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迎來大“降溫”,2019年剛需該買房嗎?

疾芪IdHW8788


首先要確定購房城市,再根據城市的情況進行分析,今年關於房地產的政策頻發,二手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價,但是一二線的中心思想還是一個“穩”字,剛需新房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其次,年輕人都喜歡去城市生活,農村、郊縣、周邊地級市的人口勢必向城市聚集,剛需買房還是越早越好,投資則需要觀望。在長春,由於政策等影響,今年各房企出現了提前打折促銷的情況,可以考慮年底購房。


長春惠買房


不知道是哪個說房地產大“降溫”的!

還記得今年1月份的時候,帶了一個客戶看中了一套房子,本來價格都已經談攏了。但是最後客戶還是覺得價格有點貴了,猶猶豫豫的考慮了兩天,最後才決定下手。可當客戶想明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只能如實跟客戶說當天正因為他猶豫了,被別人買了。

二月份我又一直幫客戶關注他需求類的房子。等了一個多些月總算幫他又等到了一套,但是客戶總覺得這房子沒有上次給他談的那套便宜。最後還是沒有下手,當他這邊還是接受現狀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跟他說房子賣掉了,他還不相信我。

最後他就這樣一來回錯過了兩套房子,等三四月這個時候他才拍著大腿跟我說當初早知道聽我的。

我只能跟他說千金難買早知道。


2019我每天都在想,如果我能像我的客戶一樣,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該多好。

上面跟您說的這個案例就是想告訴您,您既然剛需,其實沒什麼好猶豫的。


阿中論生活百態


房地產迎來大降溫,真沒感覺到。目前全國房地產沒見哪個城市房價出現大幅下跌的。作為剛需的話,我認為房子買得起時就買,不要等。很多人總喜歡等,以為後面房價會大降。可是往往等來的結果就是失望,越等越買不起。

我2012年開始看房,那時在龍華深圳北附近好多的二手房,小兩房不到200萬,只要當時咬咬牙就可以買得起的。可是我沒有買,走馬觀花,以為房價後面肯定降。

然而我越是等它降,它越是不降,我幾乎每週都問中介,降了沒有。可是經常聽中介說又漲了幾萬。然後又過了一年,到了2013年,這個時候房價比2012年漲了 百分之十幾。其實要是下定決心,這個時候龍華的很多房子還是能買得起的,那時龍華地鐵站附近的房子好多是30000/平左右。要是買個70多平的小兩房210多萬,那時想著說不定年底就降了,再等等吧,於是又沒買。

很快到了2014年,不得了啊,房價給你的感覺就是一天一個樣。原來看的好多房子都加價10多萬了。進入下半年開始,我之前看的那些小區均價都4萬/平以上了。我就是這樣眼睜睜的看著房價漲起來的。這個時候龍華深圳北和龍華地鐵站附近的房子我都買不起了,已經不是咬咬牙的事,就是咬斷牙也買不起了。

於是在2014年12月份趕緊在和龍華相鄰的布吉買了個小三房的新房,2017年交房,80多平那時單價25000/平左右。200萬買到了自己的房子,雖然環境沒有龍華好,可是沒辦法,我怕要是再等下去,布吉我都買不起了,只能去惠州邊上的坪山買了。

果不其然,我買完了沒兩三個月房價大漲,就是我們小區還沒賣出去的房子,也漲到了35000/平以上。我有個同事是在2015年4月份在離我家幾百米的地方買的,買的二手房,單價都到36000/平了。



現在快5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看,我出手還算及時,就因為早買幾個月,省了100多萬,這比做什麼都好啊。我們小區現在賣50000/平左右,如果我是炒房客,那麼現在大賺了。可是我是個剛需,所以自從買了之後,房價是漲還是跌,其實對我是沒什麼影響的。

通過我這個例子,我只想跟剛需的朋友說,房子只要你現在買得起,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等,要不然只怕越等越失望,越等越買不起。


