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老區村展新顏

傳承紅色基因 老區村展新顏

枝仔村新樓林立,一片新農村景象。

立冬的這天,我們沐著初冬的陽光,懷著敬仰的心情踏上了徐聞縣下洋鎮這片赤土,來到了革命老區枝仔村:一幢幢造型別致的樓房,一條條幹淨整潔的村巷,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下,一幅現代新型農村的美麗圖景躍然而現。

改善交通脫貧致富

帶領村民奔小康

過去的枝仔村是貧窮落後的,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通向外界的只有一條坎坎坷坷的泥土路,群眾居住的90%都是低矮破舊的磚瓦房和茅宅。

改革開放給了枝仔村實現致富夢想的舞臺。

2002年11月,39歲的林家慶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贏得鄉親們的信任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村民也因此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林家慶意識到,要推動枝仔村的發展,首先要改善交通,路通財才通。

2012年,在林家慶的帶領下,枝仔村通接縣城的第一條硬底化道路開始施工。當時,村裡沒有資金,林家慶就發動全村籌款,共籌集資金約30萬元。為了節省開支,村民們主動積極參與開路面,拉土方,平路基等。經過6個多月的艱苦奮鬥,一條寬4.5米,長2800米的水泥公路終於竣工。當年,枝仔村的菠蘿、香蕉、毛薯、青椒等農作物也迎來了大豐收,由於道路暢通,果菜老闆親自上園收購,村民的果菜都賣出了好價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嚐到了甜頭的枝仔村村民們,隨後在村裡興起了修建村路的熱潮。枝仔村接著又陸續建起環村路1.2公里,村巷路11條,共計4.5公里。並且,所有的村巷路全部都安裝了路燈。每當夜幕降臨,120盞路燈便齊刷刷亮起,把整個村莊照得亮如白晝。

村民生活越來越好

處處新農村景象

路有了,群眾的生活難題也要解決。

長期以來,飲水難困擾著枝仔村村民的生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家慶多次到相關部門爭取建設水塔資金。2015年,枝仔村通過村民自籌水塔配套資金,建起了一座容量50立方米,可供全村人生活用水的水塔。從此,枝仔村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結束了打井挑水的歷史。

生活好了,文化娛樂也要跟上來。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201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枝仔村村民又踴躍捐款助力該村文化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枝仔村一座佔地6畝多,配套設施完整,功能齊全的文化廣場落成。文化樓建在廣場的正前方,兩層樓建築面積720平方,設有革命文物展示廳、農家書屋、圖書閱覽室、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每到傍晚,廣場上有跳健身舞的,圖書室裡有讀書看報的,活動室裡有下象棋的,處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展現出了新農村的幸福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林家慶提議在村裡給先烈們建造紀念館,讓他們的革命事蹟永遠激勵子孫後代,讓紅色的傳承發揚光大。這項提議立即得到了廣大村民熱烈回應,他們一致同意把當年曾經作為地下交通情報聯絡總站的“林氏宗祠”重建成紅色革命紀念館。

村民熱情高漲,捐款積極性更高了,他們自動商議共籌款60多萬元。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一座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徐聞縣地下交通情報聯絡總站”紅色紀念館在村東側落成。

據不完全統計,枝仔村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共捐獻資金約200多元,投入義務工日18000多個;政府配套扶持資金180多萬元。

目前,枝仔村已建起新樓房42幢。

村風文明村顏美

民風淳樸沐春風

初冬,南方的陽光還很溫暖,風帶著細微的清涼,午後的枝仔村一片祥和,靜謐而美麗。

我們漫步在乾淨整潔的村巷裡,不斷遇見往來的村民,他們都面帶笑容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問好,笑純真自然,讓人如沐春風。

走過了一條條村巷,經過了一座座樓房,我驚奇地發現,這個村莊的所有院門都沒有鎖,無論是華麗的別墅,還是普通的瓦房,院門都是虛掩的,隨手推門就能走進去。

“我們這裡一直如此,稱得上‘日不拾遺,夜不閉戶’了。”林家慶似乎發現了我的驚訝,自豪地告訴我,枝仔村的村民世代都遵循這一祖訓——不毒不賭,如今枝仔村也是一個無毒村莊。枝仔村由林、李、吳、黃等姓組成,林姓在村中佔八成,雖然姓氏不同,但村民們一直和睦相處。

“一家來客,四鄰陪;一家有難,八方助”,助人為樂也是枝仔村的風格。2008年,村民李明錦的兒子出了車禍,生死關頭,村民自動捐款約2萬元送到他們的手中;2014年村民林洪球的兒子患惡性骨疾,在醫院治療花費20多萬元,生活十分窘迫,村民聞訊,迅速捐獻愛心1.8萬多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樣的事例在枝仔村不勝枚舉。

一天的走訪快要結束了,當村民簇擁著送我們到了村口,林家慶指著紅色紀念館前面一片空闊地,豪情滿懷地說:“再過幾年,這裡將建設成生態養生小公園,在當年打仗的土坡上建起紀念碑。”

此時,林家慶黝黑的臉龐上露出了自信的光芒。在他的帶領下,枝仔村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村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美滿吧!我默默地祝福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