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華容自古人傑地靈。在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史冊上,記載著4名華容革命者的不朽功勳。

1927年10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向井岡山進軍途中,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整編,毛澤東決定將“支部建在連上”。三灣改編時共有6名連黨代表、3名直屬隊黨代表、2名營黨代表、1名團黨代表。華容人何長工任衛生隊黨代表,楊嶽彬任第七連黨代表,歐陽健任第八連黨代表。他們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最早的政治工作者。

1928年4月底,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和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在寧岡縣會師,成立紅四軍。始設5個團,後編為3個團。華容人何長工任第二十八團黨代表,蔡協民任第三十一團黨代表。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63人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何長工、楊嶽彬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在井岡山市建立了雕塑園,聳立著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19尊革命人物塑像,其中有華容籍革命家何長工、蔡協民的青銅像。在井岡山烈士陵園,歐陽健等烈士的銅像供人瞻仰。

何長工:毛澤東視察防地寫詞章

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井岡山雕塑園的何長工銅像

在華容人中,何長工與毛澤東交往的時間最長,關係最密切。早在1920年,毛澤東赴長辛店機車製造廠進行社會調查時,在該廠赴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學習的何長工就擔負接待任務,從而與毛澤東結下了終生的情誼。上井岡山後,毛澤東派他迎接朱德部隊,促成了“朱毛會師”的偉大創舉;派他改造王佐部隊,為我黨我軍的統戰工作取得了可貴的經驗;為造就革命將士,先後任命他為紅軍大學校長、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東北軍政大學校長等職;解放以後,任命他先後擔任國家重工業部副部長、代部長、地質部副部長、地質部黨組書記……

毛澤東極善填詞作詩,其詩詞氣勢恢宏,意境優美,其中一首就是視察何長工的防地後所寫。那是1934年春夏之交,蔣介石糾集50萬大軍,合圍中央蘇區。王明等“左”傾冒險主義者卻將毛澤東排擠出領導崗位之外,強令紅軍採取“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和擁有精良武器的敵人硬打硬拼,使紅軍損失慘重。在這危急關頭,毛澤東、周恩來將何長工安排到粵贛軍區任司令員兼政委。臨行前,毛澤東對他說:“根據地快丟盡了,再這樣下去,就會雞飛蛋打,滿盤皆輸。你去粵贛軍區,任務重大,要盡力而為。”

粵贛軍區所在地會昌毗鄰南粵。國民黨軍南路總司令陳濟棠系粵軍地方勢力派,人稱“南天王”,與蔣介石同床異夢,矛盾重重。何長工就任後,遵照毛澤東關於“要打出一個和談局面”的戰略,有計劃地打了一些小仗,既不吃掉陳濟棠的主力,又使陳濟棠嚐到了紅軍的厲害。同時,何長工通過各種關係,與陳濟棠開展統戰工作,成功地達成協議:國共兩軍就地停戰,取消敵對局面;解除封鎖,用有線電互通情報;紅軍可在陳的防區設立後方醫院,互相通商……這些協議,為紅軍後來突破蔣介石的封鎖線,實行戰略大轉移起了重要作用。

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2008年7月,作者在粵贛軍區司令部何長工當年住房內留影

這年夏天,毛澤東視察粵贛軍區。一天清晨,毛澤東在何長工的陪同下,披著薄霧,攀上青山,遙望鬱鬱蔥蔥的南粵,不由心潮起伏,詩情澎湃,寫下了著名的《清平樂•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毛澤東《清平樂•會昌》手跡


“風景這邊獨好”,這是毛澤東對革命根據地的由衷讚頌,也是對何長工工作成績的高度評價。

蔡協民:朱德的談判代表

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蔡協民烈士遺像

蔡協民,三封寺鎮輔安村人。1925年任中共華容特支書記。1927年5月湖南“馬日事變”後遭國民黨反動派通緝,被迫離開華容,到達武漢,由毛澤東安排到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司令部工作。

同年8月1日,蔡協民隨部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在二十五師任連黨代表。起義後,部隊撤離南昌,到達廣東三河壩,實行第一次分兵。蔡協民所在的第二十五師劃歸朱德領導,他留在司令部,協助朱德做政治工作,成了朱德的得力助手。

