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是大學生的原因嗎?

如今,很多農村的家長對於孩子讀不讀大學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明顯發生的改變,多數以消極為主變。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老農說出了幾點原因,句句都是大實話,很讓人心酸。

現在隨著適應學生人數的減少,農村大學生數量相對於往年少了很多,農村的家長也對於自己孩子,考不考大學,不那麼積極了,那麼為什麼現在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自己的孩子去考大學呢?

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是大學生的原因嗎?

(1)關注點變了

2000年前後,那會兒村裡大家討論的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績,這會佔據大人們的一部分話題,會說誰家的孩子考第一了,誰家孩子又拿獎狀了,如果那會兒方圓哪個村子出了一個大學生,大家能談了好多天,而且那家還會擺酒席慶祝,而且那會兒家長會現身教法,就說你看看人家都考上大學了,你們要好好學,將來也考大學。那會兒大學給我的感覺是特別自豪的一件事,而且考上大學了還有酒席吃,給父母爭光。

而到現在我們回到村裡的時候,大家更多談論的是誰家買房了,多大的,然後什麼樣的裝修,誰家又買車啦,什麼牌子的?花了多少錢?更多的是這一方面的討論,可以說村民的關注點已經有發生了變化,大家的意識已經不再關注大學了,如果大家都不關注呢,那肯定就不會去執意做這件事了

家長們不重視了,不關注了,那孩子們自然也就不會好好學了,到時候考不上大學,也是理所當然的,那這樣剛好,沒考上,也不強求,各自歡喜。

(2)高不成低不就,娶媳婦更加棘手。

在以前,誰家如果出了一個大學生,那就是"雞窩裡飛出金鳳凰",說"一家有大學生百家求"是一點不為過的。可是現在大學生一畢業就差不多20多歲左右了,如果還讀研至少25歲了。而且還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們的擇偶標準自然要高一些,這樣的話農村裡的女孩子本來少,讀大學的女孩子更是少之又少,而城裡的大學生又不願意嫁到農村裡來。再加上本來讀大學就已經讓家裡拉饑荒了,自身又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這樣娶媳婦成親就更難了。讀大學卻找不到媳婦,這讓很多的父母心灰意冷。

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是大學生的原因嗎?

(3)家長思想也開放了,不把考大學當成唯一出路。

在以前,農村的孩子要想擺脫貧窮,考大學是唯一的出路。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農村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是與時俱進。很多的家長也明白了,考大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頭腦靈活,那一樣可以有大作為。近些年在農村裡就有不少的年輕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卻在外面發展很不錯,這些成功案例也讓這些家長們是非常的羨慕。而一些農村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就進入到大城市打拼,可是工資不高又想要在城裡買房,最後只有依靠父母!

(4)沒上大學也不一定過得不好。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了高中就可以了,能識字,會算賬,他們寧願把上大學的費用去投資,去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上去,有的會在縣城買房子,有的會在鎮上買商鋪,有的會去做生意,有些是學技能,學修車,都是很實實在在的一些職業。

我們村小學當年有14個同學,最後讀書完成的只有三個,但沒讀書的現在在村裡也是有房有車,蓋的3層樓,開著大汽車,活得也很滋潤,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對比。

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不再執意讓孩子上大學?是大學生的原因嗎?

(5)農村生活滿足感

很多人認為吃的有了,住的有了,然後剩下的花銷,而且通過他們的自己出去打工,或者在家裡做些小生意,也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小富即安,而且在農村吃的又是無公害蔬菜,環境又好,有一部分人就是這樣的心態。就包括在城市裡生活的大家,有時候不是也有這種心態嘛。

不過,雖然現在大學生不再像過去吃香了,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老話是永遠不會過時的,雖然暫時農村的大學生混得是不理想,可對於他們以後的人生路還是會有幫助的,這也會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寶貴經歷。

所以,如果家裡有條件,孩子成績也不錯,並且也積極上進,那還是儘量讓孩子讀完大學吧,這樣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更及時的高考政策和更多的教育乾貨可以搜索公仲號【文都中小學家長會】

我在那裡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