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既幫過孫中山,也幫過毛主席

在國民黨內,有“四大元老”之稱,分別為蔡元培、吳稚暉、張靜江、李石曾。

前面三位元老,歷史客棧都介紹過了,今天再來介紹最後一位:李石曾。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既幫過孫中山,也幫過毛主席

相比另外三位,李石曾的名氣可能是最小的,但他的出身卻是最高的,有多高呢?四個字——無以復加。

李石曾的父親叫李鴻藻,是同治皇帝的老師,歷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吏部尚書,死後追贈太子太傅,諡號文正。請注意“文正”這個諡號,堪稱中國歷史上級別最高的諡號,在大清276年的歷史上,只有8個人得到了這個諡號,比如曾國藩。

另外多說一句,李鴻藻和李鴻章名字只差一個字,很多人誤以為他們是親兄弟。實際上,李鴻藻是河北高陽人,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二人是一對出了名的政敵,李鴻藻主戰,李鴻章主和,要論級別,李鴻藻還要高過李鴻章。

1881年,李鴻藻生下了小兒子李石曾,那年李鴻藻已經61歲高齡了,老來得子,自然視若珍寶,給了他最好的教育條件。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既幫過孫中山,也幫過毛主席

1901年,20歲的李石曾去了法國留學。雖然家族顯赫,但李石曾很爭氣,立志不花家裡的一兩銀子。那麼,李石曾是怎麼解決的呢?可能誰都想不到——賣豆腐。

李石曾把國內製作豆腐的全套手藝引起巴黎,開了一家李氏豆腐廠,工廠需要工人,李石曾就從高陽老家招來三十多個會做豆腐的老鄉。

有人勸李石曾說,用本地工人多好,法國人文化水平高,還能方便打開銷路。但李石曾卻說:“我招的都是不認字的老鄉,我就是讓他們從基礎文化學起,送他們八個字:勤於工作,儉以求學,我要把豆腐廠當成國內同胞來海外勤工儉學的實驗田。”

所以,李石曾被稱為中國勤工儉學第一人,當之無愧。

李石曾做的豆腐在法國大受歡迎,讓法國人大開了眼界,也給李石曾帶來了鉅額的財富。有了錢,很多人勸他置地買別墅,但李石曾卻說,這些錢我不會私用,我有其他用處。什麼用處呢?借給孫中山。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既幫過孫中山,也幫過毛主席

孫中山當時正在籌備革命,幹革命離不開錢,孫中山正在為錢發愁的時候,認識了張靜江,又通過張靜江認識了李石曾,李石曾說:“你隨時需要,隨時拍電報,我隨時打款。咱們約定,你電報寫A,我就打一萬大洋,寫B,打兩萬,寫C,打三萬。”(也有說是張靜江想的辦法)

孫中山剛開始還以為李石曾說的是客套話,等他確實需要錢的時候,就嘗試著給李石曾拍電報。李石曾二話不說,就根據孫中山電報上的英文字母給他打了款。

後來,孫中山革命成功,曾對人說:“民國的建立,有李石曾很大的功勞。”

除了資助孫中山革命,李石曾還有一個重大的功勞,就是資助留法學生。

1912年,李石曾和蔡元培、吳玉章等人成立了留法儉學會,組織國內學生赴法勤工儉學。1918年6月,毛主席和蔡和森到北京,運作湖南學生赴法留學事宜,毛主席就專門找到李石曾,說明情況。李石曾大方地說:“只要潤之需要,儘管找我,傾家蕩產所在不惜。”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既幫過孫中山,也幫過毛主席

當年赴法勤工儉學的意義有多大呢?看看出了多少人才就知道了——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飛、李富春、李維漢、何長工、蔡暢、向警予……

建國後,毛主席到天津視察時,還對人說,李石曾先生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留法人才,不然就撐不起新中國,新中國的成立,也有李石曾先生的貢獻。

李石曾對中國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貢獻。1924年10月,馮玉祥把溥儀一家人趕出了紫禁城,併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整理紫禁城的文物。那麼,由誰來出任委員長呢?馮玉祥說:李石曾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他父親是清朝名臣,對紫禁城非常熟悉,他本人又是同盟會元老,兩邊都可靠。

正是在李石曾的主持下,紫禁城的文物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保護,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時,大門上高掛著的“故宮博物院”的題字,就出自李石曾之手。因此,李石曾也被公認為是故宮博物院的創始人之一。

1973年9月30日,李石曾在臺北病逝,享年92歲高齡,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