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爸給兒子取豪氣名字,上小學後,兒子:一念到我同學就起鬨

自從80後和90後一代的年輕人成為父母以來,不僅教育方式發生了變化,更接近西方化,而且孩子的名字也變得更加"優雅"。

父母們不再是不是期待孩子成為一條龍,期待成為一隻鳳凰,而是希望他的孩子們會快樂。

80後一代的父母沒有文化,孩子的名字大多是"丁、魏、方、浩",所以重名率很高。

當他們成為父母的時候,他們不會期望有很高的重名率。

當年輕人成為父母時,他們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起一個時髦而特別的名字。

我不知道這是找大師算出來的,還是所有家長都這麼想的。

無論如何,在幼兒園的一個班裡,至少有兩個子涵,一個是子軒,一個是紫軒。

事實上,重名比期不好名字的要尷尬的多。

"魏"爸爸給兒子取個豪氣名字,之前都沒事,上小學後成全班笑柄。

我有一個朋友姓魏,他想讓兒子的名字聽起來更霸道、更有英雄氣概。

他在考慮這個名字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花了幾個晚上才想出"盛京"這個名字。

這個名字本來是個很好的名字,專橫而不失去才能。

當全家人聽到這個名字時,他們都說他們非常喜歡這個名字。

兒子在幼兒園兩年沒出什麼問題,上小學後,父親發現他的兒子變得不開心不快樂了。他懷疑學校裡是不是有人欺負他的兒子?

發現兒子出了什麼問題,爸爸媽媽問了為什麼,沒想到兒子說:老師一念到我名字,同學們就起鬨,他們嘲笑我的名字是"衛生巾"。

這時,爸爸才意識到魏盛京發音很像"衛生巾",這個英雄的名字讓兒子成了全班的笑柄,這讓魏爸爸後悔了。

像上面的魏爸爸遇到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很多父母都給自己的孩子取名,都是在同音梗中落敗,如杜月靜(杜月京)、楊薇(陽痿)、傅燕傑(婦炎潔)等。

那麼,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儘量選擇普通的詞語。許多父母願意用自己的名字給孩子一些遙遠的單詞,這很容易被誤解。

這不僅會給別人帶來麻煩,而且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而且,經常用錯了的名字稱呼孩子,孩子也會很不高興。

儘量不要拗口,太拗口的名字會讓對方有一定的表達負擔,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拗口不僅會讓孩子自己發音不舒服,還會讓其他人很難讀懂,所以名字要更適合孩子的。

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考慮到單詞的不同含義和同音詞,也會減少歧義。

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而不會被誤解,沒有歧義或同音的名字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容易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當然,起名還要注意這幾點:

1、不要起的太大,跟天地一樣齊名。

這不是迷信,給孩子起名字不能太大,這是禁忌,孩子的名字要平易近人,追求高端的同時也應該更簡單。

例如:昆鵬、齊天、天豪等名字最好不要用。

2、不要隨大流,不要起爛大街的名字

有一段時間,紫軒、資漢、紫木、玉溪等名字變得流行起來。

上幼兒園時,老師叫"紫軒",五個孩子站起來。父母不應該給孩子起名字時順應潮流,也不應該給孩子取那些爛大街的名字。

另外,給孩子取一個名字也不要用生僻的詞,尤其是連老師都不認識的。

還要同音詞,在給孩子取名時一定要多讀幾遍,以免孩子上學後尷尬的情況。

身為寶媽的我認為,父母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時,也要小心不要即興起名。

因為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導致給孩子起太倉促的名字,影響將來的名字的使用。

你在命名方面有什麼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