時入嚴冬,起義部隊轉移到湘贛邊界的崇義縣上堡,戰士們還穿著破舊的單衣。敵人四處尋找起義軍,伺機一舉殲滅。為了保護自己,解決部隊給養,朱德決定利用敵人陣營內部的矛盾,和國民黨十六軍軍長範石生在雲南講武堂的同學關係,計劃將部隊編入十六軍序列。為慎重起見,朱德派辦事穩重、能言善辯的蔡協民先和範石生接觸。行前,朱德和陳毅找來蔡協民,詳細交代了任務,研究了談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付辦法。蔡協民深知此行關係重大,莊重地向兩位首長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蔡協民化裝成一名商人,頭戴禮帽,身穿長袍,策馬趕到汝城,來到十六軍軍部,要見範軍長。衛兵見蔡協民儀表不凡,連忙進去通報。不一會出來一名副官,對他說:“軍座公務繁忙,有什麼事對我說。”

蔡協民不卑不亢地說:“請轉告範軍長,他有一位雲南講武堂的同學捎來書信,務必面呈。”

副官見蔡協民口氣很硬,只得把他帶進軍部。範石生展讀朱德的信,一時沉默不語。蔡協民知道他既同意起義部隊入編,又怕蔣介石知道,便抓住時機,曉以大義:“軍座以前求學雲南講武堂,曾懷救國之心。今天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已失盡民心,遭萬民討伐。再說,十六軍不是蔣介石嫡系,時時遭受鉗制。軍座何必抱住這條沉舟不放。”

範石生聽了蔡協民的話,不由得連連點頭。蔡協民趁熱打鐵,繼續說:“朱德部隊起義南昌,救國救民,前途不可估量。範公若同意我部編入十六軍序列,一可幫共產黨保存一支軍事力量,二可充實貴部的兵力,有功於天下,有利於自己。願軍座決斷,切不可貽誤良機。”

範石生被蔡協民的話折服,同意朱德部隊編入十六軍序列。蔡協民進一步提出了條件:“朱德部隊是共產黨的隊伍,現暫編入貴部,不是投降國民黨;貴部不得將我部分散改編,在給養彈藥等供應上應一視同仁。”為了防止國民黨的鉗制,保持部隊的獨立性,蔡協民特別提出:“朱德部應保持相對獨立,可隨時離開貴部建制。”範石生一一答應。

11月中旬,蔡協民隨朱德從上堡到汝城,與範石生第四十七師師長曾曰維正式達成協議,起義部隊暫時利用範部一四O團番號,朱德(化名王楷)任團長,陳毅任黨代表,蔡協民任團政治部主任。

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井岡山雕塑園的蔡協民銅像

從南昌到汝城,經過三個多月的艱難困苦的考驗,朱德對蔡協民更加信任。廣州起義時,朱德派他去廣州找黨組織。因為廣州起義失敗,他住在旅館裡險遭逮捕。回來後又被派往湘南尋找黨的組織,準備暴動,途中不幸被土匪抓住,衣物被洗劫一空,遭到毒打。蔡協民堅貞不屈,終於尋找機會逃出虎口,找到了中共湘南特委,完成了這一艱鉅任務。

歐陽健:誘捉張輝瓚的英雄政委

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歐陽健傳》

歐陽健。章華鎮十里鋪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8年參加井岡山會師,1930年任紅三十五師政委。

1930年夏秋之際,紅一方面軍取得了輝煌戰果,使中央蘇區發展到30餘縣境,蘇區人口近300萬;紅軍發展到9個軍共4萬餘人。蘇區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震驚了國民黨統治集團。1930年10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圍剿”,11個師又2個旅,共10萬餘人,在中央根據地邊緣部署了一個半圓形的圍圈。

鑑於國民黨蔣介石的大舉“圍剿”舉動,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於11月1日發佈“擬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之”的退卻命令。毛澤東、朱德在指揮紅軍向根據地中心實行戰略退卻時,授意紅十二軍軍長羅炳輝率第三十五師下屬3個團分散秘密誘殲國民黨軍張輝瓚師。

張輝瓚,湖南講武堂和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曾赴德國考察軍事。時任陸軍第十八師中將師長,是蔣介石手下的王牌師長。一貫狂妄驕橫的他求勝心切,於12月29日親率第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和師直屬部隊近萬人向龍岡挺進。

為了牽緊張輝瓚的鼻子,紅三十五師政委歐陽健和師長龍普霖率領全師官兵,創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戰術。

