著他又來到南山中學。家鄉的師生早讀過何老《井岡山會師》《改造王佐部隊》等回憶錄,熟知何老那富有傳奇色彩的革命經歷。那天,他們用經久不息的掌聲歡迎這位仰慕已久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少年面前,何老感到自己變年輕了。他登上講壇,迎風佇立,熱情洋溢地鼓勵家鄉學子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和人民。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何長工和夫人尹清平重回故鄉,與華容縣委、縣政府領導合影

27日下午,何老和夫人尹清平又來到莊嚴肅穆的縣烈士陵園。在這長眠的烈士中,有何老的入黨介紹人高風、毛遇順,也有何老的堂妹何鳴一,還有何老的親密戰友蔡協民、歐陽健、劉革非、肖正綱、歐陽悟……望著一座座挺立的墓碑,何老彷彿看到了當年同艱共苦、出生入死的戰友。他獻上花圈,滿懷深情地致詞說:“華容烈士陵園的烈士們,我親愛的戰友們,何長工前來看望你們,向你們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禮!你們是革命的英雄,新中國的奠基者,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縣光榮院緊鄰烈士陵園,何長工向住在這裡的二十多位老紅軍、蘇區老人一一問候。89歲的鄧培喜握著何老的手,回憶說:“何老,二、四方面軍長征會師的時候,我是120師的軍需副官,找你要過糧食呢!”何老點頭說:“記得記得。那時我是糧食總局局長,每天到我那裡領糧食的人不少。只是那時候條件太差,不能滿足同志們的需要。”95歲的蔣子輝握著何老的手,親切地說:“何家三爹,你的身體還有這麼好。”何老樂呵呵地說:“我今年84歲,比起你們兩位95歲、89歲的老兄,還是小弟弟呢!”老人們歡悅的笑聲在光榮院迴盪。

走出光榮院,何老停下腳步,眺望前方,然後對身邊的夫人尹清平和單秘書介紹說:“那裡就是狀元街。我們華容明朝出了一個黎狀元,今後還會出更多的狀元!”這是一位耄耋老人對家鄉歷史的自豪,對故鄉明天的衷心祝福。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何長工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

11月28日上午,何長工在縣委七一會場接見了縣直機關幹部,並作了近兩個小時的講話。他一開場就風趣地說:“時間過得真快呀!56年沒有回家了!我早就應該回來看看,由於工作關係和身體關係,一直沒有如願。今年快84歲了,如果再不回來就沒有機會了。你們就會罵我是逆子,說華容的孩子不回來,當了個什麼大官,不來見華容人民。其實,我永遠是華容人民的兒子,喝的是洞庭湖的水,吃的是洞庭湖邊的糧,是華容人民把我養育大,是華容人民把我送上了革命征程,我永遠也不會忘這個本!”字裡行間,傾注了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接著,他滿懷深情地講述了華容的光榮革命歷史,他說:“和我一同上井岡山的華容人,除我一人健在、一人叛變外,其他同志都犧牲了。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呀!聽說華容有3000多名烈士(注:現為4400多名),他們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典範。我們後來者應該繼承革命傳統,把功名利祿、富貴榮華、權力地位、待遇享受16個字拋到九霄雲外,把忠心耿耿、為黨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16個字作為自己的信念,當好人民的長工,革命的公僕。”何老傾心而談,兩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他濃重的鄉音,使家鄉人倍感親切;深刻地教誨,打動了每一個與會者的心絃。

11月29日,何長工和夫人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離開了華容。這是他離縣後56年第一次回鄉,也是一生中最後一次回鄉。他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崇高品德,永遠銘刻在全體家鄉人民心中。

三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

三見何長工,使我走近了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為一名曾從事地方黨史調查整理工作者,學習和宣傳何長工光輝事蹟和偉大革命精神也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後來,我不僅參與了縣烈士陵園何長工塑像的雕塑聯繫、《何長工傳》的修改、電視連續劇《何長工》拍攝組織、《長工頌》專場文藝晚會主持詞撰稿、縣博物館《何長工生平事蹟展覽室》籌劃及布展工作,還撰寫下《何長工談判》《儒將何長工》《永遠的將軍》等文學作品。

何長工的形象永遠光耀天下!光耀千秋萬代!

口 作者 郭清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