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祥:五個“治”是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路徑和方式

韓慶祥:五個“治”是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路徑和方式

圖為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接受新華訪談專訪。新華網 陳杰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關心)《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佈後,新華網邀請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就四中全會《決定》相關內容進行深入闡釋。

以下為訪談實錄:

新華網:請問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路徑和方式有哪些?

韓慶祥: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路徑和方式。《決定》裡提出四個概念,叫做“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這四個概念,就是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路徑和方式。那麼如何理解呢?

首先要從治理主體上加以理解。國家治理,首先是治理主體問題。其中有四個最關鍵——政黨、政府、社會、公眾。中國共產黨是最核心的、最根本的治理主體。從治理主體上要明晰,治理主體要到位,要明確哪一個是治理的核心主體。

第二是要明確一下治理方式。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了治理方式。這個治理方式,我把它梳理一下,可以概括為法治、德治、共治、技治和自治。

第一是法治。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在治理方式裡面,法治是最首要的,法治治理方式的功能,就在於它要構建外部世界的秩序。

第二個治理方式是德治。法治是管人以外的社會行為的,德治是管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是致力於構建人的精神世界的內在秩序。比如,中華傳統文化裡面強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十個字實際上是通過德治,來構建每個人精神世界的心靈秩序。在今天可以看得到,有些人的活動是無序的,這個活動的外化,就會導致社會某些方面的無序。社會無序,很重要一個原因,就與法治不到位有關,也與德治不到位有關,即內在的心靈秩序沒有建構起來。因此德治也很關鍵,事關人的內在精神世界,事關構建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秩序,這是德治。

第三個叫做技治。四中全會《決定》裡面有一句話叫做“科技支撐”,即在治理過程中科技支撐是非常關鍵的。比如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以達到國家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因此技治是第三個治理方式。

第四個治理方式叫做協商共治。即黨委、政府、社會、企業、公民共同協商、發揚民主,來共同參與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治理,所以叫做協商共治。

第五叫自治,即每個人管控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行為,叫做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當每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能管理自己的行為時,就能對這個社會有序發展發揮很大的作用,所以自治也非常關鍵。

這五個“治”,都是四中全會《決定》裡有所涉及的,或蘊含其中的。

除此之外,我在學習《決定》時,認為還有三種“治”也很重要。

第一個是“制治”。即治理方式背後有制度支撐,是依照制度來進行治理。四中全會《決定》蘊含這一點,即強調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在制度的框架中進行,這可以概括為“制治”。

第二個叫做“網格化”治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個領域、各個機構、各個組織都有黨組織,有一個嚴密的組織網絡系統,這種組織網絡系統對國家治理、社會治理是非常管用的。治理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這種治理至關重要。

第三個叫做“組治”。即通過“組織系統化”來進行治理,這也非常關鍵。在革命戰爭年代,毛主席強調“把支部建在連上”,這就是組織化系統。十八大以後,我們強調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調在任何領域、任何機構、任何部門,都必須有我們的黨組織,因此組織系統化治理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