歐陽健率三十五師一0五團到達新安圩時,這裡是一條險竣的山路,左面是寬闊的蘆陵河,右面是懸巖絕壁,只有河邊一條小路,這正是伏擊的好地方。戰士們就在這裡埋伏下來,迎著追上來的“呯呯”開槍射擊。可戰士們剛打得過癮,師部就下令撤退。敵軍見紅軍“敗退”,跟在後面猛追。紅軍邊打邊撤,一口氣跑了十多里路。肚子餓了,連隊的炊亊員把做好的大米飯、籮卜燉肉一盆盆端出來,戰士們正想吃飯,歐陽健卻集合部隊下達命令:“快撤!”在誘敵的路上,龍普霖、歐陽健和戰士們別出心裁地創造出許多“敗退”假像。三十五師是從井岡山下來的主力部隊,裝備全軍第一,士氣高昂,紀律性強。可是這一路上,紅軍官兵們卻一反常態,將草鞋、水壺、揹包等物品,陸陸續續地丟了一路……就這樣,敵十八師乖乖地跟著紅三十五師追了近百里路。

歐陽健、龍普霖率紅三十五師官兵,按照毛澤東、朱德的部署,牽著張輝瓚的鼻子一步一步到了龍岡。當天夜晚,三十五師官兵又一夜急行軍,插至南壟、龍岡間,切斷了敵十八師五十四旅、二十八師增援龍岡的道路。這樣,敵十八師師部和兩個旅,便完全陷入紅軍的包圍之中。

龍岡,是江西省永豐縣南部的一個小圩鎮。四面環山,中間是一個狹長的峽谷。下午4時左右,毛澤東在設於黃竹嶺上的紅一方面軍總部,向全軍將士發出了全面攻擊的信號。頓時,幾百支衝鋒號一起吹響,紅軍健兒的喊聲震得山搖地動。敵軍見勢不妙,企圖向西北突圍,可是遇到紅軍的頑強抗擊,突圍不僅未能成功,反而亂了營。紅軍連續猛衝,敵人很快便被打垮了,到處亂竄。這時,紅軍各生力軍陸續趕到,滿山滿谷一片“繳槍不殺” 的聲音。地方赤衛隊和少先隊也和紅軍戰士一起衝鋒,一起搜索敵人。只見到處旗幟飛場,紅纓如火,刀光閃動,加上漫山遍嶺的紅葉,整個龍岡成了紅色的海洋。歐陽健、龍普霖率第三十五師阻擊增援之敵後,乘勝向龍岡猛沖,直插到敵人側後,打到敵後勤部隊。

龍岡戰鬥,紅一方面軍殲敵第十八師師部和兩個旅近一萬人,擊斃敵五十二旅副旅長洪漢傑、團長朱志先,活捉第五十三旅旅長王捷俊、代參謀長周緯黃、團長李月峰。繳獲各種武器9000餘件,子彈100多萬發。張輝瓚換上士兵衣服逃跑至萬公山樹叢中,也被紅軍戰士搜獲。此次戰鬥後5天,紅一方面又取得了東韶戰鬥的勝利,殲滅敵譚道源第五十師3000餘人,率殘部逃往臨川。其他尚未進蘇區之師聞風喪膽,望而怯步。就這樣,國民黨對紅一方面軍和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被粉粹了。

龍岡大捷,張輝瓚師全師覆滅。當時弱小的紅軍,一次殲敵近萬人,而且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兼師長,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毛澤東滿懷激情地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漁家傲• 反第一次大‘圍剿’》,謳歌這次戰鬥的勝利:“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楊嶽彬:喪失初心的叛將

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那些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華容籍紅軍將領們...

楊嶽彬畫像

楊嶽彬,三封寺鎮墨山鋪人。1927年跟隨毛澤東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三灣改編,10月上井岡山。歷任連黨代表、營黨代表、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紅一軍團總政治部主任。1930年8月成立紅一方面軍,即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時年22歲。後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動員科科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民政部副部長兼郵電總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第四局局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動員武裝部部長等職。

1930年8月23日,放棄進攻南昌的紅一軍團與從長沙撤出的紅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市勝利會師,兩個軍團合併,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委,楊嶽彬任總政治部主任,朱雲卿任參謀長。同時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委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和革命委員會主席。紅一方面軍下轄一、三軍團,共有三萬多人。

從華容走出的4名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將領,有3人堅守初心,牢記使命,英名青史永載。歐陽健於1932年3月率部攻打贛州時犧牲,年30歲。蔡協民於1934年7月犧牲於漳州,年33歲。何長工獻身革命70載,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但是,楊嶽彬喪失初心,背叛使命,於1934年底叛變投敵,後被蔣介石下令處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