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詭辯”橫行

“美術館著火了,其中有一幅名畫和一隻小貓,你救哪一個?”這本是一個探討藝術價值與生命價值的辯題,但《奇葩說》的辯論者李誕卻另闢“蹊徑”,三言兩語就瓦解了藝術的價值,“比《蒙娜麗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言語間,李誕以嬉笑消解美、消解經典的這番發言,以“躺贏”的姿態成功登上了熱搜。應該說,節目達到了想要的現場“笑”果,但是一檔文化節目的文化操守呢?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維繫這個世界靠的就是我這樣自私的人!”聽到這句話,我不知道這檔節目的出題者是怎樣的感受,反正我無語了。

套用腐敗官員愛抄襲的一句懺悔語錄,“長在紅旗下受黨教育多年的我今天犯罪了,我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看到這句話,讀者都會輕輕一笑,官員們之所以愛抄襲這句話,原因是他們根本就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罪行,說這句話純粹是為了應付檢查,因為他們腐敗時根本就沒有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的概念。再套用一句話,李誕白接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因為他把知識都又還給了老師和他的家長,“維繫這個世界靠的就是我這樣自私的人!”網絡綜藝是娛樂產品,但終究是文化產品,傳遞的應是正能量,這樣的《奇葩說》能傳遞正能量嗎?

《奇葩說》“三觀”正嗎?應該說,綜藝是要吸引眼球,綜藝是要有話題,因為綜藝有“笑”果才能生存。然而,《奇葩說》以“詭辯”贏得了“笑”果就能生存嗎?是的,目前還沒有看到有關方面的封殺之說,但是一些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反思了,這種“詭辯”能橫行嗎?在節目中李誕的原話是:比《蒙娜麗莎》更美的,就是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燒沒了”的微笑。表面看,李誕很有辯才,不僅贏得了笑聲和掌聲,讓嚴肅的辯論者啞口無言,但被被“震懾”的不也是李誕的口舌之快嗎?其實,這檔節目不是“二選一”:你選擇名畫就放棄了貓,人的思考應更深一些,因為貓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這道辯題本來是引導人們探討藝術價值與生命價值的,但李誕的“詭辯”卻把人們引向了“燃燒”的美麗,我們既不要藝術價值的《蒙娜麗莎》,也不救有生命價值的貓,我只要美麗的“燃燒”,管他藝術價值與生命價值幹什麼!李誕的“詭辯”不僅跑偏了,還把人們帶溝裡去了。從節目來看,李誕勝了節目贏了,但觀眾和文化呢?“舞臺上的辯論比賽,或許僅僅是一場娛樂,大可不必過於較真。”或許誰較真誰就輸了,但是“崇高”被挑釁了不令人擔憂嗎?我們能把此類事件看成是給大象的腳掌撓癢癢嗎?我以為,我們不能讓這樣的“詭辯”橫行網路橫行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