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的记忆,广东人的健力宝

在80、90后的记忆中,健力宝绝对是童年回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曾几何时,我们一直以为健力宝有可能在国际上挑战可口可乐的地位。然而几次易主后,虽然今天的健力宝还在,但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

尽管如此,当我们今天再回顾中国企业发展史的时候,依然能够看到健力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从诞生走向辉煌,再走向衰败,健力宝都反映出了企业经营中很多典型的问题,对于今天的企业家和创业者,都有很深刻的借鉴价值。

顺应时代崛起的王者

回顾健力宝从诞生之初到走向巅峰的整个过程,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他就是健力宝创始人,堪称一代传奇的李经纬。

李经纬何许人也?他本是广东三水的一位孤儿,没怎么上过学,但是因为篮球打得好,当上了县里的体委主任,后来被调任到三水酒厂当厂长,但彼时的三水酒厂经营状况非常糟糕,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但李经纬是个很有胆气与魄力,并且具备敏锐洞察力的人。

70、80后的记忆,广东人的健力宝

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

80年代初期,在那个大江大河的时代,身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像李经纬这样的人物,想不成功都难。

说他敏锐,因为他捕捉到了国内电解质饮料的市场空白。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在这个时候只要谁抢先一步,就能抢占市场。

说他有胆气与魄力,是因为他当时敢于向一家国营机构借钱,做“二股东”,搞产品研发。在《健力宝沉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儿记载:

1983年3月的一天,在广东三水酒厂简陋的车间里,一只装满橙黄色液体的搪瓷茶缸在十几个人手中传递,每个人都会细呷一口,慢慢品味。知道一个人喊出:“味道好极了,我们成功了”随后车间内一片欢呼雀跃。

这就是健力宝的诞生,也是李经纬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但为什么他能成功呢?

第一、超越时代的经营理念

李经纬是很有头脑的人,尽管没怎么上过学。但在商业经营上,有超越时代的先见之明。

在李经纬的主导下,健力宝在经营上采用了“以销定产”的模式,就是先拿下订单,再根据订单量进行生产。

尽管这种模式在今天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当时,刚刚结束计划经济不久,国内的企业在经营上,依然习惯性的采用“以产定销”的模式,不管能卖出去多少,都先生产出来。今天我们当然能知道,这种方式很容易积压产品,造成极大的浪费。

但是在当时,这是一种普遍的模式,大部分企业根据习惯和经验,被自己的思维限制住。只有李经纬,敢于打破这种固化的思维,采用了超越时代的经营模式。

然而为什么别人想不到这样的模式呢?因为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先生产,拿什么去卖?订单怎么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经纬做了第二个决策。

第二、敢想敢干的魄力

订单怎么来?

或许是曾经做过体育行业,使得李经纬对各种体育赛事情有独钟。健力宝诞生的第二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首选饮料,伴随着中国团队取得的佳绩,健力宝一炮而红。一夜之间,风靡全国。

健力宝的成功,李经纬是最大的功臣。但健力宝最终的倾颓,李经纬也脱不了关系。

从李经纬在商业经营上的决策,可以看出他是个很有胆气与魄力的人。但是同时,也有一些独断专行。


李经纬很喜欢李宁。当李宁表示想做自己的服装品牌时,李经纬表示全力支持,用健力宝公司的钱投资帮助李宁。

彼时,健力宝并不是李经纬的,李经纬只能说是二把手。因为没有经过大老板的首肯,投资了私人品牌李宁,二者从此产生隔阂。但李经纬丝毫不在意,依然独断专行。

1999年,健力宝总部大厦在广州建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健力宝倾颓的导火索。李经纬影响越来越大,大老板渐渐失去公司的控制力。于是在2002年时,大老板决定出售健力宝。而以李经纬为首的健力宝管理层,提出以4.5亿收购。

但是李经纬与大老板的关系早已不那么和睦,后者自然是不希望健力宝落到李经纬手里。并以李经纬出资收购健力宝的4.5亿资金,是健力宝的利润,不是李经纬的个人资产为由,拒绝了李经纬的收购。


当时,也有一些其他企业,表示希望收购健力宝,比如新加坡的第一食品和哇哈哈,但是在李经纬的干涉下,全部无疾而终。

李经纬以为健力宝已经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此时半路杀出了一位张海,仅以3.38亿就收购了健力宝。从此一代传奇李经纬的时代,一去不返。

70、80后的记忆,广东人的健力宝

得知健力宝收购被截胡的李经纬

而彼时的张海,年仅28岁,这也是健力宝王朝倾颓的开始。

神人落幕,王朝倾颓

张海是谁?

80年代,中国民间突然兴起“气功”热,出现了很多号称拥有特异功能,还能医治百病的“气功大师”,张海就是其中之一。与张海比起来,曾经风靡一时的“气功大师”王林只能说是个邻家小弟。

他利用近景魔术的简单手法,把一片大树叶放在嘴里,片刻之后就会变成一片小树叶,不是吃了,而是宣称用意念把树叶整体变小了。那时候魔术还未兴起,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就是神迹。

70、80后的记忆,广东人的健力宝

图中穿黑色西服的是张海

气功骗局,终有败露的一天,一些成名已久的“气功大师”相继入狱。1997年,张海自称的研究所被关闭。但似乎早有预感,张海早就已经收敛锋芒,举家南下。但是此时,他已经敛财过千万。

2000年,张海转向资本市场,出任了上市公司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而这家公司的发起方是国内36所重点高校,谁也不知道张海是怎么当上这个董事长的。

2000年至2001年间,张海先后操盘方正科技、银鸽投资、飞亚达、中科健、深大通。张海掌握的资本链,累计超过百亿。

2002年,张海看到健力宝出售的消息,便直接从李经纬手里截了胡。然而这位只是纯粹的资本投机客,给健力宝带来的却是一场灾难。

三年的时间,健力宝负债30亿元,短期债务15亿,资产负债率超过70%。但是张海本人的资产却在急速增长,2004年更是登陆了福布斯富豪榜,位列第137位。

察觉到张海资产的异常情况,健力宝的管理层开始暗中调查,从而发现了张海大肆侵吞公司资产。

2005年,张海被佛山公安机关抓获。2007年,张海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王朝兴衰皆由人

张海之后,健力宝由中信旗下的淳信资本接手,让这个品牌在今天还能继续在市场生存,但哪里还有昔日的辉煌?

虽然表面上看,健力宝是直接毁在张海手中。但如果李经纬没有因为独断专行的性格,导致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恶化,健力宝还能被张海截胡么?

这个昔日霸主的兴衰历程,给今天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留下了一条宝贵的经验。

打败一家企业的,未必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还可能是“自己人”。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事情就应该由商业来解决,别让身边人成为你的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