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改嫁外國人的媽媽生活後,7歲女童開始睡地板、吃不飽的日子

7歲的女孩豆豆是一名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然而在鄰居和老師的眼裡,這個看似活潑開朗卻又過早懂事的豆豆“挺可憐的”。跟隨改嫁外國人、看似經濟條件不錯的母親生活後,她卻只能睡地板、承擔家務、吃不飽、經常遲到、曠課直至輟學……而這位外籍華人繼父,實際上也沒有工作,與媽媽一起在滬“吃低保”。近日,豆豆的父親吳先生向法院起訴,向前妻張女士要回孩子的撫養權。

女孩跟著生母靠低保生活

2012年,吳先生和張女士的女兒豆豆出生了,本該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但好景不長,2015年初,吳先生和張女士因性格不合離婚了。離婚協議約定,豆豆隨父親吳先生和奶奶共同生活。不久,張女士去了國外。

2018年,遠在國外的張女士回來了,她已再婚並又生了一個男孩。這次,張女士找吳先生商量,說她現任丈夫經濟條件不錯,又是外籍人士,以後可以帶豆豆出國唸書,希望要回女兒的撫養權。吳先生考慮到自己收入一般,而張女士能給豆豆更好的生活和未來,便同意了。

然而張女士要回豆豆的撫養權後,吳先生和他的母親提出探望豆豆,卻屢遭拒絕。他們從鄰居那裡瞭解到,張女士一家四口都在拿低保,<strong>

知道情況的吳先生憤怒不已,想當初他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才把孩子交給張女士撫養,可沒想到張女士卻以孩子名義申請低保,還變相虐待孩子,不顧孩子的安危。於是吳先生告到法院,<strong>

一審中,吳先生提供了一段豆豆表示想跟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的視頻,但法院在詢問豆豆的想法時,豆豆又說想同張女士一起生活。一審法院最終駁回了吳先生的訴請。吳先生不服,上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二審調查還原女孩生活學習實況

二審中,吳先生提供了新的證據,包括張女士戶籍地街道居委會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張女士及其配偶、其子和豆豆共享低保;豆豆就讀學校提供的一份張女士出具的免責情況說明,“豆豆因家庭特殊情況不便每天接送,需孩子在放學後自行回家,途中出現意外情況後果自負”;豆豆奶奶與學校老師、鄰居的談話錄音等。

<strong>鑑於案件的複雜性,上海一中院決定走訪豆豆就讀的學校和張女士居住小區等多地,瞭解實際情況。

“豆豆這個孩子太可憐了,雖然表面看起來活潑開朗,但其實內心很缺乏安全感。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獨自上下學,單程就要40分鐘,還常常遲到甚至是曠課,老師跟她媽媽溝通多次也無效。在我們這裡唸完一年級後,今年九月就轉學了……”某中心小學校長在法官走訪時這樣說道,<strong>

法官隨即又奔赴豆豆就讀的新學校瞭解情況。“豆豆是今年九月份才來的,但一個月後她媽媽就提出休學兩年,說要帶她出國讀書。休學手續要下學期才能辦好,但豆豆國慶後就再也沒來過學校。”豆豆新學校的班主任宋老師說。

隨後,法官又來到張女士居住的小區,按了許久門鈴也無人應答。小區居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聽說過張女士的情況,她目前又懷了身孕,準備生第三胎。<strong>。<strong>

除了實地走訪調查和多方核實證據,上海一中院還請了心理諮詢師為該案的當事人進行心理評估。對豆豆的諮詢結果是:“情緒穩定,但防禦、戒備,回答問題明顯是有備而來,刻板生硬,像在背書……”而張女士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心理評估。

此外,法院一直無法聯繫到張女士,直至本案宣判,張女士始終沒有露面,一、二審她均委託其現任丈夫出庭應訴。

母親撫養不當 改判撫養權歸父親

綜合多方調查、取證的情況,上海一中院認為:

首先,<strong>張女士稱將帶豆豆赴海外就學,卻拒絕提供相應證據。張女士在沒有為豆豆聯繫海外學校的情況下,便給豆豆辦理了休學手續,致使豆豆輟學,<strong>

其次,<strong>張女士及其配偶沒有穩定的工作,還在領取低保,並且也沒有提供除低保外的額外收入和資產情況,<strong>

第三,<strong>學校要求家長接送學生上下學,小學一年級的豆豆卻需要單程花費40分鐘以上的時間獨自上下學,張女士為此還向學校出具免責情況說明,<strong>

第四,<strong>,身心發育還不夠健全,思想、言行易被成年人控制,其關於隨父或隨母共同生活的意願表述前後不一,<strong>

第五,<strong>張女士拒絕提供豆豆的學習、生活信息,不讓豆豆與吳先生接觸,致父女無法團聚,<strong>

第六,<strong>吳先生的母親出具了願意協助撫養豆豆的書面聲明。並且雙方離婚後吳先生撫養豆豆的時間較張女士更長,且當時吳先生也配合張女士探望豆豆。

綜上,上海一中院認為,<strong>同時結合豆豆的實際需要、本市的平均生活水平,以及張女士再孕再育、領取低保的實際經濟狀況,<strong>(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法官說法:

本案的主審法官、上海一中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郭海雲指出,法院在判斷是否應當變更撫養關係時,應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權益出發,需要對未成年人目前的生活情況、撫養人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查。同時,離異家庭的父母雙方,<strong>,遇事冷靜處理,正面引導孩子愛父母雙親,努力創造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經濟基礎和生活環境,將對孩子的關愛和陪伴落到實處,儘可能減輕因雙方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及負面影響,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雙方的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