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業務增長的兩種實用工具

實現業務增長的兩種實用工具

數字化時代,指向增長的關鍵措施是數字化,另外兩個工具是增長槓桿和增長地圖。

一、增長槓桿

尋找增長槓桿,就是要尋找公司增長的關鍵瓶頸點,打蛇打七寸。這裡介紹一種方法,象限圖。

首先,定義X軸和Y軸;其次,思考公司所處象限;最後,尋找增長突破點。方法不難,關鍵在於合理定義X軸和Y軸。

實現業務增長的兩種實用工具

如上圖所示,X軸是利潤率,Y軸是週轉率,如果公司落在原子彈象限,意味著利潤率很高,但週轉率很低,想要增長,關鍵在於提升週轉率。

典型例子如碧桂園,要求快速拿地開工銷售回款再拿地,就是提升週轉率;再例如遊艇銷售週轉率很低,於是把遊艇拆成若干份,通過共享方式降低購買門檻,從而提升週轉率;甚至有些醫院也把病床週轉率拿出來考核,雖然比較坑爹,但可見週轉率的威力。

如果公司落在白粉型象限,利潤率和週轉率都很高,那可以考慮的路徑就是快速複製,做大規模。維護客戶,提升復購率;提升購買頻率等等。

如果公司落在可樂型象限,意味著週轉率高,但利潤率較低。例如可口可樂、小米的硬件。提升利潤率,例如小米用硬件吸引用戶,然後通過生態賺錢。

如果利潤率和週轉率都很低,那屬於找死型業務,還是早點放棄吧。

互聯網業務參考利潤率和週轉率相對較少,可以參與如下客戶池和流量池的增長矩陣,核心不在於使用現有模型,而是找到符合自己業務的增長矩陣。

二、增長地圖

繪製增長地圖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框架驅動,二是問題入手。前者基於公司現狀,考慮結構性增長和戰略性增長兩種維度,然後每個維度下再區分若干子地圖,最終繪製成如下地圖。

實現業務增長的兩種實用工具

從增長地圖中挑選一個關鍵增長路徑投入資源,所謂舍九取一,然後根據市場反饋動態調整資源投入路徑。如果競爭對手跟進,可以從增長地圖中挑選其它增長路徑。全面的增長地圖是舍九取一的前提。

從問題入手,是指從問題出發,思考解決的可能路徑和措施,然後繪製解決問題全景圖,最後針對可能性最大的路徑進行假設和驗證工作。

總而言之,增長地圖要全面,且不斷動態調整審視,才能真正舍九取一,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

營銷的目的是增長,只有把增長路徑想清楚,想透徹,才有可能找到合適的營銷模式,用最小化的資源撬動增長槓桿。下一篇,重點討論如果管理用戶需求。

王賽——營銷創新之“增長槓桿”


畢業十年才發現,人應該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

價值觀決定命運,時間觀改變未來

工作到底是什麼?

反思的本質

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



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和關注,一起愉快地玩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