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佬,成功之后脑子就油腻了


前几天,远大科技集团联席董事长王石的书出版,叫做《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在接受媒体采访之际他表示:

现在的年轻人太急躁,没想好自己的目标之前,应该先做公益或是探险,别老想着赚钱,别被一些东西困住。

王石讲述了朋友女儿的故事。开始小姑娘不想上大学而是想登山。后来因为登山经历被杜克大学录取,之后毕业又因此被麦肯锡看中。

而且表示:

年轻人做什么事都不要着急,你们有时间。年轻人一定要想想,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不知道王石说的“年轻人”是不是指:

“有个有钱又成功的爹根本不担心生存问题已经过惯了富裕的生活什么大场面都见识过只想挑战一下自己而且年纪不大”的人。

如果是这样的年轻人,我认为王石说的太对了,他们真的不要浮躁,别老想着赚钱,做点公益和探险。尤其可以对社会的底层人做点公益,去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对就算是探险了。

如果王石的“年轻人”是泛指,只针对年纪,那么我只能说这老家伙红烧肉吃多了蒙了心。

有些大佬,成功之后脑子就油腻了

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是一个大写加粗的【钱】字,轻飘飘地说让年轻人别老想着赚钱,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类疾患?

就不说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了,现在的年轻人还不够佛系吗?还不够收敛自己欲望吗?他们都收敛到对象都不找了,他们拥有的财富只能保证基本生存,啥都不敢奢望你还要他们怎样?

而且作为一个社畜,公司要求996、狼性文化,钱没有时间也没有,做你妹的公益和探险啊?让社会底层做公益,这真是有钱人说的话!

有些大佬,成功之后脑子就油腻了

双十一期间,90后买假发的最多。都发都献给公司了,为的仅仅是基本生活而已,你还要他们怎样?

相比而言社畜还是好的。很多生活在农村童年没有条件好好读书只能卖膀子力气的年轻人,比如送外卖的、工地搬砖的、餐馆洗碗的、足浴城捏脚的、KTV迎宾的、买保险的、推销房子健身卡的......他们连想做什么这事都没空想,他们想的是怎么做好眼前的事,不然没饭吃。

相比王石版的“何不食肉糜”,丁磊更加刁钻:

11月16日,丁磊回到母校宁波奉化中学,参加新校区迁入仪式。他说表示:

当初比我成绩好的人很多,但如今事业大多不如意。其中一条原因是他从小培养了自己的兴趣。如果你想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里胜出的话,第一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第二个,还要有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追寻梦想的勇气。

有些大佬,成功之后脑子就油腻了

自己是个学渣,但是成功了,只能说明成功和学习好坏不是唯一对应的因果关系,除此还能说明什么?

  • 比他成功得多、而且学历好得很的学霸,这种人也很多,他怎么解释?
  • 难道成绩比他差就比他混得好吗?
  • 就算不跟他比,学习好的人更容易成功,这是有统计学确切结论的,他又怎么解释?
  • 按照这种逻辑,干脆建议取消学校,大家都凭兴趣。别说成绩差,大家都没有成绩都是渣,是不是就更容易成功了?

这话说得简直一塌糊涂,不过倒也符合他学渣的水平。

成功的因素非常多。在现代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时代,运气占的权重越来越大。站到了风口猪都能飞,丁磊就飞起来了嘛,当然他也去养猪了。

我发现这人啊,一旦成功了就喜欢满嘴跑火车,总有一种“我成功完全绝对是靠我自己”的蜜汁自信,正所谓【除了能力以外的资本为零】。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掌握资本、掌握话语权,甚至掌握权力,社会给了他们太多的肯定,放个屁都觉得是香的。而且有实打实的【成功】作为证明,你这些底层穷人有什么资格反驳呢?

但是逻辑真的不看你有没有钱、权,只看通不通畅。这二位的逻辑真可谓——

有些大佬,成功之后脑子就油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