月牙亮投


說房地產大降溫有點言過其實。

前幾個月,有廣西桂林碧桂園降價促銷被約談,前幾天又有恆大打折40%促銷。給人感覺中國房地產是不是大降息了,40%的幅度聽起來很誇張。但這只是部分地區的部分樓盤,其實並不代表整體。

正好,今天早上,國家統計局公佈了9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直接來看數據:

通過數據可以看到,全國70個城市9月份房價同比只有岳陽出現了下跌,下跌幅度為0.1%。其他69個城市全部上漲,其中呼和浩特同比上漲17.8%,石家莊同比上漲16.3%,洛陽上漲16.2%,西安同比上漲16%。

以幾個主要的一線城市來例,上海9月同比上漲2.7%,北京同比上漲4.7%,廣州同比上漲9%,也不存在大幅降溫之說。從環比來看,一共有12個城市出現了下降,但下降幅度都在1%。

所以說房地產迎來大降溫的說法,更多的是一種相互之前對樓市看空的預期傳導,在部分地區部分樓盤,本身價格虛高,加上房地產公司有資金回籠的需求,進行降價促銷,並不是普遍現象。

從政策上來看,住房不炒是大方向,房價持續上漲的時代已結束,未來會是一個整體平穩的格局,除了少部份城市依然會上行外,會有更多城市環市漲幅收窄,這也是經濟結構優化的需要。如果是剛需的話,我覺得還是應該早買早好,剛需帶來的價值遠大於房價短期內的波動。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選對地方,未來樓市並不是好的投資對象。


財經宋建文


剛需這個時候買問題不大

今年市場的局勢有點變冷,對於剛需來說,這個時間點買,不算是追高,目前算是高位盤整。

有幾點可以看出目前市場在變冷:

1,有價無市

雖然價格堅挺,但是實際成交在減少。

2019年1-9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籤10.97萬套,同比下降10% ;二手成交均價為6.4萬元/㎡。

社科院最新報告顯示,從二手房成交量指數看,核心城市房價由漲速下降演變為水平值下降,二手住房成交量也繼續下降。2019年9月,10大重點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量指數為155.60,比8月下降了7.41%。

2,出現降價打砸現象

通常出現這種現象,一般來說都是樓市成交冰點,這個時候買房,應該不是太壞的時機。

未來,房價很可能維持高位震盪,窄幅波動的局面。大跌是不可能的,這個我已經多次說過了,對於房價來說,不漲就是跌。如果未來5年不漲,就是跌了。不漲的概率也不大,可能小幅上漲,畢竟有M2和CPI推動。

所以,如果看準這個趨勢,那對剛需來說,就不必擔心買了之後房價大跌的情況出現。


趙冰峰財經


2019房地產並沒有迎來大降溫,只是稍微降溫,屬於高處受寒風而已,房地產真正的大降溫也許會一兩年之後會越來越明顯。

至於你2019年剛需該不該買房這個問題是非常關鍵的,根據你這個問題下面說說我個人看法,僅供你參考參考。

你說你今年剛需購房,而你的剛需購房是屬於非常急的,還是不急剛需購房的,針對這兩種情況就有不同的做法。

假如說你是急剛需購房,比如說買婚房,這種情況的話,我建議你還是今年購房,畢竟這是終生大事,不能拖延。購房也是大事,結婚也是大事,只要有條件的情況之下,能在今年完成自然是喜事。既然是喜事不要在乎房價的高與低,我只能說早買早幸福吧。

另外一種情況,假如你是買房來居住,而且現在只是租房,同樣可以安排一家人的居住問題,這種剛需購房可以緩的,我個人建議別在今年買房,反正都已經租房住了,也不在乎再度多租一兩年,等房價跌下來再買也不遲,這樣還可以省一筆錢。

現在的房子下跌趨勢已經成定局了,大趨勢已經非常明確了。而在現在去買房其實就是去接盤而已,這就是我建議如果不是急剛需購房的情況之下,也許等個一兩年再買房會更加的理想,同樣的房子也許能讓你省個十萬八萬的費用。

