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編制與使用指南問答50則,供新時代教師教學參考(完整版)

導學案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力抓手,教師實踐新教學的有效工具, 應該如何設計?如何評價?如何使用?如何避免走入“教材化、教案化、習題化”的誤區?學校如何實施導學案?……《導學案編制與使用指南問答50則》,供新時代教師教學參考。



第三部分:最後10問

導學案編制與使用指南問答50則,供新時代教師教學參考(完整版)

41.如何處理“先學”與“後教”的關係?

“先學”是基礎,“後教”是關鍵,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 ①以學定教。決不能再象過去那樣按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講下去,而應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維的障礙,重新確定教學內容。要更有針對性,新穎性,更能吸引學生。
  • ②以教促學。這裡包含兩個層面,首先教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學的情況的檢查、檢驗,更清楚地瞭解學生自學情況,特別是個體的差異。其次,課堂的教是學生課外所學內容的延伸,讓學生更系統地學習,達到學習的更高層次。
  • ③改變教學方式。當學生走進課堂時已不是對課堂內容無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建構基礎,要打破壓抑、嚴整、呆板的舊課堂常規,創設認知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慾望,讓出機會,讓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師生互動。

引導學生人人參與課堂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實現生生互動。從課前預習回到課堂中再認識、再發現,走向深入。

42.導學該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通過設制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回答出來,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探索的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悅,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2)讓“導學案導學”的課堂成為學生問題解決與成功展示的課堂,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看法,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做出基本內容課堂討論時的發言,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不斷掌握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心逐步增強。

43.導學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敢於自學的習慣。

教師要善於結合導學案預習的任務,對預習任務提出明確的要求、對預習方法進行指導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善於按照導學案預習課本,學習有關內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習新課的知識準備,並在自學中養成善於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導學案導學中,要善於利用富於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的問題設計,推動學生去探索新知,使學生思維不斷向深度、廣度上拓展,積極培養學生勇於思考、敢於思考的習慣。

(3)培養學生樂於合作交流的習慣。

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組織,讓不同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都感到有自己的位置,讓每位學生都有話語權。積極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樂於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4)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

充分利用導學案中的反饋展示,引導學生對學習中的知識獲得、方法獲得和疑難困惑等進行及時反思,不斷髮現自己的成功、存在的問題,明確今後學習的方向,逐漸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導學案編制與使用指南問答50則,供新時代教師教學參考(完整版)

44.導學案運用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重“顯性目標”,輕“隱性目標”

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寫在導學案上的,屬顯性目標,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和課堂教學達成,而情感目標和意志目標是隱性目標.不能寫在導學案上,要靠教師適時調控。

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揚民主,注意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注意傾聽學生的想法,碰到問題要與學生商量著進行,並根據學情靈活使用導學案,從而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中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意志。

誤區二:重“講評”,輕“探究”

有些教師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重教輕學,包辦代替養成習慣,所以實行“導學案”導學時習慣於走老路。如對那些應由學生自已解決的內容仍以講為主,還是注重講深、講細,講透,認為“導學案”中安排的讓學生自我探索、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問題等太耽誤時間,總不如自己講效果好,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創新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所以,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以學習的內容為中心,根據導學案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要適時介入討論或指導、點評,並從創新、求異、實用方向加以引導,給予正面鼓勵,一些複雜性的問題在課堂沒能完成的可留到課後繼續討論,有的還可以作為研究性課題,指導學生課餘鑽研,參考相關資料或進行實地調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

誤區三:重學生的“學”,輕教師的“導”

有些人認為“導學案”中很多內容是安排學生自學,課堂上多數時間採取了“放羊式”,該講的也不講,該引導的也放給學生去“死啃”,結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現了很多知識漏洞,學生不會的還是不會,“生米做成了夾生飯”。

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在導學案的使用中,應儘量避免這種現象,也就是要控制好學生的自由度。所以,動態地把握好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分”與“合”是導學案運用的關鍵。

教師在課堂上要實施“適時登場”和“主動撤離”,以學生的“學”為核心,突出學生在獲得知識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同時,加以適時的引導,強化課堂教學的民主性、互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誤區四:重“傳統評價”,輕“分層評價”

“導學案導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還必須對現有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進行改革。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因為更多的是鑑別學生的學習結果,為後續的學習提供預測,所以不能反映出該同學在某一時期內的學習狀況,由此得出的結論也會影響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況產生的錯誤認識。

我們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與分層評價,例如,課堂提問儘可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回答也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予以準確評價,看到學生的成長;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是否進一步提高,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願望和求知慾是否增強,是否逐步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教師教學是否發揚民主,教得是否輕鬆,師生間的關係是否更加融洽等等。

45.導學教學模式應注意哪些問題?

