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班”的“新闻30分”

讲述者: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尖刀班”成员 陈祥鹏

在外面办完事情,拿出手机一看,11点40分。

“不好,我要回江家村了。”12点整,是我们的午饭时间,并不是怕错过了午餐时间吃不到午饭而饿肚子,早上吃早餐时就做好了加班准备,吃了三个包子,外加一碗海带汤,一点都不饿。我真正怕的是,错过和同志们在一起就着午餐时间开的“尖刀班”碰头会,我们称它为“尖刀班”的“新闻30分”。

其实,我们的“新闻30分”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大家交流一下上午的情况。走访了哪家?遇到了什么问题?老百姓反映了什么困难?给出什么解决办法?发现新问题没有?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安排?

金果坪乡集镇正在搞污水管网建设,四处机械轰鸣,回村路上堵车是常有的事。正当我要弃车步行时,一下通畅了许多。回到村里,刚好12点。

我一头扎进餐厅,同事小秋正在给大伙盛饭。看到我喘着粗气的样子,他一点都不惊讶,“政府食堂就是有好吃的你也不得吃,你要回来参加我们的‘新闻30分’。来,接饭。”说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饭递到了我手上。

“我们上面今天热火朝天,上路光硬劳力就有59人,我本子上记有名字。年纪大、体力差的,主动给大家泡茶送水,在路上帮忙干杂事,都没闲着。”村纪检委员老陈率先向大家汇报了上午的工作情况。“还要两天,整个片区饮水管网铺设到家到户就全面完工,全村即将告别饮水难。”

“陈主任这一向辛苦,那要逮点硬菜。来,就是这坨。”说话之间,小秋就把一大坨五花肉塞进了老陈的饭碗。

“政策梳理比较复杂。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资助,门类多,年代跨度大,好在有几个年轻同志帮忙,全村261户已梳理完成201户。我们先还在说,今天完不成200户就不吃饭。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多吃一碗哒!”村副主任老龚说。

村里分工明确,老龚负责村内事务和扶贫档案,老陈负责村内纪委监察和村内基础设施项目施工,配合默契,工作推进有序。

“我提醒一下,我们这个支部有两个同志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还没交,明天是最后期限。任何工作做得再好,党建工作跟不上,都是零呢!”江家村妇联主任提醒说。

老龚看着老陈,老陈也看着老龚,异口同声地说:“打夜工,搞学习,做笔记,不深刻,不许睡,绝不拖后腿。”就像宣誓入党誓词一样庄重。

老龚和老陈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是善于带领大家搞实事的村干部,坐下来学习做笔记写体会是他们的“软肋”,学习时间有限,但学习态度好,集中学习、抽空自学相结合,以理论促进实际工作。

前几天,有个农户要求水泥路修到自家院子里,老陈解释说:“砂石路已通达到你院坝里,只差通到你床面前了,你还有个什么话说?”

“我上午只跑了两户哇!”我们的驻村第一书记老李因为只跑了两户,还有点不好意思。

“我今天到老王家里去了,老王身体差,他老婆生病了,最近家里正在搞危房改造,进度慢了我也着急,今天上午去帮忙扛了一会木材,又帮忙转了几袋水泥。”

“人家没留你吃饭啊!”一向风趣的老陈又开起了玩笑。

老李一向是个严肃有板有眼的人,面无表情,瞟了一眼老陈:“严肃点,正经事,不要打调子,哪能给老百姓搞点事就要吃顿饭。”

“上午在乡政府交了整整100户厕所改造资料,并全部审核了才回来,下一步抓紧验收整资料,也力争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绝不拖大家后腿。”我也趁机汇报了上午的工作。

“我督促好人居环境整治,并搞好教育扶贫这一块的政策落实。大家在前线只管使力搞,后勤保障绝对到位,保证大家吃饱。”小秋负责后勤,安排得也井井有条。

我们“尖刀班”年龄最大的是江家村原村主任老尤,今年61岁了,这几天身体状况不大好,仍坚持上班。“大家伙干劲十足,年纪轻的有冲劲,年纪大的也有拼劲。我这几天身体出了点状况,也不敢落后,这3天发动指导了33户搞厕所改造。”老尤说。

“老尤啊,你要注意身体呢。脱贫验收我们要完美交账,验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让贫困户真脱贫,群众得实惠、致富有门路,我们才算是交了硬账啊。”老李看着老尤,又环视了一下大家,语重心长地说。

“好,今天的‘新闻30分’到此结束。”不知是谁的话音刚落,大家放下碗筷,又开始了下午紧张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