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5G优势也就维持5、6年

11月20日至23日,2019世界5G大会在北京举办,四位国家院士在“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

对5G技术发展进行了重量级发言。

可惜!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5G优势也就维持5、6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5G优势也就维持5、6年

刘韵洁院士现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建设并运营了国家计算机互联网,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人物之一。

刘院士在会上表示,互联网业务形态和业务需求正发生巨大变化,从过去的语音型业务,发展到现在的消费型网络,未来将是生产型互联网。从现在到2030年,通信业务场景将是全息全感、对现实视觉的完整重构,比如沉浸式购物。

刘院士强调,通信网络早晚要用到毫米波技术,中南大学实验室目前在毫米波芯片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好网络布局,否则中国5G的优势也就维持5、6年。

可惜!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5G优势也就维持5、6年

中国科院院士陆建华:网络安全研究从前是有边界的,现在整个网络系统都需要考虑安全

陆建华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无线传输理论及应用研究。

陆院士认为,未来会出现虚拟化移动终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物体只要指纹识别就能充当手机

此外,陆建华表示,未来智慧工厂生产线上80%的劳动力是机器人,因此通信网络需要面向机器提供服务,这样一来,网络系统就要重新设计,从面向人的网络设计走向构建服务机器通信的网络信息机制和架构

在移动安全网络的重要性问题上,陆院士认为,如果把互联网比作是人的胃,移动网络比作人的口,病毒现在都是从口上直接就进去了,显然是不合理的。这里碰到一个新的问题,原来安全研究是有边界的,现在则是整个网络系统都需要考虑安全。这时候,移动网络就要主动研究它的内生安全问题

可惜!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5G优势也就维持5、6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5G成功的关键是,标志性应用和设备

余少华院士担任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网络技术研究工作。

余院士指出,2G时代,标志性应用是语音服务和短信,标志性设备是数字移动电话;3G时代,标志性应用是彩铃彩信、可视电话,标志性设备是智能电话;4G时代,标志性应用丰富多样,包括微信、支付宝、直播和定位服务,标志性设备是高清全面屏智能手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来到5G时代,其速率比4G提高了10-100倍,时延低于1毫秒,连接密度增加10-100倍,所以5G的标志性应用和设备要远比从前丰富。

对此,余院士从以下三个角度展示了5G标志性应用和设备的愿景:

从人与人连接的角度,标志性应用是沉浸式虚拟社交和游戏,标志性设备是高清云VR/AR设备;从物与物连接的角度,标志性应用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智能工厂,标志性设备是垂直行业的自动控制设备和机器人等;从人与物连接的角度,标志性应用是远程饲养和放牧,这样就会出现各类生物传感等新设备来支撑这一应用。

可惜!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5G优势也就维持5、6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5G标准不成熟,再等等吧

尹浩院士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技术研究,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大型科研项目。

尹院士认为,5G将触发“大智物云”的聚合效应,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融为一体,产生远远超过单个技术能力的聚合效应。

尹院士表示,5G大规模部署商用面临很多挑战,比如高密度的组网、多天线多业务的接入网络其规划建设很复杂;还有核心网的建设、网络的云化导致规划和运维问题;目前尚未出现杀手级应用,以及产业链生态环境怎么构建等等。

尹浩也指出,5G相关标准还不完善,现在的标准R15只是提出支持eMBB(增强带宽),R16完整版、R17将到明年底才能完善。

在标准完善的过程中,运营商要同步规划网络建设就需要认真考量很多问题。比如5G要在工业互联网落地,第一,面临跨界融合不充分的挑战,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行业壁垒是存在的,共建共赢的生态还没有形成;第二,针对最后一公里的边缘网络标准化的建设难度比较大。

5G网络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尹院士呼吁大家耐心等待。

可惜!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5G优势也就维持5、6年

关注【神州5G】,获取“2019世界5G大会”一手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