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你们做心理的每天接触那么多负能量,是不是都有点心理变态呢?"

类似这种十分理所当然,又带着不少攻击性的问题,平时会接触到不少。一开始也还会耐心解释一番,但后来就懒得讲那么多了。

说起来,当一个心理咨询师还是蛮辛苦的,又要面对"你们不就只是聊聊天嘛,还收什么费"这样的问题,还得被人当做潜在的"心理变态"防备着。但误解总是要有的,如果仅仅因为这些不再继续了,那也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了

不过说起来,接触的负能量多了,说完全不受影响那是不现实的,但会不会变成心理变态呢?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最近成为票房、口碑收割机的电影《小丑》,着实的让人惊艳了一把。一开始听到《小丑》要拍独立电影的消息,我还有点不相信,毕竟把这么个大反派搬上荧幕,即便是DC,也得考虑考虑社会影响。

而最终,DC拍了《小丑》,《小丑》也上映了,在很多人担心因观影而带来暴力事件发生的背景中、在很多地方加派警察与巡逻车的戒备中,它上映了。

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曾经作为绿叶衬托英雄、衬托蝙蝠侠的小丑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现在,它冲破了世俗的阻碍,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奖。而它的路才刚开始。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总是被很多东西束缚着,这让我们不得不对现实妥协、对生活委曲求全,让我们不能畅快淋漓的做自己

还记得之前遇到过一位朋友,在谈及小时候经历的时候,总是会特别强调"父母希望我成为好孩子",接着就会咬牙切齿的说道"我现在十分痛恨这三个字"。

好孩子,变成了她肩膀上的重担,压的她在父母的脸色与自己内心的意愿之间不知道如何选择,又每次不得不只考虑父母是否开心,而残忍的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往深处埋藏。

"我听了他们30年的话,本以为快要解脱了,可现在还是不肯放过我",她是指家里人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对象,希望她嫁给他们"看中"的人。

"我现在一秒也待不下去了,我要离开他们,即便他们拿死威胁,我也要离开"。看着她眼中的决绝与恨意,谁能想到,说出这些的人是曾经父母的骄傲、他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长辈口中家族的希望。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在你看来,她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与支持?我想确实有;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与认同?我想也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属于自己的空间?这部分也存在。

但其实最重要的都不是这些,而是一个词"活着"

记得在我小时候,邻居家一位大人突然找不到了。后来找了两天,终于在某条山路旁找到了他。

据长辈说,他喝了点酒,分辨不清楚方向,不慎摔倒在旁边,然后没有力气爬起来被冻死了。而发现他的地方,距离他摔倒的地方有一小段距离,大概最生命的最后,他想爬到路边更显眼的地方,被人发现。可奈何那年的冬天,雪下的特别大,他用尽最后的力气也没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爬到路边。

"没有人真的想要自杀,但却在不断的进行自我毁灭",这是心理学上的一句话。而在现实中,人确实会为了活着而做非常非常多的努力。

像这位大人奋力的爬向路边、像那位姑娘决绝的要离开家庭。一位为了使生命能得以继续,一位为了使自我能不再被压迫。

身体活着,精神也要活着。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想到这里也就明白为什么《小丑》能够在被束缚的状况下,收获这么多的东西了。因为太多人为了生存这件事,而不得不选择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将委屈往肚子里咽、用假笑面对众人、明明不喜欢,说出口的话却是"真好"

他们也和那位想要离家出走的姑娘一样,把真实的自我压抑的太深、太深,甚至有时候深到以为那份真实是假的、那份虚假才是应该保持和展现在众人脸前的

于是,在电影《小丑》里,他们看到了曾经不被理解的自己、看到了曾经被恶意压迫的自己、看到了明明想变好,却只收获冷嘲热讽、肆意攻击的自己。接着,这些暗伤就爆发了。

那个被视为反派的小丑,不再是一位恶的化身,人们理解了他,理解了他为什么变成这样,并且把他当作内心中被压抑着的、蠢蠢欲动的真实的、曾经的自己。

像那位长辈想要极力的爬到路边,我们内心中的真实也极力的想要爆发出来,可我们是"文明人"啊、我们是"好人"啊、我们要"面子"啊、我们需要别人的认同啊。于是,

为了继续扮演好这些角色,继续获得来自别人的支持与认同,我们选择继续压抑这份真实

可在内心中,这份蠢蠢欲动没有消失,它借着小丑实现了在现实中做不到的"反抗"与呐喊。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是的,《小丑》讲述的就是一个虽然吃着药,但却想要成为好人、想要被大众接纳、想要收获别人理解与认可的普通人,是怎么一步步由希望到无奈、由挣扎到绝望、由绝望到愤恨,最终化身"恶魔"的故事。

