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5G優勢也就維持5、6年

11月20日至23日,2019世界5G大會在北京舉辦,四位國家院士在“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

對5G技術發展進行了重量級發言。

可惜!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5G優勢也就維持5、6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5G優勢也就維持5、6年

劉韻潔院士現任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建設並運營了國家計算機互聯網,是推動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核心人物之一。

劉院士在會上表示,互聯網業務形態和業務需求正發生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語音型業務,發展到現在的消費型網絡,未來將是生產型互聯網。從現在到2030年,通信業務場景將是全息全感、對現實視覺的完整重構,比如沉浸式購物。

劉院士強調,通信網絡早晚要用到毫米波技術,中南大學實驗室目前在毫米波芯片方面已經有所突破。與此同時,還要兼顧好網絡佈局,否則中國5G的優勢也就維持5、6年。

可惜!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5G優勢也就維持5、6年

中國科院院士陸建華:網絡安全研究從前是有邊界的,現在整個網絡系統都需要考慮安全

陸建華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從事無線傳輸理論及應用研究。

陸院士認為,未來會出現虛擬化移動終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物體只要指紋識別就能充當手機

此外,陸建華表示,未來智慧工廠生產線上80%的勞動力是機器人,因此通信網絡需要面向機器提供服務,這樣一來,網絡系統就要重新設計,從面向人的網絡設計走向構建服務機器通信的網絡信息機制和架構

在移動安全網絡的重要性問題上,陸院士認為,如果把互聯網比作是人的胃,移動網絡比作人的口,病毒現在都是從口上直接就進去了,顯然是不合理的。這裡碰到一個新的問題,原來安全研究是有邊界的,現在則是整個網絡系統都需要考慮安全。這時候,移動網絡就要主動研究它的內生安全問題

可惜!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5G優勢也就維持5、6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餘少華:5G成功的關鍵是,標誌性應用和設備

餘少華院士擔任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總工程師,長期從事網絡技術研究工作。

餘院士指出,2G時代,標誌性應用是語音服務和短信,標誌性設備是數字移動電話;3G時代,標誌性應用是彩鈴彩信、可視電話,標誌性設備是智能電話;4G時代,標誌性應用豐富多樣,包括微信、支付寶、直播和定位服務,標誌性設備是高清全面屏智能手機以及可穿戴設備。

來到5G時代,其速率比4G提高了10-100倍,時延低於1毫秒,連接密度增加10-100倍,所以5G的標誌性應用和設備要遠比從前豐富。

對此,餘院士從以下三個角度展示了5G標誌性應用和設備的願景:

從人與人連接的角度,標誌性應用是沉浸式虛擬社交和遊戲,標誌性設備是高清雲VR/AR設備;從物與物連接的角度,標誌性應用是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數字智能工廠,標誌性設備是垂直行業的自動控制設備和機器人等;從人與物連接的角度,標誌性應用是遠程飼養和放牧,這樣就會出現各類生物傳感等新設備來支撐這一應用。

可惜!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5G優勢也就維持5、6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5G標準不成熟,再等等吧

尹浩院士主要從事通信網絡技術研究,曾主持完成多項國家重大型科研項目。

尹院士認為,5G將觸發“大智物雲”的聚合效應,將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融為一體,產生遠遠超過單個技術能力的聚合效應。

尹院士表示,5G大規模部署商用面臨很多挑戰,比如高密度的組網、多天線多業務的接入網絡其規劃建設很複雜;還有核心網的建設、網絡的雲化導致規劃和運維問題;目前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以及產業鏈生態環境怎麼構建等等。

尹浩也指出,5G相關標準還不完善,現在的標準R15只是提出支持eMBB(增強帶寬),R16完整版、R17將到明年底才能完善。

在標準完善的過程中,運營商要同步規劃網絡建設就需要認真考量很多問題。比如5G要在工業互聯網落地,第一,面臨跨界融合不充分的挑戰,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的行業壁壘是存在的,共建共贏的生態還沒有形成;第二,針對最後一公里的邊緣網絡標準化的建設難度比較大。

5G網絡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尹院士呼籲大家耐心等待。

可惜!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5G優勢也就維持5、6年

關注【神州5G】,獲取“2019世界5G大會”一手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