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自以色列艰难立国伊始,各方面的危机就从未中断。在经历二战那段惨痛经历后,以色列人就深信一个道理:“能够拯救犹太人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数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的倾轧,都没能压垮以色列的战斗意志,反而让他们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情报机构摩萨德、无往不胜的军队,都给这个中东小国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在1976年的“乌干达人质危机”中,摩萨德和以军方默契配合,千里奔袭恩德培机场,几乎毫发无伤解救全部人质,震动世界。如此傲人战绩,放在别国会“够吹一辈子”。但此次行动,对以色列来说,绝非不可超越。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近乎“神迹”的巴比伦行动,将以色列再次推上巅峰。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19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油价大涨。雄心勃勃的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想借此良机称霸中东。当时法国20%原油都来自伊拉克,萨达姆承诺原油十年内不涨价,开出从法国购买大批军火、汽车等极具诱惑的条件,希望法国援建一座核反应堆及相关设施。

面对如此丰厚的大礼,由不得法国不心动,便同意了伊方要求。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消息传出,以色列坐不住了。这无疑是一场大危机,一旦伊拉克拥有核能力,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将不复存在。

伊朗也非常紧张该核项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以色列开始不遗余力的给伊朗提供帮助,除了情报,还支援伊朗不少武器配件。

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巴列维倒台,伊拉克趁着伊朗国内混乱,声称拥有阿拉伯河道全部主权,并以此发起“两伊战争”。此时的伊拉克,已经成为伊朗、以色列共同的敌人。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奥希拉克核反应堆

为阻止伊核计划,以色列做出各种努力,潜入法国爆破核反应堆,刺杀伊方工程师。但这些行动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拖延进程。彻底消除核威胁,必须是彻底摧毁。预计到1981年6月下旬,该项目就可完工。

1980年9月30日,伊朗空军四架“鬼怪式”战机升空前往巴格达,执行代号“焦剑”的军事打击。事与愿违,伊朗空军只是给核设施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盟友的失败,迫使以色列只能“自己干”。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让“项目执行人”希拉头疼不已的是战机问题,以空军主力机型F—4(鬼怪式)续航能力不足,完成2500公里的来回航程必须空中加油。但途中的约旦、沙特,都是“不友好”国家,以色列在中东几乎就没什么朋友。跟美国订购的F—16订单,又被排在伊朗后面。

“柳暗后是花明,峰回便是路转”,由于伊朗巴列维政权倒台,对美无好感的霍梅尼毅然取消300架F—16订单。以色列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战机,接下来是精密的计划和艰苦的训练。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为达万无一失,所有可能性、所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起飞时间、到达目标上空时间、停留时间,气候条件、太阳光线角度,来自方方面面的情报被整合在一起。

以色列的策划能力十分恐怖,竟然要求到达时间正好是伊拉克地面防空部队的就餐时间,而机群在目标上空停留时间总共3分钟,分给每架负责攻击的F—16只有区区30秒。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为确保投弹过程零故障,选用了无制导炸弹。之所以放弃最先进的激光制导,是因为那些不计其数的电子元件,会增加故障率和电子干扰率。既然配载了“原始武器”,飞行员们就必须把投弹高度、角度、速度控制到毫厘不差的效果。

为做到这一点,以军在沙漠中搭建了一座模拟建筑,供飞行员们夜以继日的实弹演练,将可能的失误降到无限接近于零。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出发的日子到了,1981年6月7日下午两点,8架负责攻击的F—16和6架护航的F—15起飞,目标是巴格达核设施。

戏剧化的一幕出现,由于大风忽起,机群必须迂回经过旅游胜地巴喀巴湾,这也是无奈之举。时值盛夏,轰鸣的机群被在此度假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发现。警觉性极高的他,令人赶紧通知伊拉克,然而萨达姆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两伊战场,对此不以为意。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胆子再大,也不敢悍然经过约旦和沙特领空,只能贴着两国边境飞行。当被沙特雷达发现,以飞行员就用阿拉伯语回复:“我们是约旦空军”。被约旦雷达发现,因密集队形在雷达上是个大亮点,就用英语答复:“民航客机”。由于此段过于传奇,仅作了解。

有惊无险到达目标上空后,以空军开始了精彩表演。时值伊军就餐时间,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击毫无准备,伊高炮部队只能逆着阳光射击,准确率大打折扣。至于萨姆—6导弹阵地,没有任何反应。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战机有的俯冲投弹,利用惯性让炸弹穿透数米厚的水泥顶盖,有的水平投弹,击穿较薄的侧壁。据目睹这一震撼场面的法国专家描述:“炸弹几乎一米不差地落到核建筑上,而距离60米的核燃料仓库,却毫发无损。”

指挥官希拉收到“一机未损,任务完成”的好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出发前,他们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到两架飞机要永远留在异乡。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凯旋归来的飞行员们

以色列总理贝京则接通了美驻以使馆的电话,美大使当场懵了,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白宫会大发雷霆,我们提供的武器只能用来自卫…

贝京的答复很霸气:

自卫?那个武器会毁灭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只有摧毁它才称得上自卫。已经说过很多次,要么美国阻止核计划,要么我们单干!

在国家安全这一点,以色列历任领导人,都是敢想敢干毫不顾忌。“能保护犹太人的,只有以色列”,这是他们坚守的信念。

以色列千里奔袭伊拉克——极具传奇的“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总理贝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