还记得曾经学的课文里,秦王讲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言语中满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鄙夷,在他看来,布衣再怒,最终都要选择接受。可当唐雎讲出"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后,他才意识到原来下位者并不是永远只会被动接受。

那个随身携带写着"我有病,对不起打扰你们了"卡片的小丑,因为种种最终化身"恶魔",不正是一介布衣对世俗、对无奈、对压迫的反抗么?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应该感谢DC与小丑的扮演者杰昆·菲尼克斯。他们呈现的这部电影、这个故事,真实的让人太过心酸。

而这份真实也让我有些担心杰昆会不会因为小丑,而在未来的路上遭遇什么问题。毕竟,要把真实的自我揉碎,去成为小丑才能演的这么丝丝入扣,而在电影完结后,那个真实的自我是否还能完好的拼凑出来,真的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演员与心理咨询师是相同的。只是咨询师不必要为了扮演好什么而刻意揉碎自己,但需要为了能更好的应对负面影响,而主动揉碎自己,以求不断重建内在,以求能够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抗压、越来越能接纳。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我知道,可能你又要抱怨,我想看的是影评,而不是这些。但不好意思,我并不想在文章里剧透太多东西,也不想为了顾及电影的剧情,而脱离现实。

毕竟,像向佐的家世都会遭遇校园暴力,那小丑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而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剧情,而不是看到客观与真实并存的现实,或者说,为什么不愿意看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这些污浊呢?

大概,我们真的把那些当作绝对不好的事情,所以不自觉的自我压抑着,让自己不去想起。

小丑被人欺负就是对的么?被人欺负不反抗就是对的么?精神病人就只能别人欺负么?电影给出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用艺术手法给出的。

而在现实中,不被理解、受委屈、被欺负、不公平待遇、内心的挣扎、他人的模式等等,每个人都会经历。

我不想说这就是社会现实,这样太过感伤。但至少它们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真实的存在于每个人身边,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曾经、现在和未来。该面对的,我们还是得坦然面对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电影用艺术的手法给出了答案,告诉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要去反抗、去成为那个能保护自己的人

是的,我觉得也应该把自己从理想化中解脱出来,去看到生活中确实潜藏有风向,去利用所有的安逸时光来让自己能往上、往前走走。不至于挫折来临时,自己手足无措,只得将一颗颗含血的牙齿往肚里咽

但这些还不够,因为无论我们变的多强大,生活中还是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就像那个挣扎着想要爬向路边的邻居,他走了,留下的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幼子、现在还健在的白发人,而妻子在他离开之前就和他离了婚。

幼子与白发人又怎会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可他们阻止不了、逃避不了。而留下的人,他们还得活着,还得让自己的人生能够继续。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人生实苦,是因为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可掌控、太多的不如心意。当这份苦怎么也躲避不了的时候,我们也还是需要学会苦中作乐

是的,早早的利用安逸成长起来、尽可能的去尝试和经历,能够避免未来所需要吃的一些苦;在躲避不了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学会苦中作乐;而当这份苦已经超出底线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能捍卫自己的权利、要能够去反抗

天使与恶魔本来就是一体的,只是因为需要的不同,才展现出不同的样子。而约束它们的、进行选择的是我们的内在,只有内在足够强大了,才能避免自己只能成为"小丑"、才能避免自己在成为小丑后,再也回不来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在最后,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成长、如何苦中作乐、如何强大内在的想法。

关于成长

  • 无论是否愿意,成长都是必须进行的,这是因为生活始终是在向前、这是因为不往前走,就会被成长中的负面和生活中正常的挫折吞没、这是因为我们得不断向前,才能和命运与规则平起平坐;
  • 能带来我们最大成长的是挫折、弯路、委屈和低谷,所以千万不要惧怕这些,也不要因为正经历这些,而让自己被负面情绪淹没;
  • 安逸的时候我们做了些什么,有时候直接影响到未来能不能经受住挫折的考验。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关于苦中作乐

  • 任何时候都有好的事情发生,即便在人生低谷,也有"这时候才最接近自己,才最能得到真实"这样积极的含义,所以看到积极便能够看到乐;
  • 苦中作乐,不是让我们就只是任由现实折腾,不再向前,而是为了向前,我们需要保证自己的身心状态,所以苦中作乐;
  • 当我们能够深沉的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积极、意义、快乐就自然产生。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关于强大内在

  • 内在的强大与认知能力的高低、消化能力的高低、抗压能力的高低、是否精神与情感独立有深刻的联系,可以从这些方向出发进行自我锻炼;
  • 强大包括了真实、踏实、坦然、表里如一等含义;
  • 强大不是掌控一切,而是即便连续经历挫折,也不被挫折改变炽热的内心。
心理学丨你要能活成“小丑”,还要在之后,能活回自己

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你既是天使也是恶魔,既能管好天使,也能在成为恶魔后,重新回归天使。

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