(1)要徹底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思維定勢,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主體觀,改變原有角色,變權威性的知識擁有者為學生情感的反映者、學習知識的諮詢者和合作者。

因此教師要變講為導,努力將“導”定位於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上。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在自學、質疑、議論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開竅,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消化知識。

(2)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優生和字習困難生。

可以讓優生擔任字習小組長,平時負責組織與管理本組成員學習紀律與各項學習活動。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習優秀的學生在出色地完成本身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做教師的小助手,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同伴。

讓差生在一個互幫互助、奮發向上的合作小組或班集體中,產生積極的學習行為。為了讓學習困難生能與其他同學同步學習,教師要注意對他們提前進行課堂輔導。在自學期間,教師要保證每節課重點輔導幾個學習困難學生。

(3)要加強合作學習組織建設。

學習活動能否順利開展,與學生所處的學習組織是否堅強有力有很大的關係。

要加強合作學習組織建設,首先要抓好學習小組長的培養.儘快讓他們能勝任主持小組學習的重任。其次,要求每人要明確在本組中的角色定位,主動承擔各自的學習責任和義務。

(4)要注意利用情感保障學路。

學生的學習,特別是自學,是一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讓學生把學習任務當作一件令人愉快的禮物來接收,就需要對學生實施情感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鼓勵,多創造成功機會,有意識讓孩子多一點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始終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一起去體驗獲得新知後的喜悅,獲得主動學習的動力,不斷強化他們探尋、研究的興趣和意識,引導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5)注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會不會學,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學生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一個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由慢到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克服急於求成的急躁情緒,也要克服消極等待的思想,特別要克服不敢放手的保守思想。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能採取慢慢來的做法,而要在一開始就捨得花時間、花力氣對學生嚴格要求,進行培養和訓練。要引導學生開展自學訓練,且要堅持一段時間,不能時導時停。值得注意的是,要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也不能長期依賴於導學案指導。

指導是為了不指導,最終要讓學生丟掉導學案這根柺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6)教師要不斷提高素質,才能勝任“導師”的角色。

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導”得主動,必須要導在學生主動學習上。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能夠真正做到想學生所想,想學生所疑,想學生所難,想學生所錯,想學生所會,想學生所樂。

要具備這種主動導學的本領,教師需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

46.怎樣結合導學案因材施教?

(1)在低年級或模式試行初期,由於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沒有形成自學的習慣和掌握自學的方法,教師可拿出一定的課堂時間帶著學生探討導學案中自學環節的問題,探討他們研讀教材的方法。

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之後,再借助“導學案”指導學生自學教材。

(2)在佈置學生預習時,在要求大多數按導學案完成自學任務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習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較弱的學生的幫扶和指導.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優秀學生在出色地完成本身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做教師的小助手,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同伴。

讓優秀學生變得更加優秀,讓差生在一個互幫互助、奮發向上的合作小組或班集體中,與其他同學同步學習。

(4)在提問討論過程中,應著重關注有待激勵的學生,把導學問題中簡單的重複提問的問題留給他們,迫使他們調動感覺器官與思維器官,變依賴觀望為積極投人。

把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提問中上生,使各層次的學生人人參與,通過肯定、表揚、鼓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快或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認為學習是“樂事”而非“苦事”,更加激發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5)要及時對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進行及時檢查輔導,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每位學生都能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導學案要求完成導學案任務,力爭堂堂清。

導學案編制與使用指南問答50則,供新時代教師教學參考(完整版)

47.導學案對複習有何幫助?

將若干個導學案集中起來,就是一份很好的複習材料。用它們組織複習,可幫助學生再現學習情景,有效地起到溫故作用。

特別是根據教學的需要,將若干個內容相關的導學案集中研究,進行組合,挖掘各導學案之間的隱性知識和內在聯繫,提綱挈領,更會提高複習的質量和效果。

48.導學中備課組應做哪些主要工作?

(1)認真組織集體培訓。

根據年級特點、學科特點和導學案導學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2)精心組織集體備課。

通過集體備課,進一步明確課標要求、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準確解讀導學案,研究導學案內容和教學環節的修訂。

(3)組織教師互聽評課

或上公開課和研討課,以課堂實踐的研究推進導學案導學的優化。

(4)設計、組織安排並實施週週清和單元清。

(5)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和信息

向學校或上級教研部門反映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新的矛盾和問題,並提出改進教學及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49.“導學案”對教學管理的潛在要求

一是管理關口要前移,由花很多精力檢查備課筆記、作業批改前移到指導“學案”的優化,變中途的督查為事前的指導、服務。

二是管理對象下移,由只注重教法研究轉變為突出學法研究,更多地圍繞學生做文章,要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50.實施學導案,學校應重點抓哪些環節?

(1)教學理念轉變

課堂教學的方式由講授式轉變為問題式、過程式、體驗式、探究式、點撥式等多種方式的複合式,教師由“講師”變為“導師”,學生由“聽眾”、“觀眾”變為“主演”。

(2)教師的培訓

除對教師加強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的培訓外,還應加強對導學案導學式教學模式實踐操作的培訓。

(3)學生的培訓

通過培訓使學生熟知,什麼時間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4)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重點應放在導學案導學上,對導學案導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研究,對導學案導學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探究和發現,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導學案導學模式”。

(5)集體備課

不應因有了導學案而忽略了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應是優化導學案和優化課堂的“諸葛亮會”,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的培訓會。

(6)週週清和單元清

根據本校實際,精心設計和組織週週清和單元清,形成有本校特色的過程性評估和調控機制。

(7)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應堅持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統一的原則,尤其將評價工作的重點放在過程中,過程性評價的重心也應前移,加大對事前的控制力度,優化事前的策劃和準備。教學評價的結果要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依據。

評價的間隔和週期宜短不宜長,特別是對集體備課、個人備課、課堂教學的評價應以周為單位;評價結束必須及時反饋,必須提出指導整改的意見和建議,必須跟上落實性的督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