根據當前樓市環境,當前的房價確實太高了,接下來需要擠泡沫的行情出現,至於怎麼擠?房價會跌多少?房價要跌到什麼時候?這些無法預測的,只能說走一步算一步。

總之不管接下來的房價怎麼走,最重要的是從自身因素去考慮問題,如果急剛需購買不要考慮任何因素早買早好。如果不非常急購房,也許等一兩年也是正確的。說白了就是今年該不該買房,要根據你自身情況來決定,我們大家只能給你建議去參考,對於未來的房價具體怎麼走誰都不是神,也許你今年買房也是對的,不該買房也是對的,這就是人生對於對賭的,錯與對之後等結果出來了才知道,所以希望你自己決定該不該買房。


老金財經


我國的房地產迎來了大“降溫”,2019年剛需該不該買房?筆者認為如果不是急需,或者說能租房的話,上策是再等兩年。筆者給大量的房地產企業培訓過,也是幾家大型房地產企業的顧問,經常幫助許多房地產企業融資,對我國的房地產行業還是有發言權的,為什麼說購房者再等兩年,理由如下:

一是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大“降溫”實際上是房地產行業的一次歷史性的大轉折,是我國房地產行業趨勢的轉折點,是我國炒房時代結束的歷史轉折點,是我國房地產行業傳統商業模式結束的轉折點,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產能過剩的轉折點。

二是從房地產的歷史趨勢上判斷目前我國的房價仍然還在歷史的高位,未來房價仍然有較大的下跌空間,如果能再等兩年房價會比現在現低一些,當然,對於一些對房價高低並不敏感的人來說,可以不用考慮。

三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去地產化”是我國經濟突破發展瓶頸的必經之路,房地產行業佔有太多的金融資源和經濟資源,這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非常不利,對房地產行業發展也不利。我國的經濟發展到了必須讓各行各業的實體產業進行全面升級,讓我國的各行各業在全球有競爭力,讓我國的各行各業的實體產業能佔領全球產業的制高點。

四是我國房地產過剩趨勢已經顯示出來了,炒房者賣房賣不出去,房地產再也不是投資品了,就剩下居住的功能了,在這樣背景下,拋售房產的人開始多起來,於是住宅的過剩,商鋪的過剩,辦公樓的過剩都開始暴露出來,無論是出租還是賣都在降價。

為此,筆者認為,剛需購房者,如果是用一家人的積蓄買房最好是再等兩年,如果你的錢來的容易,那也無所謂。

您的企業或理財投資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財富總管投融資聯盟圈子諮詢。誠邀全國各地有資源、有能力的合夥人合作。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的企業遇到,資金,市場,品牌,利潤低,投資,產業升級,資本運作等難題,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諮詢,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大家好,我是一名資深房產經紀人,歡迎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2019年的樓市“穩字當頭”,該不該買房?房子作為一種商品,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價格是不可能永遠穩定的,價格永遠會有波動,而且會呈現週期性的波動。不過在國家強調住房不炒的情況下,這幾年的房價可以說是穩字當頭,那麼2019年真的是買房的好時機嗎?我覺得這個要結合你自己的條件,和你看上的房子來決定了,首先要看區域。比如一二線城市,房價雖然高,但是即使買了也不會虧,從長遠看,人口都在往大中城市集中,所以房價長遠來看大城市房價是穩中有升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不看好,長遠來看升值空間比較小。




其次要看你的需求,你買房的理由究竟是什麼,在2019年如果是剛需房的,就不要考慮房價,如果只考慮投資,最好還是手中有閒錢,因為國家控制房價,以免發生暴漲,假如是貸款投資的,會有一定的風險,自己手中有閒置錢的,還是可以投資的,應該比把錢存的銀行利息收益高。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為了孩子的教育、工作地方需要、組建家的需要,我也希望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房價理性迴歸市場,迴歸普通大眾接受得了的範圍,這樣普通的家庭都能買得起房,增強人民的幸福感。




