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阻击|新冠阻击战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团队

【管,是被动带兵;带,则是变被动为主动。一支队伍靠“管”,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但变“管”为“带”,则是将帅带头,躬亲垂范,且充分调动每一个队员的积极性,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阻击战中,九院内科综合党支部书记、感染科主任许洁,就是这样“带”着她的团队努力奋战在前线。】

  来不及写“请战书”,便毅然投入了战斗中

  在新春佳节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19日,接到防控任务后,科主任许洁、科护士长范珊、发热门诊护士长蔡立敏从家中赶到发热门诊进行工作部署,对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进行紧急培训。流行病学的问诊,自身防护的升级,留观隔离病房的安排等逐一落实。科室全员立即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写一封“请战书”,就加入了战斗之中。

  小年夜,护士赵旭梦身穿防护服,头戴N95口罩,与新冠疑似患者在临时留观病房一呆就是18小时,期间只喝了一口水,吃了一顿饭。晚上同事要送水送饭给她,被她拒绝了。吃饭喝水要换防护服,上厕所还要换防护服,防护用品紧张,她说再熬一会吧。闷得时间久声音越发微弱,眼睛布满了血丝,走出留观病房时,她却没有一句怨言。

  党员干部靠前一步,体现责任当担

  作为新冠疫情上海市防控督导组专家和医院防控组专家,许洁每天驱车在各大医院间奔波,市里一有命令,她第一时间相应,医院的工作也毫不松懈。“发热门诊医生12小时一档班,工作时长太久,要调整为8小时一档班,加派人手保证体力……””隔离病房护士要合理安排……”“能不能在保障医疗用房的情况下,给我们下班还暂时回不了家的医护腾个地方,让他们能歇一歇……”就这样事无巨细,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累到喉咙沙哑。许洁、范珊还率队赴南部指导隔离病房的布置,参与流程制定等工作。

防控阻击|新冠阻击战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团队

我院派出的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应佑国、黄波黎是内科综合党支部的党员,许洁送别队员时看到了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朋友,也有许多新鲜血液加入,她感慨到,“多么熟悉的战友,从抗击SARS,汶川救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一起!多么年轻的面孔,想起年少的自己,祝福战友,祝福年轻同行,一起走,一起回,早日归来,把酒话桑麻。” 她担心两位队员因无法开空调受冻,还专门托人买了取暖器送到驻地。

  “第一针”放着,让我来抽

  每当有符合流行病学初筛条件,可能疑似患者出现的时候,蔡立敏总是冲在前面,“第一针,我来抽”。作为有着三十年护龄的发热门诊护士长,她没有豪言壮语,但眼神里总透出坚毅和淡定。

防控阻击|新冠阻击战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团队

  护士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有害怕。蔡立敏就用行动告诉身边的护士,“有我在,不用怕”。她说“在未知阴性阳性的情况下,抽血采样第一针风险比较大,我年龄最大,工作经历丰富,科里有些护士年龄和我儿子差不多,哪有一遇到危险先把孩子推出去的家长呀!大的爱护小的,小的也会跟着学。”


防控阻击|新冠阻击战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团队

  她的举动,胜过千言万语,看到护士长事必躬亲,沉着冷静地操作,大家都壮起胆子,纷纷加入。渐渐地,自信和无畏就扬在了脸上。蔡立敏两年前肺部做过手术,全副武装一整天,呼吸都有点轻微的痛。即便如此,她仍对困难只字不提,默默坚守岗位。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团队的护士们信心更加坚定。

  不忘初心,挺身请战

  若有战,召必回。在人手紧缺的关键时刻,科副主任袁小凌在担任宝山区专家工作之余,主动去发热门诊增援,为了留下来并肩作战,包玉洁毅然决定延迟访学,杨雪放弃了休假,回到岗位上。卢君瑶与呼吸科同事一同坚守在线上咨询的后台,科里退休返聘人员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发热门诊的一线队伍……

  当科室群里发出了要增援公共卫生中心的消息时,科里上下踊跃报名。医生袁小凌、包玉洁、杨雪入选待命。2月2日,护士汪静与呼吸科王传萍、重症监护方垂璧、南部SICU伍晓敏、南部急诊科吴嘉俊一同出发赴公共卫生卫中心增援。汪静说:“我是一名党员,希望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救死扶伤,早日战胜新冠病毒!科里很多同事的孩子都还没读书,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我家孩子大一点,还是我去最合适。家人都很支持我,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在感染科,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工作是累的,心确实暖的。

  战役已经打响,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撰稿:秦艳 摄影:胡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