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舉之戰,吳國3萬兵力為何差點滅了楚國?

寂寞ai


吳楚柏舉之戰,是春秋末期吳楚六十年戰爭中最關鍵的戰役,也是吳國稱霸中原的先聲。兩國交惡的原因很簡單,楚國北上中原受組,遂東出略地,威脅了吳國的生存空間。說起來,吳國之所以敢和楚國掰腕子,還是受到晉國的支持。平王東遷後,雖有齊桓公九匡諸侯但其霸業很短。如此,晉國便扛起了領袖群雄的責任。實際上,晉楚爭霸也是貫穿春秋歷史的主線,二者勢力的此消彼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交情況。先是城濮之戰,晉國聯秦抗楚。而後秦晉崤之戰交惡,楚國西聯秦國,東北聯齊國。隨後,晉國為瓦解楚國同盟,佈置了規模更加宏大的外交策略:西聯戎狄疲敝秦國,東征齊國迫使其臣服,採納魏絳和戎之策穩定本土,派申公巫臣教導吳國學習中原戰陣之法。

申公巫臣,本楚國名門望族,因爭奪美女夏姬而與楚國反目。叛逃晉國後,為替族人報仇,他提出了聯吳抗楚之策,並請纓主動前往吳國教授中原射法、御法和車戰陣法。申公巫臣的指導直接命中了楚軍的弱點。此後,吳楚攻守逆轉,楚國先後丟失東部戰略要地州來(鳳台),居巢(巢湖)和鍾離(鳳陽)。吳國已然接近楚國郢都的外圍屏障——大別山。

吳國想要西征楚國,循兩條路線最為便捷:一為陸路,既楚國核心之地與淮西之間的戰略要塞義陽三關;二為長江水路。但相對而言,長江煙波浩渺,且吳國若發兵攻楚則屬於逆流作戰,況且長江兩岸還未開發,吳軍也不能另派陸軍與之配合。更重要的是,即使吳國水軍順利突破楚國防線,但最終的決戰還需要陸戰完成。實際上,依照楚國當時的國防佈置,其主力部隊多駐守在南陽盆地的方城地區防備晉軍,從義陽三關突破楚國防線的可能性極大。定策之後,吳國還需要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必須防備吳國空師遠征之時,楚國動員其他國家趁虛而入。故而,吳軍於公元前512年攻破鍾吾和徐國,消除了淮河以北的威脅;公元前510年南下討伐越國,不料戰事不利,吳王只好命伍子胥增修了姑蘇城,並將國民遷徙於內,藉以防備越國襲擊。

完成了第一步,吳國還需要完成第二步,進行長時間的戰略騷擾,藉機拔除楚國在大別山以北的外圍據點,同時尋找盟友。公元508年,楚國大將囊瓦終於難以忍受吳國長期的騷擾,遂率軍東征吳國。不料,囊瓦輕敵冒進,落入吳軍埋伏,楚軍或死或逃,折損慘重。此戰後,楚國大別山以東再無楚國屬城。激動之餘,吳王緊急召見孫武問其是否可以發動攻郢之戰。孫武回覆道,“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唐國位於今隨州市和棗陽市一帶,蔡國位於今新蔡。可以說,吳國若得到唐蔡的支持,那麼吳國就可以避開楚軍的正面,從其側後迂迴插入其核心之地江漢平原。恰好,唐蔡二國久受楚國欺凌,早欲報仇。兩相聯絡,聯盟隨即制定。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親率其弟夫概,以孫武為主將,伍員、伯嚭為副將,出兵三萬攻楚。吳軍乘船自淮河西進,過州來後,旋即於淮汭登陸。在唐蔡軍隊的引導下,吳軍迅速通過楚國北部的要塞大隧(九里關)、直轅(武勝關)、冥扼(平靖關)。楚將令尹囊瓦、司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率楚軍於漢水之側佈置防線,與吳軍夾水對陣。考慮到楚國乃國力雄厚之大國,適合打持久戰。於是,沈尹戌建議統帥囊瓦率主力牽制吳軍,由自己北上收集楚國方城一線的重兵疾馳淮汭,將吳軍遺留的船隻盡數摧毀,然後再堵塞義陽三關,使吳軍前後受敵。囊瓦聽聞此計甚好,當即表示贊同。

沈尹戌走後,武城大夫黑和史皇都認為若依沈尹戌所言,則功勞統歸沈尹戌所有。為獨得戰功,囊瓦改變既定戰略,率主力渡過漢水向吳軍進攻。吳軍士氣高昂,三次擊敗楚軍,將囊瓦誘導至柏舉一帶。經過仔細觀察,夫概建議闔廬將毫無鬥志的囊瓦軍做為突破點。同年11月,夫概率所部5000士卒徑自攻擊囊瓦軍,囊瓦軍一觸即潰,主力隨之瓦解。楚軍戰敗後,殘部紛紛向西潰退,其主將或死或逃。吳軍趁勢掩殺,再趁楚軍半渡漢水之際襲擊楚軍,楚軍主力全軍覆沒。此時,沈尹戌已經按照約定摧毀了吳軍的戰船已經通過三關隘口,欲回救楚軍。雖然沈尹戌憑藉新銳之卒暫時取勝,但吳軍已掌握戰場主動權,沈尹戌奮戰之下終於敗亡。楚昭王聽聞楚軍戰敗,忙乘船逃往隨國,吳軍順利攻破楚國郢都。


