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第一領土大國,曾是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帶頭支持中國入聯

中國與非洲同屬第三世界,有著相似的反帝反殖鬥爭經歷,共同的命運將兩者聯繫在一起,因此關係非常好。非洲各國獨立後,大部分都能在第一時間與華建交,並跟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其中,阿爾及利亞因為帶頭支持中國大陸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堪稱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

阿爾及利亞位於非洲西北部,北臨地中海,東與突尼斯、利比亞接壤,南同尼日爾、馬裡和毛里塔尼亞相鄰,西和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約4220萬,首都為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屬於阿拉伯國家,阿拉伯人占人口的大多數,通用阿拉伯語、法語,信奉伊斯蘭教。

非洲第一領土大國,曾是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帶頭支持中國入聯

阿爾及利亞地理位置圖

​阿爾及利亞文明開化很早,公元前3世紀便建立起柏柏爾王國,在迦太基、羅馬兩個超級大國間生存百餘年時間。從前200年起,阿爾及利亞開始遭受羅馬人的入侵,並在前146年成為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的前身)的行省,等到羅馬帝國分裂後,又接受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統治。

伴隨著阿拉伯人的強勢崛起,北非成為它擴張的對象,而阿爾及利亞在8世紀初被阿拉伯帝國征服,16世紀時又淪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相繼侵入阿爾及利亞,競相爭奪對該地的控制權。1830年,法國在阿爾及利亞開始佔據優勢,並在1905年佔領全境。

非洲第一領土大國,曾是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帶頭支持中國入聯

本·貝拉夫婦

​1954年,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領導大規模的反帝反殖鬥爭,並在1958年9月成立臨時政府。對於阿爾及利亞的“反叛”活動,戴高樂政府進行殘酷的鎮壓,但以失敗告終。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宣告獨立,本·貝拉出任首任總統。由於中國一貫支持阿爾及利亞的民族獨立運動,所以在臨時政府成立的當年(1958年12月20日),雙方便建立起外交關係。

1965年,軍事強人布邁丁通過政變上臺後,宣佈“擁抱”社會主義制度,在國內推行大規模的工業和石油開採國有化運動,取消大地主土地佔有制,並將土地分給農民。與此同時,他還大力發展科學文化教育,推行阿拉伯化和培養本國幹部政策,由此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國家落後的面貌。

非洲第一領土大國,曾是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帶頭支持中國入聯

布邁丁執政時,對華關係友好

​與此同時,布邁丁執政13年間,對外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積極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反帝反殖的鬥爭。正是在這段時期,中國與阿爾及利亞的關係快速發展,雙方高層之間的互訪密切,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全面發展。作為兩國關係友好的體現,阿爾及利亞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支持態度,堪稱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驅逐臺灣代表、恢復中國大陸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決議案,而決議案的發起者共有23國,其中“領頭者”便是阿爾及利亞和阿爾巴尼亞兩國。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被阿爾及利亞等國“抬”進聯合國!

非洲第一領土大國,曾是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帶頭支持中國入聯

中國代表慶祝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在1989年全球“民主化浪潮”的衝擊下,阿爾及利亞被迫放棄社會主義制度,改而實行多黨政治。此後,中國與阿爾及利亞之間的關係不再具有意識形態方面的交往,而是轉變為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雖則如此,中阿之間的關係總體上還算是穩定、友好,並在2014年建立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自從2013年開始,中國已是阿爾及利亞最大的進口國,而阿爾及利亞也成為中國海外建築企業的最大市場之一。如今,在阿爾及利亞經商、生活的中國人很多,有數百家中國公司承擔該國大量的建築工程,包括高速公路、醫院和住房項目等等,對於改變阿爾及利亞落後的基礎設施、拉動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非洲第四經濟大國,阿爾及利亞的GDP總值為1807億美元,而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各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居功至偉。作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第14大石油儲量國,阿爾及利亞石油和天然氣的產值佔GDP總值的30%,稅收佔國家財政收入的60%,出口佔到國家出口總額的97%,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非洲第一領土大國,曾是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帶頭支持中國入聯

阿爾及利亞經濟困境引發局勢動盪

​然而,隨著2009年金融危機的蔓延,阿爾及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收入銳減,外匯儲備驟降到約1000億美元,並連累本幣第納爾貶值20%以上,從而引發國內局勢的動盪。為應對危機,阿爾及利亞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和引導,並推出一攬子振興經濟、改善民生的投資計劃,但從效果來看並不明顯。阿爾及利亞何時走出困境,值得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