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爺靠這美食,一個冬天能賺上萬元,但年輕人都不願意幹

現在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我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了,最直觀的體驗想必大家都有感悟,就是我們吃的越來越好了。尤其是很多農村的朋友,過去家裡苦難吃不上好飯,現在生活好了,吃的也比過去好了很多,再也不用為了吃頓肉等到豐年過節了。

而且現在隨著發展,食品的種類也是日漸豐富,以往我們生活條件不好,偶爾能吃頓好的很多人也是選擇了吃些大魚大肉。而現在生活好了,這些吃的想吃隨時吃,現代社會人更喜歡多吃一些粗糧和蔬菜了,而且不同區域也有不同地域的粗糧美食。我們這裡就有一位老大爺,把山東傳統種植的地瓜做成了一樣美食,在當地很受歡迎,而且老大爺靠它也能有一筆不錯的收入,它就是手工粉皮了。

山東大爺靠這美食,一個冬天能賺上萬元,但年輕人都不願意幹

現在已經是農閒了,在我老家這裡冬小麥基本都已經種植完成了,澆一遍水,就等著來年開春小麥長高了。在我老家魯南的這個小鎮的一個鄉下大集上,有幾位城裡的大媽正在購買粉皮。其實說到粉皮很多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但相信很多北方朋友,尤其是在農村長大的人都熟悉,這是一種用紅薯或綠豆澱粉製作的半透明薄片狀食物的統稱。這粉皮既耐儲存還適合與其它蔬菜搭配,是山東人冬天飯桌上常見的食材,不管是涼拌菜還是熱煮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山東大爺靠這美食,一個冬天能賺上萬元,但年輕人都不願意幹

而在大集上賣粉皮的是一位老大爺,他正在忙著將捆紮好的粉皮挨個過稱,我們也是在大爺不忙的時候和大爺聊了兩句。大爺今年年紀挺高,已經65歲了,我們和他聊得過程中也是知道了大爺做粉皮的經歷。他說自己做粉皮30多年了,每年基本到冬天農閒時候就提前做好粉皮在村裡賣,而今天逢集就和老伴兒拉來一三輪車粉皮,他說這粉皮都是手工做的,賣7塊錢一斤,價格也不貴。

剛剛我們看到大爺的三輪車子剛停下就圍滿了人,一位買粉皮的大媽說,自己家裡人都喜歡吃粉皮,但是在市區買的基本都是機器做得,有的為了節約成本最後還摻了膠,今天起了個大早專門坐公交車來趕集,碰到這手工粉皮就多買幾捆,夠吃一冬天了。

山東大爺靠這美食,一個冬天能賺上萬元,但年輕人都不願意幹

我們也是問了問大爺對於一些無良商販做粉皮摻膠怎麼看,大爺說,如果做粉皮摻假可是瞎了良心,我們做一次的話拿在村裡出門沒法見人了,摻一回假這買賣往後就沒法做了。說咱這粉皮用的是純紅薯澱粉手工製作,不摻一點假,摻膠的粉皮或粉條煮熟後黏糊糊的,不好吃還不健康。咱做的這粉皮耐煮還好吃,買回去就放心吃吧。

山東大爺靠這美食,一個冬天能賺上萬元,但年輕人都不願意幹

大爺也是手腳利索,和我們說話的時候,他一車的粉皮就賣的差不多了。老人說今天賣了300多斤粉皮,這做粉皮雖然利潤不高,但只要不怕吃苦還是很掙錢的,自己和老伴做粉皮一冬天賺個上萬元是沒什麼問題的。我們覺得這挺不錯啊,不累也賺錢,但這立即被大爺否認了,他說這吊粉皮可是辛苦的營生,雙手每天在冷水和熱水裡旋粉皮,揭粉皮,手都皴成砂紙了,指關節陰天時候就疼得厲害。雖然吊粉皮收入比種地賺得都多,可是太辛苦了,以至於最後家裡孩子不願意學也不願意做粉皮,過不了幾年就沒人會做手工粉皮了。

我們最後也是買了不少粉皮,回去嚐了一下這粉皮確實香,和以前家裡買的機器做的完全是兩種口感。感慨之餘更多的卻也是對將要失傳的無奈,在這裡大海棠也是希望如果可以的話,能有朋友可以學習一下,既能賺錢,又是一種傳承。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多多評論留言。(圖文無直接關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