二胖歷史觀


公元前506年冬,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闔閭的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3萬水陸之師,乘坐戰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趨蔡境。子常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回師防禦本土。當吳軍與蔡軍會合後,另一小國唐國也主動加入吳蔡兩軍行列。於是,吳、蔡、唐三國組成聯軍,浩浩蕩蕩,溯淮水繼續西進。進抵淮汭後,孫武突然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問孫武:“吳軍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孫武答道:“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敵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吳軍優勢難以發揮,而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就這樣,孫武挑選3千5百名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穿過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直趨漢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數日,挺進到漢水東岸,達成對楚的戰略奇襲。



準時閱讀


總體來講,楚國幾乎給戰國時期所有的軍事將領打了一則廣告,說你想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人嗎?你想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嗎?那就過來打我的手都把我手都拿下來,那你就是戰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

楚國的首都有哪幾個人?拿下來過分別是三個人,第一個孫武,第二個白起,第三個王翦,這三個人哪一個不是被稱為最牆的軍事家孫武創立了《孫子兵法》並且幫助吳國3萬大軍拿下了楚國的首都,白起則是屠殺軍人100多萬,徹底幫秦國奠定了統一天下最有力的基礎,至於說王翦他是秦始皇手下最重要的將軍,王翦父子拿下了五個國家,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最大的功臣。

在這其中第一個拿下楚國首都的是孫武,也就是《孫子兵法》的作者,這位仁兄可以說用一種極其誇張的方式,汪祝吳國拿下了楚國的首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被人家稱為兵聖。

當然這其中孫武為什麼能夠拿下楚國的首都?原因有很多吳國的眾志成城,楚國的消極怠戰,以及敵我雙方之間實力的不熟悉,吳國卻能夠對楚國知根知底,(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都有戰爭是一個集合體,所有原因最後匯聚成為戰爭的勝利和失敗。

但是你如果說楚國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那還真的有楚國這個國家,其實因為這個原因失敗的不只一次兩次,可以說楚國每一次失敗跟這個原因有很大的關係,那就是楚國內部的分派,導致楚國軍隊作戰最先解決的不是外部問題,而是內部問題,先要把內部的意見給統一了,軍隊給統一了才能夠作戰,否則那樣打仗七個人在前面打仗,三個人在後面拖後腿。

最新楚國失敗,那是在晉文公那個歷史時期,那個時候楚國想要爭霸中原,結果當時晉文公還在試,然後率領軍隊過去作戰退避三舍,並且分了三軍以後,晉文公擊敗了楚國的軍隊,有人曾經推測是當時楚國的大將因為權力過重,然後受到了手底下人的猜忌,率領的軍隊並不是楚國全部的大軍,而是隻有楚國。兩個地區的大軍,所以楚國最後在這場戰鬥裡面失敗了。

這個時候白起率領幾萬大軍去進攻楚國首都的時候,楚國坐擁幾十萬的大軍,就是沒有一個敢出城迎戰,埋起的軍隊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去堵塞河流,然後挖開堤岸,一把大水淹了楚國的首都。

至於說在這之後的王翦,李信率領軍隊進攻楚國的時候,楚國的將軍項燕踹你自己的足斌,把這20萬秦軍給擊敗了,但是後來王翦率領60萬大軍前來進攻的時候,楚國的大將向燕率領60萬大軍前來迎戰,竟然選擇跟對方對峙在這之後甚至荒唐的想要撤兵,這是因為楚國的大將項燕這一回軍隊裡面的成分太過於複雜,他根本就不敢放開手腳和秦國人決一死戰。

當然,吳國這一次進攻楚國也聚到了相同的問題,楚國的軍隊雖然多大成分太過於複雜,在這其中太細分明,誰強誰弱一清二楚,專門挑準楚國軍隊的弱點,薄弱的部位集中一個點猛揍,楚國的軍隊立刻就潰敗。

有的時候楚國的軍隊也確實如此,很多應該贏得的戰役,最後卻愣生生打成了失敗,楚國雖然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但情況並不允許。畢竟貴族的制度,家族的制度已經深入人心,在這之後項羽的所作所為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漩渦鳴人yy


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要想取勝,直接正面強攻自然是不可取的。吳國的打法有點像毛主席提出的游擊戰。將三萬人分成三隊人馬,先派一隊人騷擾,等楚國全軍出擊,便立即撤退。等楚軍返回便派出第二隊人前去騷擾。就這樣三隊人馬輪流前去騷擾,而楚國則由於頻繁出兵來應付吳國的騷擾,人馬勞頓戰鬥力大大下降,國內的財力物力也有很大的消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