總的來說呢,要不要買房看你對房子的需求是否迫切;要不要買房看你所在城市的房企是否還在繼續打折促銷;要不要買房看你打折後的購房總價是否能平衡掉你的信貸總成本。如果這些條件都滿足的話,那你就買房吧,所以說呢,要不要買房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看的,而不是盲目的跟風,畢竟房子關乎到我們的幸福感,你說對嗎?如果你有別的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深莞惠好房


2019年的房價,經過國家政策"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指導和各個熱點城市制定的限購政策施壓,房價高燒有所退去。

對於2019年,剛需買房的條件,結合自己買房的經歷,談談我的觀點:

1.現在居住的城市,瘋長之前的房價是多少,瘋長之後最高點是多少,退燒後房價是多少,你放心房價回落到2016年之前的水平可能性不大;如果房價現在穩定在原來的兩倍或者低一些,且通過你一年來的長期關注房價狀況從高到低一直回落到穩定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時是入手考慮的最佳時機。例如廊坊的房價,原來8000,瘋長之後20000左右還有更高的地方(市中心和學區房),現在回落到15000左右,有的地方還是很高,有的偏一點都有12000左右成交,但就是沒有低於10000成交的。所以,根據自己狀況定位房子的地段,也很重要。

2.限購政策影響,一般買房是要辦理購房資格證,具體細節你可以多瞭解一下當地政策。這是首要條件,沒有這個,有錢也買不到房子。

3.首付的問題,個人觀點:自己有70%以上,或者需要籌借也能搞定首付,就可以去看房了。不要等著把首付攢夠再去買房,好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全款變首付款,比比皆是。現在還有好多剛需的年輕人,首付款都成問題。不要等國家政策來照顧我們每一個人,未來肯定會有那麼一天,可是我們的時間不允許啊,誰買房不是為了等著結婚,為了孩子上學,等著著急住呢!

4.每月還款狀況,一般建議每月還款不超過家庭收入的50%,風險不會太高;其實銀行看收入證明也是這個原因,收入不低於還款兩倍以上。現在受政策影響,房貸執行的利率都是上浮10%-30%左右,具體每月還多少可以用貸款計算器去算,你就知道該貸多少年。我個人建議,對於靠工資還房貸,商貸不易時間長,利息太高了,計算器都是可以計算的,結合自己狀況適當確定。

以上建議,希望能夠幫到您,僅供參考。剛需買房,不要等,趕上什麼政策就是啥,不要去指望商貸打折,那估計未知。多看看現實中的房價才知道我們的差距在哪裡。


嘉桐壘壘Vlog


不管剛需還是投資,任何勸人不要買房和勸人買房,往往是錯誤的。

首先,我們不討論房價是否會下跌或者上漲,畢竟這東西不是你我他都預測的,不然誰不在08年入手10套。但是,很多人買房都是為了房價能上漲,最少能保值,哪個說剛需買房不看房價的,請問你信嗎?因為剛需買房的,有誰有空沒空不瞭解自家房子的最新消息,誰路過銷售中心不看一下每平方價格?我認為,就算是剛需買房的,都會在意價格,這裡面就有投資性質。當然,這只是我認為。

房價會影響需求,這個影響是負反饋的,也就是房價越漲越買,越買越張。反過來就是,房價越跌越不買,越不買越跌。

如果買房能增加你家庭的幸福感,那麼你值得買房,不管前提是你必須做好它價格出現下跌的準備。

如果你是因為房價漲了,你買房剛需才強烈,價格跌了你剛需就下降了,那麼,在你提到的房地產迎來大降溫這個前提下,我認為你是不該買房的。當然,這只是我認為。

因此,問題在於你的剛需是否“真剛需”,是否“居住需求”,這就在於你所處的環境和條件,你自己“客觀”還是“主觀”的感受,無人能感同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